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寅佳 《环球人物》2013,(18):72-73
美国海军的传统就是烟、酒、嫖、赌,而他被称为"军中圣人""小时候,我胆小是出了名的,甚至从来不敢主动开口说话。"郑一鸣说道。然而,就是这个小时候胆小到连滑梯、木马都不敢玩的人,后来居然当了8年美国大兵,跟着航母出海,打过两次仗,还成了唯一一位开美国航母的中国人。"以前认识我的人都说怎么也想不到,我说我也没有想到。"他笑着说。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书《我在美军航母上的8年》近期在中国面世了。  相似文献   

2.
若盘点西方媒体近来炒作的“中国航母威胁论”,其中最荒诞的,要数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爆料的“水泥航母”——一个建在上海青浦公园里的游乐设施,居然成了中国“建造航母”和“研究攻击美国航母”的证据。据说美国驻华大使馆都被惊动了,要求现场勘察这艘“中国航母”。炮制这篇“奇文”的,就是《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安德烈·平可夫。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初,陈炳德总参谋长在接受《香港商报》专访时说:“航母已在建,但还没建成!等建完再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军高级将领首次对外承认中国正在建造航母。当今世界上,有9个国家拥有航母,航母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有大型航母,有中小型航母,有核动力航母,也有常规动力航母。  相似文献   

4.
多田智彦,日本军事技术研究专家,被评为日本舰载武器评论领域“第一人”。在2006年5月号的《世界舰船》上,多田智彦发表了《2020年世界的航母势力》一文,称中国曾几次制订建造航母的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制造1.5万-2万吨级的轻型航母;20世纪90年代,计划建造2艘4.8万吨的航母。但由于没有先进的舰载机等原因,这些计划部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了航空母舰这种改变海战形式与规则的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母成为海战的主角,左右着海战的胜负。英国是航母的发明国,但其航母发展因为受陆海军斗争的影响而比较缓慢,很快被美国、日本两个后起之秀所超越。当时除了利用原有战舰改装为航母外,还出现了专门设计的航母,世界第一艘服役的专门设计的航母是日本于1922年底建成的凤翔号。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战争新资料——日军以细菌战攻击美军和美国本土内幕吴天威近几年来,特别是1995年3月17日《纽约时报》以头版刊载纪思道所著之《日本面临战时的残酷暴行》一文,日军七三一细菌部队之暴行以及美国政府对七三一部队之掩盖已引起美国舆论界及民众的瞩目与关心...  相似文献   

7.
刘岩 《文史月刊》2012,(5):32-34
一、美国战争史上唯一的一次由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在海军航母上起飞,执行战斗任务1941年12月7日,日军以极小的代价偷袭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取得成功,使得美军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美国民心士气跌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艘航母已于2003年完工,排水量为4.8万吨,可搭载24架战斗机,每艘造价48亿元人民币”;“中国将使用自制航母对付美国航母”……多么耸人听闻的“新闻”!频频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这些言论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安全研究学院副教授伊安·斯托里。“哪个时髦就研究哪个”如果将伊安·斯托里称为“军事专家”,不少人都会嗤之以鼻。这得从他的人生和学术经历说起。  相似文献   

9.
刘欣 《安徽史学》2023,(3):124-133
从美国印度洋战略的起源来看,国际格局和亚太地缘形势的演变在其中发挥着深刻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提出“战略岛屿概念”并试图循着这一思路在印度洋构建起可靠的战略支点,但美国高层未能形成共识。中印边境战争及其结果强化了美国的“中国威胁”认知,其间美国又因在印度洋缺乏可靠军事存在而在对印度提供军事援助时颇感压力。在原有的南亚政策难以为继后,为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对南亚的渗透和保障自身地缘战略地位,美国决定在印度洋建立起实质性且具威慑力的军事存在。在1963年至1966年,美国筹划并实施印度洋航母特遣队计划,于1964年4月派遣“协和中队”首次巡航印度洋;同时启动印度洋战略岛屿开发计划,于1965年、1966年相继取得关键进展。总之,1963年至1966年是美国印度洋战略的奠基时期,印度洋航母特遣队计划和印度洋战略岛屿开发计划是其核心内容,一体两面。美国自此逐步进入全面战略布局印度洋的新阶段,印度洋渐从美国全球战略的边缘移向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美国进步作家、世界名记者、著名社会活动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是美国密苏里州北部的一个贫苦矿工的女儿。晚年因贫病交加 ,于 1 95 0年 5月 6日病逝英国牛津 ,但她却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史沫特莱极为关心中国人民的命运 ,支持中国人民的斗争 ,她始终如一地与战斗中的中国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起。早在 1 92 8年中国大革命高潮时期 ,她就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 ,到过武汉 ,为该报工作到 1 933年。 1 938年至 1 941年间 ,她又担任《曼彻斯特卫报》的驻华特派记者来到中国。日…  相似文献   

