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马一浮(1883--1967)思想的定位及其特色,学界历来见仁见智,评说不一。主流的意见认为马一浮是“理学大师”或“理学家”,其中又分近程朱、近陆王、调和程朱陆王三种意见。自上世纪80年代现代新儒学思潮走向国际以来,论者大都承认马一浮为现代新儒家的第一代思想家,但在分析其派别归属时,则又有所谓新理学(程朱学)、新心学(陆王学)、新经学(直接孔孟)、文化哲学之分。  相似文献   

2.
金景芳,字晓村,1902年生于辽宁义县。1923年毕业于辽宁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曾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任教多年。1936年流亡关内。1940年就读于著名学者马一浮先生主讲的四川乐山复性书院。1942年受聘于当时在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任文书组主任,后任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日本投降后,于1946年随东北大学迁返沈阳。1948年因解放战争,随东北大学暂迁  相似文献   

3.
岱峻 《巴蜀史志》2006,(5):50-53
马一浮(1883—1967)现代国学大师。他一生致力于读书、教学,很少参与社会活动。他受聘大学时,条件是不以教学纲要框定的正式课程为限,自由宣讲;他创办复性书院,实行的是孔子设坛与弟子漫谈式的教学法。他一生著述宏富,书法精美。虽然过着隐士生活,却名声远扬,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曾宴请过他,并与之深谈;李叔同以他为友,丰子恺以他为师,梁漱溟称他“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随父在川度过了童年时光。抗战期间又入川主持复性书院。他原名浮,字一浮,号湛翁又号蠲叟,三十年代初,他曾这样解释“蠲”字——“余生于蜀,长于蜀…。…‘蠲’左‘益’右‘蜀’,以示蜀之于我有益,这里就不作‘蠲免’之‘蠲’也。”他在川六年(1939-1945)所写诗作名为《蠲戏斋诗全集》,是解读他的一部心史,也记录下他与四川的特殊缘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之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冯友兰、贺麟为代表,放弃了自己的新儒学思想,认同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甚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贺麟);二是以梁漱溟为代表,在坚持自己新儒学的一些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也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毛泽东思想)进行过利用和儒化;三是以熊十力、马一浮为代表,坚持自己的新儒学思想,基本上没有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金景芳,字晓■,辽宁义县人。1902年6月3日生, 1923年毕业于辽宁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9年任通辽县教育局长,1931年调往辽宁省教育厅。九·一八事变后执教于沈阳第二中学,1936年逃往关内。1940年9月入复性书院学习。1941年底入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工作。解放后任东北文物管理处研究员,东北图书馆研究员兼研究组组长。1954年1月,调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工作。先后任历史系教授、图书馆馆长、历史系主任。改革开放后,任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历史系名誉主任、校社科学术委员会副主…  相似文献   

6.
《古今谈》2008,(4)
马一浮衣冠冢、马一浮纪念室在山清水秀的上虞上塘新近落成,参加马一浮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亲属在上塘拜谒、祭奠了马一浮衣冠冢,参观了马一浮纪念室,深切缅怀我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成就卓著的国学大师和现代新儒学思想家马一浮先生。  相似文献   

7.
大程书院     
大程书院王一心,王纪安豫东扶沟县城西南隅有一所著名的古学堂──“大程书院”。大程书院为宋代哲学家、教育家程颢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在扶沟任知县时所建。原名为“书院”。因程颢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程颢居长,故称之为大程。后人...  相似文献   

8.
匾额乃悬于厅堂或台、亭、榭之上的横牌,楹联则是悬挂或粘贴在门旁、壁上或柱上的联语。白鹿洞书院的门壁柱等建筑均悬有匾额和联语,由于岁月的变迁,古代的木质或纸质匾额及联语多已不存,仅存明代正德年间李梦阳书的石质横额“白鹿洞书院”及李时达的“先贤书院”。1978年书院进行了全面维修,恢复了部分匾额及联语。一、门匾及联语南唐升元中(937~942)南唐政权在白鹿洞办学,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洞主,匾曰:“庐山国学”。北宋初年(976~977)江州地方人士于白鹿洞建书院,匾曰:“白鹿洞书院”。宋皇五年(1053)比部…  相似文献   

9.
<正>晋商故里——平遥古城,曾经票号林立、商贾竞出,在这样浓厚的商业氛围里,明清有记载的书院有卿士书院(明景泰元年)、西河书院(清道光二十四年)、超山书院(清道光二十四年)和鸣凤书院(清咸丰六年)四座。其中,超山书院在近代中国文化教育史上不容小觑,其创建、兴起、发展到改制都与晋商密不可分,充分体现了平遥人将商教、儒教和科举考试相结合、兼容并蓄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0.
《古今谈》2008,(4)
2008年11月2日至5日“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25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上虞两地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群贤毕至,汇集了当代海内外研究马一浮的专家、学者。大会围绕着“马一浮的国学成就及其思想定位”、“马一浮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马一浮六艺论的研究与评价”等议题,分别在省人民大会堂、杭州师范大学报告厅和上虞国际大酒店举行了三场学术报告大会,  相似文献   

