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中发现隋唐崖墓吴朝均1992年10月,四川巴中县斯连乡六村农民马永坤修房,在屋后取石头时发现一座崖墓,挖出缠枝花十二生肖铜镜1件,发笄2件并据为己有,1993年8月当地农民向文物部门报告了此情况后,巴中县文物客理所立即派员前往将出土文物收回,并对已...  相似文献   

2.
浅谈巴中石窟观音菩萨造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中石窟中的观音菩萨造像窟(龛)多达100余处。巴中石窟可分为四期:即隋末初唐期、盛唐期、中晚唐期和宋及以后时期。初唐、盛唐时期观音菩萨造像多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天王组合及"西方三圣"和"西方净土变",药师、观音、地藏等组合形式,观音菩萨单身像龛还很少。但是到了中唐以后,观音菩萨的单身像以及以观音菩萨做主尊的造像就多了起来。唐代是巴中石窟观音菩萨造像内容最丰富、数量最多的时代,特别是中晚唐时期,观音菩萨造像达到了鼎盛。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巴蜀比较安定,受战乱和灾害的影响较小。《汉书·食货志》载:“是时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下巴蜀粟以振焉。”东汉时,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后汉书·第五伦传》云:“蜀都肥饶,人吏富实,椽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而乐山地区又是两汉时蜀地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地  相似文献   

4.
《南方文物》2004,(1):F002-F002
~~龙虎山崖墓遗珍$江西省文物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泸州市先后发现800余座崖墓,并对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和石器;葬具有独木棺、石棺、崖棺、砖石棺、陶棺等.石棺上丰富的石刻绘画题材,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1987年9月,永川三教区文物普查分组,在该区的高洞子村发现了一处南宋“开禧”年间的崖墓。县文物普查组对该处崖墓进行了重点调查。 该崖墓共三座,编号M_1——M_3,分布在长约12米,高2.5米的浅红色沙质石岩壁上,呈横向一字排列,墓口均向南。三座崖墓早年被盗,M_2、M_3墓门仍被乱石封住。  相似文献   

7.
四川乐山崖墓(俗名"蛮洞")分布在城郊的萧壩、麻浩、柿子湾、蕴真洞和车子乡一带,沿岷江上至青神、彭山两县,下至犍为县,都有这种墓洞,但以城郊地区为最集中。墓都是沿山依天然红沙崖石鑿成,墓的深浅广狭繁简也不一样,位置也高低参  相似文献   

8.
崖墓是东汉时期四川地区一种非常流行的墓葬形式。郪江流域的崖墓数量众多,形制多样,特点突出,是四川崖墓中的单独区域。郪江崖墓的大中型墓葬内大多都雕刻有丰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和画像装饰,有的雕刻上彩绘依然保存完好。本文将对这些崖墓中流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以及墓室壁上的画像雕刻和彩绘装饰的内容、涵义进行解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罗二虎  宋丹 《考古学报》2020,(4):485-520
<正>目次一前言二类型与画像位置三画像内容分类四画像组合与主题五画像雕刻技法与制作六画像艺术风格七分布与分区八年代与分期九墓主身份一〇渊源与兴衰一前言本文所指的崖墓画像是一种广义的画像(除了一般意义上所讲的画像之外),其中也包括单体的石刻雕像,它们的共同特点均是利用山岩雕刻,并与崖墓连为一体。画像崖棺虽然也是利用山岩开凿并与崖墓连为一体,但是由于其功能上的特殊性和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构成,笔者将画像崖棺与可移动的画像石棺视为同类,并已撰文进行了研究[1],本文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10.
乐山麻浩崖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浩崖墓群位于乐山市城东凌云山南坡的麻浩,从大地湾内至虎头湾东侧,绵延300余米。崖墓分层排列,高低错落,左右毗连。在崖墓分布最密集的虎头湾东侧地段,层数多达九层。(图一)据乐山市文物部门1985年普查结果,总数为330座,时代属东汉。 一、墓葬形制结构、葬具和随葬品 从麻浩已暴露出来的一百多座崖墓看,形制结构大体可分为单室、双室和多室墓三种类型。各类墓一般都凿有墓道,墓道长短决定于崖面的陡峭与否,而与该墓结构和规  相似文献   

