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梁玮 《丝绸之路》2012,(16):101-102
初唐楷书在隋代融合南北朝书法的时代背景下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以"初唐四家"即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为代表的初唐楷书风格,为世人树立了楷书"法"的典范,为唐代楷书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楷书在唐代走向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2.
梁玮 《丝绸之路》2012,(18):90-91
唐代是我国楷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统治者大力提倡,朝廷以书取仕、重视书法教育等历史条件下,初唐沿袭"二王"遗风,形成了以欧阳询、褚遂良为代表的崇尚瘦硬的楷书风格。中唐之后则大胆创新、别开生面,形成了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崇尚肥劲的楷书风格,充分体现了"唐人尚法"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3.
李白一生写诗一千多首,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他在书法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只是书名被诗名所掩盖。众所周知,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台》是世人公认的李白传世唯一的书法真迹,是国家一级文物。而在山东济宁太白楼内馆藏的诸多刻石中,保存有1件镇馆之宝—“壮观”楷书石碑,相传亦为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真迹。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是古老而伟大的艺术,在世界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然而在我们的历史研究中,关于书法历史的研究却非常薄弱,尤其书法领域各种书体史的系统研究更为罕见,这是十分遗憾的。本文试对中国楷书史的发展作一勾画。任何事物都是遵循其自身规律向前发展的,楷书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遵其规律,我们将楷书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楷书创始时期;二、楷书成熟时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庞留唐墓壁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利军 《文博》2009,(5):25-29
庞留唐墓的发现特别是壁画出现,使我们对初唐以及盛唐墓中的大量的壁画得以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所发现的唐代壁画中,还是能全面地反映初唐、盛唐时期壁画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及变化过程的。从初唐到盛唐,唐代绘画经过了北朝遗风、初唐风格、武周风格和盛唐风格的演变发展过程。该唐墓壁画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唐早期、中期的绘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潇潇 《神州》2012,(26):219-221
在"尚法"的唐代,楷书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然而进入宋代以后,擅楷书者寥寥。宋朝特殊的历史环境改变了宋人的心态,进而促成了宋人"尚意"的审美标准。从宋朝书法的代表"宋四家"的书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楷书较之行草的薄弱,进而对宋朝楷书式微原因的深入探讨就成为本文的又一重点。  相似文献   

7.
刘莲香 《河洛春秋》2001,(3):41-44,40
唐代程逸墓志,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其书法价值。此志一反唐代楷书盛极、法度森严的常规,使用行楷,不论在书法上,还是在布局上,均属上品。  相似文献   

8.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语言问题琐议刘启林《自叙帖》是唐代草书大师怀素的狂草代表作,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十多年前,书法理论界有人以《自叙帖》释文中之歧异及不同摹本(现在学术界基本公认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本为真迹,其他则为摹本)中文字之出入而怀疑其...  相似文献   

9.
柳公权     
在中国书法史上,柳公权的书法是极享盛名的,从楷书取得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看,除了欧阳洵、褚遂良、颜真卿,当数柳公权。谈到骨力清劲的“柳体”,可谓黄发垂髫,妇孺皆知。人们往往将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他们的书作风格被赞誉为“颜筋柳骨”。唐代楷书各体皆备,以法著称,其中柳公权功劳极大。由于柳公权的楷书度严整完备,富于阳刚之美,一千多年成为童蒙学书以及其他初学书法者正宗范本,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崔宁  姜欧 《西夏研究》2020,(2):49-55
西夏文字以其字形方块平整、类似汉字、主要使用毛笔为书写工具的特点,使其具有了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的独特魅力。目前存世的西夏文文献以佛经为主,故写经书法是西夏文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中国境内收藏的西夏文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及与其一同出土的佛经写本残片入手,对比得出西夏文写经书法具有传承自唐代楷书写经并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的结论,分析了形成这一风格的的原因,即受到河西走廊佛教传播与写经传承、西夏文化教育制度、宋人尚意书风、西夏境内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风格等四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市区基建项目占地区域内发掘一座唐代墓葬,据出土墓志记载该墓为初唐名将王雄诞夫人魏氏之墓。该墓虽经盗扰,仍发现了大量三彩陶俑和其他随葬遗物,丰富了我们对这一时期丧葬习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欧阳询《卜商帖》、《张翰帖》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人。唐太宗时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曾参与《艺文类聚》的编纂工作。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之一,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欧、虞、褚、薛,代表了唐代初期的书风。他擅长楷书和行书。我们见到的欧字一般都是结构紧密严整,笔锋遒劲有力。总的说,他的楷书风格以瘦硬为主,行书则多少有所变化。宋代的苏軾称赞他的书法"劲险刻厉",看来是恰当的。《卜商帖》(图一)六行,内容中有卜商  相似文献   

