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鲁番出土剪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吐鲁番出土剪纸,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剪纸艺术实物。这批剪纸实物,对于研究中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及其民俗功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然而,长期以来考古学界对这批资料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报道既零星,研究更寂寥。连累而及,不少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者称引这批资料便出现郢书燕说之误。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将吐鲁番历年出土的剪纸资料试作一系统整理研究,以供剪纸艺术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出土蜀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先后出土了大批精美的丝织品,部分已经经过初步研究并先后发表,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这些丝织品的时代大都是清楚的,但其产地则绝大部分有待研究。本文拟就出土丝织品中的蜀锦,按时代先后,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标本,逐件加以分析,再作综合探讨。本文列举的标本名称,有些是参考《蜀锦谱》重新加以拟定的。定名是否妥当,请同志们一并指正。  相似文献   

3.
马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马俑类文物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勤 《文博》2003,(3):40-45
唐代的丝绸之路贸易繁荣兴盛,影响深远,而纺织品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建国以来的考古工作中,新疆吐鲁番地区是少数几个出土了唐代纺织品的地区之一。经过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13次大规模发掘,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村的北朝——唐代古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出土的草编粽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出土的草编粽子,现藏于旅顺博物馆。该馆收藏的新疆地区出土文物,全部系日本大谷光瑞(净土真宗西本愿寺教派第22代长老)派遣的“中亚探险队”先后三次(1902~1904年;1908~1909年;1910~1914年)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是吐鲁番一带采集发掘品。大谷探险队的这批文物因历史原因分散于日本、韩国和中国。留存于中国的文物,除了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出土的唐神龙元年(705)长行马文书披露了西州与庭州之间的一处交通要地——金娑,但传世史籍对其名称记载不一,有待进一步辨析。通过爬梳相关文书的记载,并结合《西域考古录》的有关记述,推知其本来名称实为“金娑”。长行马作为西域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受到当地官府的高度重视,即便其在传驿途中意外身亡,亦会有专门兽医加以勘验,以查明其死亡原因,作为判决此类案件的依据;此外,其案情会节级申报给西州都督府兵曹参军做最终复检,并记录在案,每岁向兵部呈报长行马死损状况。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共计发掘了十三次,出土了大量各种质地的珍贵遗物,木案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尝试从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案的型式分析入手,探讨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案的发展演变规律,从而建立起该墓地木案发展演变的时空框架。  相似文献   

8.
董永强 《丝绸之路》2009,(24):11-12
吐鲁番出土文书是带有档案性质的史料,同时也是研究当地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对“尚”、“端”、“息”三字在文书中的含义进行了考释,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巴达木墓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二堡乡巴达木村东,北距哈拉和卓墓地1公里,南距高昌故城4公里,西距阿斯塔娜墓地3.5公里.东距吐峪沟乡11公里。  相似文献   

10.
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7年以来,特别是2004-2005年度,新疆吐鲁番地区又陆续出土了一批属于高昌郡到唐西州时期的文书。这些文书除出自阿斯塔那墓地外,还来自高昌城东北巴达木墓地、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墓地、吐鲁番市东郊木纳尔墓地、交河故城等处,其中有一些文书和过去所见吐鲁番文书类型、内容都看所不同。其中洋海1号墓(97TSYM1)出土了一批内容丰富的阚氏高昌王国时期的文书和典籍。麴氏高昌时期的不多,但有大量属于唐西州官府各级衙门的文书,内容涉及官制、田制、赋役制、兵制等诸多方面。这批文书的整理和刊布,将推动吐鲁番史、东西文化交流、北朝隋唐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地区古为“车师前部”地,西汉时以“高昌壁”得名,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在今高昌故城。而故城遗址则位于阿斯塔那东南、哈拉和卓西南面。阿斯塔那古墓葬中曾出土了一批剪纸,其中自北朝时期墓葬出土的上有高昌“章和十一年”等纪年字样的剪纸,不仅说明中国剪纸在公元6世纪中叶已相当成熟,而且也表明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剪纸艺术已传入西域地区。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市亚尔乡“西依提勒克”村,一户农民家里出土20多公斤古钱币,据称几年前在院子里栽葡萄,挖到1米多深时发现的。出土时见有棉口袋残片和短截麻绳,可能是祖辈用麻绳串系后装入口袋埋入地下。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出土丝织物中的唐代印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敏 《文物》1973,(10)
1959年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先后在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区发掘清理了数以百计的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晋——唐丝织物。这些丝织物品种甚多,结合古代文献记载,我们大体上可以辨认出有锦、绮、绫、罗、纱縠、绨、纨、绢、缣、絁、刺绣和染缬等。这给研究我国古代丝织物的织造和印染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这里,我们主要选取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的几件唐代丝织印染标本作了化学分析和工艺试验,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试从染色、印花两个方面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镇墓神兽分为木、泥镇墓神兽两种。晋至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出现的木镇墓神兽及随葬习俗应是由河西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的。而泥镇墓神兽及其随葬习俗则主要是在唐灭高昌置西州后,由唐代中原两京地区逐渐传入的,均承袭于祖国内地的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群距吐鲁番市约40千米,是古代当地官民的公共墓地,出土了大量彩塑、木器、纺织品、文书等珍贵文物,有着"地下博物馆"的美称。出土的雕塑文物数以千计,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及科技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洋海墓地的考古发掘是近年来新疆考古工作最重要成果之一,由于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气候与环境,各种质地的古代遗物都能较好保存下来。其中大量不同形制、纹样的木桶,极具地方特色,为研究吐鲁番地区史前时期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洋海墓地出土的木桶和草原游牧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木桶上的动物纹是草原居民偏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出土高昌郡时期文书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至1979年间,中国新疆地区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高昌古城北郊阿斯塔那、哈拉和卓两处清理发掘了四百多座晋至唐代的墓葬,出土汉文文书两千件左右,其中绝大多数经过拼合整理,已编成十卷本《吐鲁番出土文书》陆续出版。在这两千件文书中,属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文书约有一百六十多件。虽然相对而言数量较少,但却引起我们特别的兴趣。因为,过去人们早就在吐鲁番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出土北凉赀簿,是研究古代高昌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重要文献,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但据朱雷先生综合研究,以及日本町田隆吉先生续为考证,我们仅知: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吐鲁番出土”北凉赀  相似文献   

19.
章就《吐鲁番出土书》中与饲养牲口及行程有关的几个词语进行考释,以补充《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收录词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1985年5月2日,永城县条河乡鱼山村农民邵则勤在挖土时发现窖藏铜钱100余枚。这批窖藏铜钱为平首、平肩、方足布,长10.5、最宽处4厘米,重30—38克不等。体形狭长,腰部稍内凹,首部有一较大的孔。钱面模铸“殊布当釿”背铸“十货”(图一)。铸文有两种字体,一种笔画细,字体长,重33克左右(图二);一种笔画稍粗,字体较短(图三),重35克左右。该钱也有人释为“旆钱而釿”,是战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