11.
三台县郪江崖墓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郪江乡位于三台县东南部,相传它原为 国都城所在地。两汉时,郪江乡为郪县故城,三国蜀汉时又是东广汉郡治所。魏灭蜀后,省东广汉郡,尔后郪县的地位也逐渐衰微。 郪江镇现座落在郪江与锦江汇合处的西北部。在以郪江镇为中心的沿郪江、锦江上下游两岸,其距水面高度约10—50米的山崖岗峦间,崖墓特多,鳞次栉比,远远眺望,洞穴密若蜂房。据当地文化馆的同志估  相似文献   

12.
巴中南龛毗沙门天王龛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中城南173龛佛像中,发现毗沙门天王像2龛。此是“四大天王”中的一王,一般都作为佛教护法神,站立于龛门或寺门两侧,在巴中南龛的石窟中,单独成龛,实属少见。因他脸色微黑,一不像佛,二不像菩萨,只因手执宝塔,多少年来,人们把他视为春秋时“送灯台”的鲁班弟子赵巧加以膜拜,也就在巴中南北二山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3.
四川崖墓石雕所反映的建筑艺术,一般表现在墓室造型结构之中,墓道、墓门、檐口、墓壁、壁龛、壁厨、藻井、地砖、中心柱、门楣、享堂、墓室、棺床、石棺、石函、排水道等建筑式样雕刻及造型中,集中体现了东汉建筑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1998年6月20日,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前进村两座古墓被盗,当地派出所挡获了一批文物。21日,经市、区文物部门的实地调查,发现该处是成都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崖墓群,初步统计已能判断出的崖墓达30余座。这一情况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6月25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派员与区文管所组成联合发掘小组,对业已被盗的两座墓进行抢救性的清理发掘工作,编号为98CQMI和M2。至7月22日,发掘工作结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5.
四川古崖葬资料多,类型比较复杂。本文主要从墓室结构、葬具、出土物及是否二次葬等诸方面探讨并分析了非汉系崖墓的特征和分布,认为非汉系崖墓在四川各地广有分布,其时代上限可至南北朝,下限至明,是研究四川历史、文化及民族演变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1982年7月,位于内江市中区东兴街红缨村的西南医用设备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古墓两座(编号为红缨1号、2号),市文管会、市文化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崖墓,是一种在山崖或者岩层中开凿的墓葬,在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大约五百年中,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四川、重庆以及云南、贵州和陕西南部等地区,尤以四川地区崖墓数量众多。近30年来,在遂宁地区涪江及其支流两岸发现1200余座崖墓,其中,许多崖墓内有雕刻精美、内容多样的石刻画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章从遂宁地区已发现的崖墓,着重探讨崖墓石刻内容。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四川汉画像石刻出土甚多,图录论著纷纷问世,考释之功,不胜枚举。笔者细读之余,感到内中偶有可商讨或不到之处者,因此不揣谫陋,就四幅表现神灵崇拜和厌胜之术的崖墓石刻画象作一考辫,不妥之处,尚希指正。 一、“瓦当像”中的“日晷”图 该图先后著录在《四川汉代画象选集》和《四川汉代画像石》两书中。闻先生认为:“比较奇特的是下排柱头形上的图案,左边的一个很象日晷”。认为与现存的两个汉代日晷“都很相似,毕竟是无心的偶  相似文献   

19.
1973年4月,宜宾县城建委在县城北公子山施工时发现一座东汉崖墓。县文化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这座崖墓修建在公子山半山腰上,坐北朝南。全墓由墓道、墓门、墓室和两个小壁龛组成。墓道长10.4、宽1.8米。墓门宽1.1、高1.8米。墓室长7.45、宽4.05、高2.4米。墓室内放画像石棺三具,一大二小,均用整石凿成。大棺在前,其后并列二具小棺,大棺  相似文献   

20.
四川彭山县为两汉武阳县之一部分,其周围丘陵地区多为两汉墓葬之所,大都为崖墓,亦间有砖墓,建筑宏固,制度繁复,雕刻丰富。但因石质软,易风化,雕刻保存完整者较少,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