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席正铭聪颖好学,胸怀大志,在贵阳陆军小学读书时便阅读革命书刊。立志反清。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期间,组织学生二百多人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枪声打响后,他组织600多人的学生军,自任总队长,参加武装战斗。后又追随孙中山,参加反袁斗争;投身护法军政府,受命为黔军总司令。不幸被奸人诱杀。留有诗集一部,是住文武兼备的将军。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老人、民国西南“文武全才”刘卓园将军,字树苑,名端裳,号宰园,别号白云山樵,贵州仁怀人。事园学生时代就走上反清民主革命的道路,在贵阳陆军小学就读期间,与席正铭、阎崇阶组织领导“历史研究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求学时,又参与领导陆中学生参加武昌首义。曾任湖北军政府交通部次长。军务部总务科长;黔军第三旅参谋长、袁祖铭黔军总部参谋长兼六十八旅旅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二十二集团军中将高参、集团军驻五战区长官部联络高参兼徐州办事处处长;徐州溃退后任二十二集团军临时前敌总指挥。…  相似文献   

3.
席正铭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考入贵阳陆军小学堂第二期,结识阎崇阶、刘端裳(莘园)、田荆椿(子玉)、张英(少权)4位同学及中学生王天鉴(克仁)、何(器之),均有革命意识,便义结金兰,进行革命活动。他们利用节假日在贵阳螺丝山、东山等地商谈组织学生团体,宣传革命,参加者有陆小一期熊其贤、李元锦、谷正伦、赵鉴、朱崧、聂建猷、谢文柱、陈瑞图及已离校之李元著、花效实、汪泰阶等;二期李儒清、韩文、胡禄同、朱岷、朱毓善、柳、江德润、关祖阴、孔宪经、陈继宗、王嗣楷、田济众、彭少怀、王烛、刘莘甫、刘国桢等;三…  相似文献   

4.
辛亥年时,我正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已读完二年级,正在准备毕业考试.这一届同学分别来自鄂、湘、滇、黔、桂、陇六省.其中,云、责两省同学组织了同乡会,我被选为会长,常于星期日约集同学到云贵公所会聚,阅读书刊,揭议时弊. 农历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夜起义枪声一响,陆军中学学生奔走相告,群起响应.云贵学生因平时有同乡会的组织,即以此为依据,成立学生军大队,共300余人.推我为大队长,席正铭(贵州沿河县人,文学社社员)为副队长.第三陆军中学在城外五里多路的南湖,队伍到楚望台的军械库时已经天亮.这时吴兆麟在该处指挥.吴对我说:“你把队伍带到谘议局去听候安排.”我即将队伍带到谘议局,有吴醒汉、李作栋及邓玉麟在该处安排、联络.李作栋对我说:“邓队长,跟你商量一下,藩台衙门有很多银钱、款项,叫别人去不放心,请你的队伍去守藩台衙门吧.”我说:“可以.”吴醒汉说:“那就这样,你叫一个人带队伍去,你本人就不要去了,在这里等着开会.”我即派席正铭去,自己在谘议局等候.  相似文献   

5.
1919年11月,席正铭受任黔军总司令。1920年2月8日,上任时途经四川白市驿被谋害,年仅36岁,英年早逝,安葬于重庆黄果桠。孙中山得此噩耗痛惜不已,亲笔题词:"席正铭烈士"。  相似文献   

6.
刘莘园名树苑,字端裳,贵州仁怀县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1977年病逝于贵阳。莘园自幼颖慧异常,拟以科举而步入仕途,值清廷罢科考,乃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贵州陆军小学,曾与同学席正铭等成立“历史研究会”,借以评时论事,反对帝制。后入武昌陆军三中,曾参加辛亥武昌起义,被湖北军政府聘为交通次长。起义时,清军撤退后丢下“汉兴”、“汉发”两艘船,俄法两国领事馆乘机冒为己有,总统黎元洪却令莘园放船,宰园据理拒绝,使黎恼羞成怒,下令枪决事园,由于革命党人占上风,坚持不允。黎在无可奈何之下,撤销莘园…  相似文献   

7.
席正铭     
席正铭,号丹书,贵州沿河县人,清末贵州陆军小学第二期学生。少年倜傥,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后,更积极参加武昌起义,追随革命元勋黄兴(克强)任参谋,抗击南下北军。之后贵州北伐援鄂,都督杨荩诚任席为参谋,继任陆军四十二旅八十三团团长,以驻辰黔军司令官名义率师回黔,失败去沪。又参加“湖口之役”。最后应熊克武、石青阳函约到成都,亟欲立功自效,谋夺王文华(电轮)军权于重庆,被王的参谋长朱绍良(一民)诱杀,同时罹难的有席的参谋长张绍房、秘书长刘树藩等二十余人。席的政治生命很短促,在辛亥革命前后,颇有功绩,但终于在军阀纷争中遭到惨戮,深为人们惋惜。席的生平事迹仅散见于周素园、平刚等的著述巾,尚无专文记述,我知道的也不多,这篇东西,错误和遗漏的地方,在所难免,还望读者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8.
《冷冷山人集》(1984年台北出版)是我国旧民主革命时期的诗歌专集之一。由于作者毕生奔走革命,诗歌乃其余事,兼之遇害过早,散逸甚多,今其集中仅得词一首,五绝一首,五律五首,排律一首,七绝七首,七律三十三首,楹联九条,并附文序二篇。《冷冷山人集》的作者,是辛亥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贵州省沿河县的席正铭。正铭字丹书,号筱琳,游居日本时,自号东溟,光绪十一年乙酉(1880)五月初二日生,民国九年(1920)二月初八日在重庆履行孙中山先生的委任时遇害,时年三十六岁。其父席  相似文献   

