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地。相传,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封胞弟姬虞到唐国任诸侯,姬虞也称唐叔虞,唐叔虞施政有方,人民安居乐业,国富民强。姬虞死后,其子燮父继位,因唐国境内有晋水,故改国号为“晋”,燮父为纪念父亲的功绩,在晋水源头建祠立庙,称唐叔虞祠,也称晋王祠、晋祠。  相似文献   

2.
晋祠圣母殿建筑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祠,为三晋古迹名胜区,千百年来,以园林古建名闻遐迩。祠内居中的圣母殿宏伟壮观,在晋祠诸多建筑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圣母殿始建于何时?祠内现存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汾东王庙记》载:“《魏书·地形志》云:‘晋阳有晋王祠。’然则王祠在此其来远矣。自晋天福六年封兴安王,迨宋天圣后改封汾东王,又复建女郎祠于水源之西,东向。熙宁中始加昭济圣母号……”。可见“女郎祠”就是圣母殿。此后的《山西通志》、《太原县志》、《晋祠志》等志书,大都沿袭此说,但改原碑文的“天圣后”为天圣间,有的导游读物干…  相似文献   

3.
晋祠圣母殿     
正~~  相似文献   

4.
晋祠概说晋祠是山西省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悬瓮山下,祠内清泉涌翠,殿阁棋布,古木参天,风景优美。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又是晋水的源头,据《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记载:西周成王封其同母弟叔虞于唐地,称唐侯,后代对叔虞  相似文献   

5.
1952年3月到晋祠圣母殿登记文物时,发现了宋、元时代的题记三则,对于考证圣母殿建筑与雕塑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故特为介绍。  相似文献   

6.
晋祠圣母殿彩塑承载着大量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信息,要将这些信息保护、传承和利用,除传统的记录手段外,必须采用当前高科技数字化手段,将其信息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下来。这样既完整保存了文物现状信息,有利于其传承发展,又可实现文物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晋祠圣母殿现状及其变形原因任毅敏(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悬瓮山麓。圣母殿作为晋祠西隅的主体建筑,坐西面东,背依山岩,前临鱼沼泉,殿基就坐落在鱼沼飞梁西侧。据碑文记述,圣母殿创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后经景佑...  相似文献   

8.
正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有一处古老的皇家园林建筑——晋祠。晋祠古园林里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圣母殿。圣母殿里供奉着一位慈祥的母亲。那么这位慈祥的母亲是谁呢?周武王趁商朝"内虚"之时,突然发动讨伐战争,结果商朝"突然死亡",西周王朝便建立起来。周武王平定天下后,在有关场合说了一句肺腑之言,《论语·泰伯》记载了这句话:"予以乱,臣十人。"在周武王看来,周朝能夺得天下,并且最终坐稳江山是与十个人的辅佐和帮  相似文献   

9.
圣母殿     
正年代: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简介: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因  相似文献   

10.
悬挂在古建筑上的附属文物楹联匾额属于小木作艺术,是实用较强的艺术品,其沿用从秦朝到清代,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是古代制度文化、艺术文化和文字符号的综合性产物。它集书法、文学、石木雕篆彩画漆饰艺术技法于一身,与古代建筑相得益彰,并造就了内涵丰富的古代联匾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公路的交通振动对彩塑损伤状况,对山西省晋祠圣母殿内彩塑进行了脉动和汽车振动测试。脉动测试与分析得到了彩塑基频自振周期、阻尼比及传递函数;单车公路汽车振动测试及利用传递函数进行的多车振动数值计算分析,得到了彩塑在单车行走下的最大位移为3.40×10-2μm,五车纵列行走振动最大位移为1.32×10-1μm,及在不同汽车流下的振动位移。根据彩塑残损情况和振动最大位移角2.24×10-7rad,提出了瞬时振动对晋祠泥质彩塑影响的判定等级和准则;根据疲劳损伤理论和振动测试结果,提出了持久振动对晋祠泥质彩塑损伤的判定准则;根据晋祠泥质彩塑的现状损伤和其在振动时的瞬时位移极限角,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应有的避让距离分别为3200m、2400m、1800m、1200m、800m,并对晋祠周围的公路状况进行了判定。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太原晋词的根源真是古得很,还是周成王封他弟弟叔虞于普,后人纪念他,才修了晋祠。又为叔虞的母亲"邑姜"建了圣母殿。殿的中央是"邑姜"像,而左右两庑就塑了40多位侍者。殿初建于北宋的天圣年间,重修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而在殿内圣母像的座台背后有墨书元花二年的题记(公元1087年)。这堂雕塑完成于元祜二年当无疑问了。这时正是北宋人才辈出的时代,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范宽、郭熙等等都在此前后活动着,而晋祠又早就是名胜之地。唐太宗亲自写了温泉铭,李太白写了"晋词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相似文献   

