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Joyul tradition, which was founded in the 11th century;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ects of Tibetan Buddhism. This tradition may trace its origins back to Pha Dampa Sangye, a well-known monk who was a native of South India, and was founded by Macik Labdron(ma-cig lab-sgron), a famous Tibetan Yogini (a female practitioner of the Yogachara schooD. It was the only sect founded by a female in the history of Tibetan Buddhism, and this is also rarely seen in the world history of world religions.  相似文献   

2.
唐卡是藏族传统工艺中的瑰宝,是一部以画言史,以画叙事的百科全书,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唐卡艺术中的觉囊画派历经千年传承,在继承传统觉囊绘画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3.
铃兰 《中国西藏》2014,(4):89-90
2014年6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沈卫荣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空见与如来藏:觉囊派人物、教法、艺术和历史研究》一书出版发布会,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觉囊派第四十七代法主健阳乐住上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佛学家楼宇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数授、著名学者白化文,  相似文献   

4.
林波 《神州》2020,(4):208-208
文化自信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知”、“觉”教育,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汉语词汇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也因某些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日趋丰富。佛教传入汉土,梵典译成汉文,使大量的汉语旧词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又得到了一个与其原义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的宗教意义,即由引申形成的佛教用语,敦煌愿文中的“觉”及其相关词语便是。它们或为《辞源》、《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等重要辞书所来收,或发展为汉语口语词,或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我们以黄征、吴伟先生编写的《敦煌愿文集》四为材料,对其中的“觉”及其相关词语一一训释,以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初的藏历9月22日是西藏传统的降神节——拉伯堆琴。早晨9点半.我从红山下的雪区仰望布达拉宫.看到“夏钦角“水池边人头攒动.忙忙碌碌的.一些白色的浆水从那里顺着凹凸不平的石崖.流到山脚的印经院后墙.留下一条白色的带子——布达拉宫一年一度的”美容”仪式就此正式开始。来到劳动着的人群中.我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一位多年来坚持参加粉刷工作的老阿妈,她唱过这样一首歌:  相似文献   

7.
闫雪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2):48-58+110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彭措林寺大经堂内保存完好的17世纪初壁画,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然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对壁画图像进行完整准确的辨识研究。作者基于前期对彭措林寺壁画题记的研究,确定壁画是依据佛传故事、两部本续以及觉囊派祖师笃布巴定义的"了义十经"和"如来藏十经"而绘的变相图,同时依据相关藏文文献并结合图像志特征,对其中的"如来藏十经"变相图进行了解读研究。  相似文献   

8.
油菜是北川随处可见的作物,每到初夏,油菜便于始结籽。2008年5月12日,4位年轻女子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当时她们的肚子里怀着孩子,2009年初夏,4个遗腹子已经出生好几个月。  相似文献   

9.
吕博 《敦煌学辑刊》2012,(2):118-127
“高台骆驼城前凉墓葬出土衣物疏”中有“紫搔囊”和“早搔囊”两个词.此二词条,一同于吐鲁番出土衣物疏中的“爪囊”或“抓囊”,应当是指装有手脚指甲的袋子,体现了古丧礼中“搔剪”及埋葬发须爪的规定.随身埋葬爪甲,除了官方礼典和传统儒家理念的引导之外,还可能与民间社会自己实践行用的巫俗观念和禁忌有关.这体现了“礼”与“俗”在河西地区的不同张力.而“爪囊”在高昌时期的衣物疏中最终消失,则可能和佛教理念在丧葬层面的不断渗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出土62件随葬衣物疏中,“蹹麴囊”出现11次.学者们研究认为“蹹麴囊”是蹴鞠或盛装蹴鞠的袋子.我们提出不同看法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孝义是魏国的国都”是研究馆员侯丕烈先生在2009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他还因此主编了《孝义是魏国的国都》一书,来印证此观点。  相似文献   

12.
这是2009年采访孙红雷时拍的照。采访是在一个露天咖啡厅进行的,聊得正起劲,他突然停下来,礼貌但坚决地冲对面说,“对不起,能不拍了吗,我们在工作呢。”对面的人似乎吓了一跳,赶快收起相机。  相似文献   

13.
赵宠亮 《四川文物》2023,(3):47-61+93
川渝地区汉墓中常见一种抱囊形象的陶石俑,类似形象也频见于广大区域的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的画面中。对此学界认识不一,有“抱囊俑”“持袋俑”“执袋俑”“抱琴俑”等多种命名,或认为所抱执的物品为箾、琴、棒(金吾)、弓鞬等。通过考察可知,这种抱囊形象多见于燕居图、宴饮图、拜谒图和出行图等场景中。抱囊者有男有女,其身份为近侍或亲近属吏。抱执者所服务的对象亦有男有女(也见主人抱持或置于主人旁者)。据出现场景、形制判断,这种物品可排除箾、琴、棒(金吾)、弓鞬的可能性。推测它应为当时极为常见、习用、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女使用的一种物品,其名称和用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这个肥胖半秃的男人到底是谁?”过去一年中,英国电视观众都在问这个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在电视上看到同样的形象——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头发纹丝不乱、嘴角泛起的笑容弧度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5.
管蕾 《中国地方志》2020,(5):4-11+124
纂辑派、撰述派是清中期以来形成的依据编纂方式对方志纂修进行的派别划分,其中征引是否需注明出处是两派争论的焦点之一。纂辑派以官方诏令的客观支持,完善的历史传承体系,借鉴传统注书体例等因素倡导征引必注;撰述派以注引有似类书、修志不应囿于史料编排而主张征引不必注。两派观点的差异根源在于对"述而不作"的不同诠释。嘉道以降,在方志征信考实的纂修原则下,征引必注逐渐模糊了两派界限,成为多数修志者秉持的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吉祥天女节讲述的是:从藏传佛教和城市守护女神如何变为“美神和爱神”的故事。发展至今,这个故事至少包含了一种意义:“由广及一个宗教和城池的安危,具体化为女性的客颜祈求,甚至是女权意识的自主展示。”  相似文献   

17.
陈钊 《黑龙江史志》2012,(24):65+67-65,67
<正>2009年的过界山火蔓延到友好境内,友好区原宣传部部长白波去松园林场指挥扑灭山火期间,发现当地职工在打防火隔离带的山坡断层处,有贝壳一类的化石,随即向伊春市博物馆送来标本样品,经伊春专家考证,认为是第三、四纪的化石,后到省  相似文献   

18.
鲁南 《钟山风雨》2010,(5):43-45
<正>2009年9月14日,中宣部等部门联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朱瑞榜上有名。朱瑞1948年10月1日牺牲于辽沈战役前  相似文献   

19.
万东 《钟山风雨》2011,(2):36-39
2009年11月2日,民革南京市委组织文史工作委员会委员前往"广东山庄"调研视察,在视察过程中笔者惊异地发现"民国一代名谍"鲍君甫的坟冢.鲍君甫何许人也?他在1930年至1931年期间,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局前身)驻沪特派员,是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一员得力干将.然而,他却在背地里帮助共产党,还帮过共产党的大忙.但令人惊奇的是鲍君甫并不是共产党人,更不属于共产党的情报人员,有刊物称其为"中共特工".  相似文献   

20.
经2009年12月的最终会议,2010年1月31日完成的“日中历史共同研究”原版报告书(即日方是日文版,中方是中文版),于同年9月6日发表了译文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