11.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0,(32):13-13
红 温家宝 美国《新闻周刊》评出了“全球10位最受尊重国家领袖”,中国总理温家宝名列其中。《新闻周刊》称,温家宝在中国人心中有“温爷爷”之称,关心民众出了名,并称他为“人民的总理”。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特别是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实施以来,各级文物部门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  相似文献   

13.
金克 《文史春秋》2002,(1):10-14
战云密布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受国际恐怖主义袭击后,布什政府首先把此次恐怖袭击的幕后指挥者锁定为沙特富商、眼下栖身在阿富汗的本·拉丹。为报复国际恐怖主义9月11日对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摩天大楼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大规模袭击,洗刷美国国内战争以来美本土首次受到血腥攻击的耻辱--发誓要对国际恐怖主义开战,捉拿本·拉丹,将他绳之以法。紧接着,下令“小鹰”号航空母舰编队从琉球群岛驶往波斯湾地区,与一直部署在阿拉伯海附近的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和“企业”号航母编队会合。“罗斯福”号航母编队同时奉令开往波…  相似文献   

14.
彭秀良  王长征 《文史精华》2011,(10):30-34,1
2011年8月14日,随着我国首艘航母处女航的完成,中国几代人的航母梦即将变为现实。航空母舰,这种统治海洋数十年的超级武器已经成为海上强国的标志,而中国人的航母梦几乎是在航母诞生不久就同时开始了。在百年中国的航母梦中,有两个人的名字是永远不能忘记的.这就是陈绍宽和刘华清,  相似文献   

15.
罗山爱 《环球人物》2012,(29):60-61
反应灵活,攻击凶猛熟悉美国海军的人都知道,这支在海上"独孤求败"的武装力量有11艘超大型航空母舰。除此之外,美国人手里还有十几艘"不叫航母的航母",它们的排水量吨位和战斗力次于航母,但明显强于其他国家的中型航母,这就是美军的两栖攻击舰。10月20日,在密西西比州的诺.格公司造船厂,美国海军将其订购的最新两  相似文献   

16.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0,(2):F0002-F0002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1日,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交换了意见。22日,周恩来同尼克松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2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并于28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本书作贝克尔(CarlBecker,1873~1945)是20世纪美国名的历史学家,曾任康奈尔大学教授、《美国社会哲学杂志》主编、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曾获耶鲁、哥伦比亚等校名誉博士。他的主要作有《独立宣言:政治思想史研究》(1921年)、《近代史》(1931年)、《十八世纪哲学家的天城》(1932年)、  相似文献   

18.
正近来心闲,在电脑上看了很多影视旧剧,比如2005年出品的《空投柏林》、2012年上映的《林肯》。在阅读相关文史资料时,我意外发现三点:一是历史学家一致公认,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前三名排序是林肯、华盛顿和小罗斯福,而不是华盛顿排第一;1962年历史学家对31位总统的投票排名是这样,2006年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组织专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一) 最近有机会学习了黄绍湘同志的新著《美国史纲(1492~1823)》(下称《史纲》),1987年5月该书已由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黄绍湘是我国著名美国史专家,30年前,黄绍湘出版了解放以来我国第一部美国断代史专著《美国早期发展史,1492-1823》(下称《早期》)。作者在本书序言中说,《史纲》是“经过连续4年多时间,将前著《美国早期发展史》作了全面修改,扩充了篇  相似文献   

20.
马潇潇,一个南京出生的女孩。5岁时马潇潇随父母去美国,在美国接受了中、小学教育。如今,马潇潇已高中毕业,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了。2002年暑期,她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因成绩优异获全额奖学金。本文是马潇潇代表本届高中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受到该校师生普遍的赞许,并在加州报刊上发表。一个在美国接受了中小学教育的女孩究竟在追求什么?如何看待社会、看待未来?……这些也许是中国的中小学生关心的问题。因此,本刊特在《心灵之约》栏刊出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