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两岸关系的变化与走向成为了人们关心的焦点。本文在分析马英九当选后两岸间一些互动的基础上,对两岸关系的变化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根据对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从而开创了两岸党际交流对话的新篇章,推动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2008年3月台湾政局发生重大积极变化,国民党取得台湾执政权。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国共两党和两岸高层不断创新交流对话机制,先后创立国共论坛机制、国共两党领导人峰会机制以及国际会议场合会见机制,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在2008年大选获胜后,两岸关系急转直上,一年多以来取得了重大突破与进展。其中两岸领导人的"十六字箴言"对话在两岸关系实质性转变中起到了先导作用,从2008年"胡吴会"胡锦涛提出"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到2009年4月博鳌论坛上温家宝总理回应马英九"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深化合作、开创未来"的"面向未来,捐弃前嫌,密切合作,携手并进"的十六字。两岸关系在双方领导人十六字箴言的往来中,在国共两党互信的基础上,不断消解搁置分歧与争议,追求双赢,使两岸关系迈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一湾浅浅的海峡,居然将两岸隔开了半个多世纪。随着台湾政党轮替,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关系揭开了崭新一页:由对话代替对峙、合作取代隔膜,由封闭走向开放,被争议和搁置了多年的实质性议题——开放三通、两岸直航、台湾对大陆开放旅游业,也已列上了日程表。如果没有意外,  相似文献   

5.
明庭权  杨华 《攀登》2013,(3):50-55
2012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中国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马英九成功连任。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分别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新时期两岸关系总体发展趋势如何,两岸和平发展在各方期待和利益博弈中又将面临怎样的难点,大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将如何谨慎应对才能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引向深入,本文试图对此做出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血缘历史脐带,两岸对和平的共同诉求,使得2005年两岸政党交往有了现实可能。从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三党角度而言,两岸政党交往具有缅怀先烈、寻根祭祖、政党之间的政治和解、推动两岸的经贸合作等诉求和特点。两岸政党交往影响深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理解,为发展两岸关系奠定了现实基础;建立了政党定期沟通平台,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新枢纽;促进了两岸的经贸合作,为发展两岸关系添加了润滑剂。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报告再次十分明确申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两岸经贸交流和民间往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其间出现了四次重大的起伏与转折:第一次是1992~1993年,两岸共同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基础,“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接触对话的先河;第二次是1995~1996年,李登辉访美并发表分裂言论公开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引发“九六台海危机”,两岸关系遭受重创;第三次是1999年“两国论”出台,导致两岸长期陷入政治僵局,至今未解;第四次是2005、2006年的政党交流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和中国政府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提出并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关系发展确立主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对一个中国原则作出新的表述;致力于促成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明确提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论断;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千方百计做好"人心回归"工作;把握先机特别是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有效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成功开启两岸政党交流并恢复两会商谈,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这些新主张、新举措的提出和实施,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理念,并就两岸关系提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从中国梦与台湾前途的关系着手,阐述了两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从"坚持"、"尊重"、"共享"、"协商"等方面对如何走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共圆中华民族复兴梦进行了多次阐述。习近平关于两岸共圆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作为新一届政府两岸政策思路和主张的集中阐述,已基本形成比较全面、完备的系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做出了新的贡献。它既对宏观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和掌握两岸主导权有战略指导意义,又对当前如何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有实践推动意义,同时,以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传承、和平发展取向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柳哲 《文史春秋》2014,(4):13-16
最近,两岸交往频繁,和平曙光再现,令人欣慰万分。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国共和谈机密的披露,一位曾被历史烟尘所湮没的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的爱国事迹,也逐渐为世人所知晓,受到世人尊重。  相似文献   

12.
桑东华 《百年潮》2017,(3):92-96
正1992年,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就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达成共识,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九二共识”。在此后的20多年里,两岸关系虽然历尽曲折,但“九二共识”始终是维护两岸互信的政治基础,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坚持这一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大势,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举措。当前,两岸交流继续深化,但也面临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习近平认为,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开展对台工作,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  相似文献   

14.
"两岸命运共同体"依然是天边的一丝彩虹,而"机会主义世代"进入两岸博弈进程,才是两岸关系眼前触手可及的荆棘  相似文献   

15.
继两岸"密使"曹聚仁之后,虽不时有人在台前幕后为两岸关系发展奔波,但道路曲折,均未有大的进展。"文革"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增多,终于催生了海协会和海基会。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读到习近平有关两岸关系的谈话:"不能把政治分歧一代一代传下去。"言辞恳切,反映了人心所向。然而,"政治分歧"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仅仅是主义、制度之争。两岸的政治对立年深日久,不但承载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更浸透了国共内战带来的敌视与仇恨。一家骨肉,势同水火;壁垒森严,阻隔人心。我在这里讲一件事,这件事表面上只涉及一个家庭,实际上也是两岸关系的缩影。我有一位朋友,他的父亲是为对岸政权工作的,1950年夏  相似文献   

17.
5月20日,台湾地区新领导人马英九就要走马上任,这成为时下海峡两岸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台湾在经历了陈水扁8年"统治"之后,政治、经济、外交和两岸关系等都陷入困境。上台后的马英九能否扭转局面?以下问题或许将起决定性作用:马英九和他的家庭有何特点?他拥有怎样的执政理念?他组建了一个怎样的政治班底?他如何看待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8.
情系海峡     
董方 《文史月刊》2006,(3):60-60
2005年.是国共两党在相隔60年之后再次握手青和.两岸关系不断走向光明、友好往来不断增强、充满希望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参加了有关方面组织的“海峡杯”两岸和平诗词联大赛,所幸5首诗词作品均被人选.并被组委会评为二等奖。甚感欣慰。  相似文献   

19.
连战刚走,宋楚瑜、郁慕明又来。在两岸关系因为台独言论的甚嚣尘上而危机四伏的关键时刻,以连战来访为标志的两岸互动,开启了台海关系的和解之门。原本看起来似乎山穷水尽的两岸政治僵局,出现了柳暗花明的转折。尽管这种进展,离最终的政治整合依然遥远;  相似文献   

20.
由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新加坡历史博物馆联办,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协办的“海外潮人社会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02年11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召开。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新加坡、中国两岸四地及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的30位主讲学者和当地热心人士共60余人。根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