13.
盛唐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可谓黄金时代,朝野人士几乎人人善书,但真正能名标青史者,不过二三十人而已。谈到唐代大书家,李邕的名声似乎不及初唐的虞、欧、褚和晚唐的颜、柳诸家。然而,若论成就,李邕又委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书家,其最负盛名的是擅长碑颂。李邕书写的碑文和他撰文的碑文在唐代所有的书家中,名列前茅。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历代碑刻书法史上,李邕撰文并书写的碑刻书法,在数量上也称得上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4.
《朝日新闻》是日本综合性日文报纸,这张创刊百余年的报纸经过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成为全日本知名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朝日新闻》报头这四个字,非是日本人题写,而是出自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之手。  相似文献   

15.
长兴县博物馆藏有一件大云寺唐代石经幢,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其书者为唐代书法名家胡季良。该经幢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唐代的经幢形制、佛教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6,(3)
正参观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书法馆》,人们往往都喜欢先鉴赏一下王羲之的书法珍品——东晋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唐摹本)。这是为什么呢?其一,因为经过一千六百年的沧海桑田,能流传下来的已是寥若晨星,存世的墨迹大多为唐人钩摹之本,因唐距晋代相近,又钩摹逼真,故仍被视为"下真迹一等"的稀世之宝;其二,因为这件国宝级的书法珍品之所以能免遭湮没,重见天日,回到国家怀抱,其中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上海博物馆珍藏、展出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上虞帖》(唐摹本)~①,  相似文献   

17.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书法在元明清三代都有巨大影响。其传世作品之多,在历代大家中也居首位。这固然是因为他“能日书万字”,勤于创作,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和后世有很多人临摹仿造他的作品,而这样的伪品还为数不少,有些不但曾屡见于古代书画著录,还有些直到今天仍被当作真迹来介绍。如某杂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中国花鸟画科的正式形成时期,据考证,当时擅长花鸟画的画家高手如云.但因年代久远,作品真迹早已遗失,今人已无从得知其庐山真面,通过唐代题画诗这扇窗口,对唐代花鸟画的审美价值取向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196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唐墓中出土的卜天寿手抄《论语郑氏注》,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文物》第二期《唐写本〈论语郑氏注〉说明》一文,谈到这个手抄本的书法说:"书法虽不算很好,但出自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也可以看到唐代人书法水平的一个基点。十二岁写的已经能到这样程度,唐代书法艺术所以那么发达,正是由于这方面教养的效果,这又是艺术史上的价值"。从报刊上看了影印的这个抄本的部分书迹,又读了这段话,对我很有启发。义学生卜天寿,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手抄的《论语郑氏注》能达到这样的书法水平,绝非偶然,而是唐代书法发达的表现和  相似文献   

20.
这,纯属偶然。我们竞在无意中,在荒废的古堡中发现吴川清代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首任驻美公使、中国“历五代皇帝”的知名人物陈兰彬的亲笔题匾、对联石刻精品!这令我们万分惊叹:原来,陈兰彬与实荣村有如此密切的联系;他的书法真迹竟落在荒野,已与天地共存了一百四十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