9.
驻港最高军事长官陈策,字筹硕,广东省琼山县人,出生于1892年。少年时代,因受孙中山的影响,产生革命思想,1911年入广东海军学校学习并加入同盟会,后一直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响应,惟有雷琼兵备道范云梯负隅顽抗,陈策怒不可遏,随赵仕槐组织革命炸弹队、革命敢死  相似文献   

10.
赵映林 《湖南文史》2010,(12):38-39
黄侃(1886--1935),号季刚,是生于成都的湖北蕲春人,他有两个名头很响的称谓:“辛亥革命先驱”和“国学大师”。说他是“辛亥革命先驱”,因他1910年回到湖北老家蕲春组织“孝义会”,鼓动革命,响应者上万人。武昌首义失败,黄侃又在老家组织“崇汉会”,义兵3000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何时?孙中山本人的说法当最有权威。目前人们多采用冯自由《革命逸史》、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的说法,简单地把东京留日学生的加盟大会视作它的成立大会。这并不符合孙中山关于同盟会成立时间的说法。他在《孙文学说》一书里说: 乙巳(1905年春间),予重至欧洲,则其地之留学生已多数赞成革命。……予于是乃揭橥吾生平所怀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号召之,而组织革命团体焉。于是开第一会于比京,加盟者三十余人;开第二会于柏林,加盟者二十余人;开第三会于巴黎,加盟者亦十余人;开第四会于东京,加盟者数百人,中国十七省之人皆与焉;惟甘肃尚无留学生到日本,故阙之也。此为革命同盟会成立之始。从上文可以看到:(一)孙中山此时所组织之革命团体,已不称“入会”,而曰“加盟”,可见,1905年春在比利时所组织之革命团体,已同兴中会有所区别;(二)孙中山将在欧洲和日本组织的革命志士“加盟会”按顺序称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会,显然是把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看作是欧洲“加盟会”的继续。  相似文献   

12.
1905年7月孙中山到达日本横滨。经日本友人宫崎滔天的介绍,在东京与黄兴首次会晤,相约将分散的革命力量,建立一个有组织的革命同盟团体。7月30日由孙中山、黄兴邀约各省革命志士代表七十余人,在东京赤坂讨论筹建新的革命组织团体,经共同讨论后新团体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并决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相似文献   

13.
张曙(1908918—19381224)是安徽歙县人。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不久加入南国社,次年考入国立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声乐,副科学习器乐与作曲。在革命文艺家田汉领导下,1933年后他与聂耳、任光、吕骥等人组织了“...  相似文献   

14.
黄春锋 《东南文化》2022,(S1):128-131
<正>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曾掀起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对推动全国范围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3月,北京市将北大红楼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内设主题展和六处旧址复原。  相似文献   

15.
正洪湖根据地的初建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变了革命,在全国各地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虽然很多共产党员和农协领袖被杀害了,但是党的组织并没有被摧毁,农协骨干基本上保存下来了,转入地下活动。大革命失败以后,家在洪湖周围外出工作的革命知识分子,如原在唐生智部队任师政治部主任的段德昌(南县人)和原在武汉军事教导团工作的段玉林(石首人)等都返回家乡,跟当地党的组织  相似文献   

16.
兰风,字镇江,别名光灿,生于1919年,山西新绛县曹村人。1937年毕业于太原平民中学。抗战开始投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曾参加国民党、阎系同志会、基干会等反动组织与梁系特工会特务组织。为人心黑手毒,暴戾无情,是梁化之和徐端的主要帮凶。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团结全国各地革命志士共同奋斗的结果,但湘籍志士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为辛亥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不仅是舆论界的骄子、战场上的英雄,而且在组织发动方面格外引人瞩目。黄兴、刘揆一等人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在同盟会成立过程中,华兴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与会党的联络,焦达峰等人在日本东京积极参与组织共进会;为推动长江流域革命,宋教仁、谭人凤等人在上海组织中部同盟会;为发动巡防营士兵反戈一击,谭馥、葛谦等人在广州组织保亚会;在湖北革命团体的演变中,湘籍志士积极参与,钟畸、杨王鹏、蒋翊武先后分别担任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的社长,正是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领导了武昌首义。在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的过程中,由于黄兴等人积极努力和精心安排,使孙中山顺利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而胜利地完成了建立民国这一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8.
袁南生 《纵横》2011,(1):39-43
蒋翊武是被章士钊称为“气象万千”的人物,他的名字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分不开。1884年12月,蒋翊武生于湖南澧县一城市平民家庭,20岁时加入革命团体华兴会,参加华兴会起义,由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11年1月,他在湖北新军中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并担任社长。文学社迅速发展成为武汉地区最有影响的革命组织,1911年9月,与另一革命团体共进会联合,组建武装起义总指挥部,  相似文献   

19.
正自孙中山先生、黄克强先生两个革命领导者,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织革命同盟会以后,孙先生号召国外华侨及留学生反对康梁保皇运动,赞助革命。黄先生团结国内革命党派,同时将东京同盟会内的陆军学生另成一严密的军事组织,称为丈夫团,相约回国后加入新军,作为革命先锋队。当1911年3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之后,全国爱国人士都极悲愤,是年10月遂有武昌新军起义,与清廷南下大军,在阳夏关鏖战甚烈。斯时各省加入新军  相似文献   

20.
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县大坪塘人,1916年,任湘南学生联合会首届总干事,同夏明翰等发动和组织了湘南25县的学生罢课运动。1921年组织革命团体——心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3月,在全国各地选拔来的1200名优秀青年考生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同期学员贺衷寒、陈赓并称“黄埔三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