13.
周淼  胡石 《文物》2020,(8):70-79+97+1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是现存规模最大、形制等级最高的北宋木构建筑之一,其铺作层的拱、枋构件存在用材规格不统一的现象,这一现象也存在于其他多处宋辽金木构建筑中。通过分析圣母殿拱、枋构件用材的尺寸规律,并结合构件端面木纹形态,还原了拱、枋用材的解木加工方式,可以看出用材规格不统一是由节省材料、提高出材率的解木方式所致,其中承受荷载大的华拱取原木中部,规格统一,控制竖向高度,横拱等相对承受荷载较小的构件取原木边材,无统一取值,彼此在施工现场时以调节小斗开槽高度与形状来实现装配。  相似文献   

14.
正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下,保存了历代建筑百余座,其中最著名的建筑,莫过于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的圣母殿。但圣母殿所供神祗为何方神圣,至今众说纷纭。清代考据学家阎若璩从草丛中寻得宣和五年(1123年)姜仲谦所撰《谢雨文》残碑,文中有"唯圣母之发祥兮,肇晋室而开基。王有文之在手兮,其神灵之可知"句,就推断圣母为周  相似文献   

15.
张德一 《文史月刊》2005,(12):57-59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悬瓮山下,是一处融山光水色和文物古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创建于北魏之前,其后历代多有增修扩建,由于明清以前史料大多散失,致使许多介绍晋祠的文章、书籍谬误失真。笔者家居晋祠附近,又癖好文史,多次查阅史料,实地考察,今试析种种疑迷,以供识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西藏阿里壁画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宗教价值,但其创作年代一直困扰着学界。文章从札达县日巴村译师殿的壁画题记入手,结合文献,首次对供养人题记进行研究,考证出其中两位主要人物为古格国王释迦沃和洛桑饶丹,认为该殿壁画绘制于1476~1481年。同时,对古格故城坛城殿壁画相同供养人物题记进行了讨论,首次指出其中的世俗人物也是古格王洛桑饶丹,认为该殿壁画创作于1460~1470年。最后,对托林寺杜康殿名字相同的供养人题记及佛殿壁画的创作年代进行了梳理,为阿里地区现存同一风格壁画的断代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今紫禁城中路御花园内的钦安殴,其始建时间有几种不同说法。有的认为“建于1420年(永乐十八年),1535年(嘉靖十四年)重新修建”;有的认为“建于明嘉靖十四年”;等数著作仅著建于明代,嘉靖十四年添建围墙。从有关记载考察,紫禁城内先后应建过两座名为钦安殿的建筑。一座在“宫右乾隅”,始建于永乐朝,嘉靖朝更名玄极宝殿,隆庆朝更名隆德殿,崇祯朝更名中正殿,清代袭用中正毁之名,为喇嘛唪经之所;另一座位于紫禁城中路的御花园内,建于嘉靖朝,清代承继使用,即今“天一门”内所存钦安殿。  相似文献   

18.
晋祠的名吃——油,是类似羊杂割的一种食品,用羊骨头等直接熬制而成,主要以喝汤为主。当地人也称喝油。  相似文献   

19.
龙门石窟的创建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许浑在《晚登龙门驿楼》中赞颂龙门的形势说:“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金唐诗》卷534)龙门不但景色清幽,更以她的石刻艺术驰名中外,与敦煌、云冈并称我国三大艺术宝库。三大艺术宝库中的敦煌莫高窟开创于公元366年,云冈武州山石窟开创于公元460年,早成学术界的定论。唯有这龙门石窟创自何年却成了“疑案”:有人说她创自太和十二年,有人说她创自太和七年,还有人说她创自太和十九年。但各家都一致认为古阳洞是龙门最早开凿的洞窟。古阳洞在龙门西山的偏南部,平面略呈  相似文献   

20.
故宫交泰殿陈设有自鸣钟和铜壶滴漏(图一),这种礼仪性陈设,缘自封建统治者信奉"天命论"和"天人感应论",把"天人感应"的意念附会在反映天时规律的计时器中。据记载,明代万历年间交泰殿就有自鸣钟。又据记载,乾隆十年(1745年),由清宫造办处仿唐吕才制四壶滴漏之法,制成铜壶滴漏陈设于交泰殿,又在受水壶前侧刻铭文。档案中可见乾隆十年六月十一日刻字作首领郑爱贵传旨。"交泰殿铜壶滴漏着造办处刻字,钦此。"还有"由刻字匠李世全到交泰殿刻字,于十三日刻完。"的记载。刻铭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