11.
余久一 《收藏家》2010,(9):35-40
余绍宋,字越园,早年曾用樾园、粤来、觉庵、觉道人、映碧主人等号,四十六岁后更号寒柯,浙江龙游人。光绪九年(1883年)十月初六生于衢州化龙巷,五岁识字,七岁入家塾,九岁从父授《尔雅》,读《说文》,后随衢州名儒王耀周从学七年,十六岁为诸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学,余绍宋被聘为龙游凤梧书院学长,是年二十一岁。  相似文献   

12.
<正>励志的兴国宏愿平遥中学有十分辉煌的校史。它的前身可追溯到明朝初年的卿士书院,院址在上东门内尹公(即尹吉甫,周朝宰相)祠,到明末,毁于战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卿士书院的基础上,又创办了西河书院,位于南大街子夏祠。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又在西河书院的基础上,在文庙明伦堂与尊经阁之间创建古陶书院,于是书院有其地,然束脩、膏火无所出。道光十九年(1839年),  相似文献   

13.
《尔雅》是训释古代名物的字典。其中《释天》专门训释天文星象等。其第一条一般被句读为“穹苍,苍天也”。其肇始於东汉李巡《尔雅注》,後人邢呙《尔雅疏》、郝懿行《尔雅义疏》、王阖运《尔雅集解》、尹桐阳《尔雅义证》等皆同。今人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李传书整理的《尔雅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王世伟整理的《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也都是如此句读。  相似文献   

14.
林森(1868—1943),原名林天波,字子超,福建闽侯县人。1877年人都会主办的蔡元培学校读书,1881年进鹤岭英华书院,1883年考入台湾中西学堂电科。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先后入美国密西根大学、耶鲁大学文科研究院学习。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回国后任国民政府临时参议院院长,是中国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空间中,礼与俗呈现出共存与互动的状况。从书院建筑看,书院的建筑实体、形式以及空间格局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价值理念,熔铸了儒家的价值追求,但其中民俗文化层面的内容也多有体现,尤其是风水观念的影响不可忽视;从书院祭祀看,书院祭祀主要是为了体现儒家道统意识、反映时代学术风尚,但其中也包括与功名利禄相联系、追求多发科第、祈望平安福报的内容。书院文化空间上的礼俗互动与融合,是书院士人内在观念世界的外化。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是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张申府先生(1893─1986),哲学史家兼佛教史专家汤用彤先生(1893─1964),以及新儒家事功主义者梁漱溟先生(1893─1988)诞辰一百周年。中国文化书院于当年下半年(梁漱溟先生的诞辰日)召开学术会议,探讨研究他们在中、西、印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我有幸也被邀与会,并就梁漱溟先生事提供了一个书面发言。今录之于下。我对上述三位先生的学术、道德、生平都缺乏研究,本来没有发言权。唯独对于梁漱溟先生,我禁不住想写一点文字,不是因为我对梁先生有特别的了解,而是因为我意外地读到汪东林先生发表…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既有平势隆郎《何谓“八绒”》、吉田法一《中国专制国家与家族、社会意识》(文理阁)这样对特定问题进行多角度考察的成果,也有浅野裕一、小泽贤二《出土文献所见古史和儒家经典》(汲古书院)这样跨多个领域的成果相继出版。此外,出版的论文集有宇都木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与政治》,评传有永田英正《汉武帝》(清水书院),渡边义浩《王莽》(大修馆书店),彩版简牍入门书有横田恭三《中国古代简牍总论》(二玄社)。出土文字资料方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里耶秦简(壹)》(文物出版社)和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的真伪成为话题。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书院研究成果颇丰。出版普及性著作6部:朱汉民著《中国书院文化简史》(中华书局),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中国书院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2011年将迎来东林书院创建900周年,文银花编著的《东林书院》(吉林文史出版社)介绍了东林书院的创建、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光绪辛丑年(1901年)初春,举人张瑞玑接受了平阳书院山长的聘书。这一年瑞玑三十初度。平阳书院在平阳府城东关,它的前身是临汾县属的正谊书院,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由临汾知县宫懋言始建,雍正年间修葺过一回。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新任平阳知府徐浩大加扩建,改为府属平阳书院。临汾旧称平河县,平阳书院俗称平河书院。  相似文献   

20.
《尔雅》为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训诂书。自汉迄于宋,研究《尔雅》最有成就的著作当推晋郭璞的《尔雅注》和宋邢昺的《尔雅疏》。北宋以前,经注与经疏的雕版皆分别单行刊刻,而到南宋始合注疏为一书,《尔雅》正如此。王应麟《玉海》云咸平四年(1001)九月,邢昺上《孝经》、《论语》、《尔雅》正义诸书,十月九日命杭州镂板,是应为《尔雅》单疏本的刊刻之始。 《中国版刻图录》中收录宋刻宋、元、明初递修公文纸印《尔雅》单疏本图版一幅。并附说明曰:“传世《尔雅》单疏宋刻本有三帙。1、黄氏士礼居藏本。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即用此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