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李琴 《世界遗产》2012,(2):14-29
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6月24日至7月8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会议期间,委员会将审议新的世界遗产提名项目,同时审查已在册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自2010年2月213至2012年2月1日.各缔约国递交提名共计54项,其中申报完整并由世界遗产咨询机构完成审核和评估的提名共有38项。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审议申报项目的决策上与咨询机构评估结论的分歧愈见加剧。在1998年京都第2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仅有3项咨询机构评估结论被否决变更,然而,到2014年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大会上,委员会在所讨论的36项新申报和扩展项目中共否决了咨询机构的14项建议,其中12项申报项目由于决议更改得以最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结果在现场引发了不少缔约国代表与专家学者对于世界遗产评审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忧虑。  相似文献   

3.
反应性监测是世界遗产委员会敦促《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提升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操作指南》对反应性监测有明确的规定,授权世界遗产中心对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的重大工程和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管。反应性监测体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问题导向"倾向,是对缔约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的检查。中国应该以"内容大干形式"为指导原则,做好迎接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反应性监测的准备工作,与国际同行分享中国遗产保护经验和做法,严格控制世界遗产缓冲区内的环境整治和建设活动,建立中国国内的世界遗产反应性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6月28日至7月8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通过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申报和管理展示了各缔约国对文化间对话、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目标和实践途径的一次展示。人们对世界遗产价值的理解在《世界遗产公约》通过后的43年历史中在不断变化,世界遗产的保护同样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这种发展与联  相似文献   

5.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作为缔约国践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根本依据和有效工具,具有随世界发展、理念变化而进行修订的特质。世界遗产项目的发展、《世界遗产名录》平衡性和代表性的矛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费的削减以及专业性和政治性的思考促使了2015年修订的进行,而在这次延续了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讨论中,涉及到申报机制、预备名录、评估程序、上游程序等重要内容,其修订背景、讨论过程和成果反映出世界遗产理念的发展、缔约国的思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临的挑战,其对今后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2014,(15):11-15
2014年6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此次申报成功,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至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景观的盛会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了37项申报项目,包括5项自然遗产、1项混合遗产和31项文化遗产,最终24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项扩展被通过。其中,除1处为混合遗产外,全部为文化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数量达到1031项,包括文化遗产802项、自然遗产197项和混合遗产32项。分布在163个缔约国。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正今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四十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缔约国启动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为此,本期的聚焦推出了"世界遗产:人和遗产的关系变革"。近十年来,在公约的框架下,关注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今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与本地社区的作用"。《保护世界遗产谋求可持续发展》一文,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官员角度,阐述了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中国世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的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实践,深刻地影响到世界各国对自身遗产的认知和保护。《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经历了45年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与交织在一起,对世界遗产的保护观念也在不断调整,今天已经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世界遗产的发展方向、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讨论,以及对新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的评审,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从专业的评估向社会认知方面转变,强调以人为核心的世界遗产保护,强调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特别是社区参与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以及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遗产》2009,(3):112-112
世界遗产委员会于6月22日~30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第三十三届会议。委员会审议关于把新遗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会议期间.《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的35个缔约国介绍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其中包括三个迄今尚未有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国家:布基纳法索、佛得角和吉尔吉斯斯坦。今年提请的新遗产共有30处:4处自然遗产.23处文化遗产和3处混合遗产(即既为自然遗产也是文化遗产).其中包括4处跨境遗产提名。此外.还包括7处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的扩展项目。  相似文献   

11.
国外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3,(3):105-107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审议31处申报遗产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月16日至27日在柬埔寨金边和暹粒举行.大会审议成员国提交的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31处遗产申请文件,总结各成员国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尤其是处于危险状况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及将一些文化遗产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撤销.  相似文献   

12.
国外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0,(4):110-111
世界遗产资源灾害风险管理手册发布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在启动的世界遗产资源手册系列的第一个项目。它着重于一个具体的文化和世界自然遗产灾害风险管理的原则、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3.
信息     
《中华遗产》2007,(8):152-154
我国世界遗产喜添两处"新成员"总数居世界第三2007年6月23日,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新西兰基督城开幕。会议期间,由中国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开平碉楼与村落"通过大会审议,分别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的世界遗产增至35处,总数排名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14.
关键词     
关键词一: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 2006年7月8日,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开幕。7月12日,大会将我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的第32项世界遗产。7月13日.大会开始对我国申报的殷墟项目进行审议。审议开始不到6分钟,21个理事成员国代表就一致同意将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的第33项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5.
目前,“西北师大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世界遗产是世界级“名牌”,它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指标体系、运行机制、监测系统及申报程序。目前已有162个国家成为《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已有700多项遗产受到全国各地政府的重视,但在全国性的申报热潮中,理论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导致申报工作盲目无序,鉴于此,西北师范大学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心”将本着“立足西北、面向西部”的精神,系统地研究世界遗产的国际规则,研究世界遗产在申报、保护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及改变世界遗产理论相对匮乏的状况;积极参与国内各省区尤其是西部的世界遗产调查、申报及保护工作。对西北尤其是甘肃的潜在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发掘和评估,对申报世界遗产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根据起成熟程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申报规划,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西北师大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2013,(3):108-113
务匏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定于2013年6月16—27日在柬埔寨举行。会议期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审议新的世界遗产提名项目,同时审查已经在册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本次共提名36项,其中文懒量产23项,自然遗产9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我们从中遴选出几处遗产地,为您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17.
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也是我国今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一个项目。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中国南方喀斯特"于6月27日获得大会表决通过,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开展世界遗产监测的背景 1982年,也就是在1978年第一批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的第四年,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并讨论世界遗产地的监测问题。当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希望了解缔约国保护管理世界遗产所采取的行动情况,并收集遗产地保护状况的最新信息。1983年,世界委员会会议决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等咨询顾问机构来收集信息提供报告。于是,1984年IUCN提交了第一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相似文献   

19.
正与自然遗产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不同,文化遗产在价值认识方面由于存在文化的差异,相对更为主观一些,这也是文化遗产的相关评价和评估更容易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在近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讨论中,明显存在真实性的检验标准被不断弱化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于缔约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文件当中,在许多文件中,似乎申报项目只要符合《操作指南》中的某一条标准,真实性就是一个不必讨论、不言而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兴教寺事件"作为我国遗产保护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由于关涉"丝绸之路"项目申遗和宗教遗产的敏感性,引发了有关遗产保护与管理学理和实践的诸多讨论。本文以遗产保护理念的"全球化"与"地方化"为切入点,分析该事件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主要矛盾,并就遗产领域利益博弈的机制和必要性,世界遗产体系建立伊始的博弈渊源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