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忽必烈在六盘山皈依佛门与此后实行大元帝师制度,是蒙元史上、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忽必烈借路吐蕃、皈依佛门,忽必烈主持佛道大辩论、八思巴在此次辩论的重大作用,忽必烈颁布珍珠诏书、八思巴开通万里驿路,以及八思巴建立萨迦政权,忽必烈实行大元帝师制度等,全面分析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与意义。从此,藏传佛教得到蒙元帝王的崇信和支持,其自身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使藏传佛教的思想文化,逐渐与蒙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蒙元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八思巴辅佐元世祖辅治西藏,为元朝实现对西藏地区的有效政治统治、在西藏地区贯彻实施元朝中央的行政区域制度,奠定了藏族统一于中华多民族大家庭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藏历史上何时正式作为一个省区接受中央政府的统辖?历史学家的观点是在十三世纪中叶、元朝初期,后藏萨迪古寺提供了铁的例证。从日喀则西行,翻越嘉错拉山,再折向东南四十公里,便到了群山包围的萨迪县城,如果不是壮观的萨迪寺巍巍屹立,很难想象出这里曾一度是整个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把世纪60年代,元世祖忽必烈在北京建立起元朝中央政权,西藏萨迪派首领八思巴追随他多年,为其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被忽必烈封为国师,授权领辖佛教事务及西藏行政权力。期间,八思巴受命返藏,成为隶属于元朝中央政府的西藏地方行政长官。八思…  相似文献   

3.
公元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成为中央政府统辖的一个行政区。当时,西藏地方的官员都由元朝政府直接任免。从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收藏的元代八思巴文印章之丰,足以说明元朝封授西藏的僧俗官员是很多的。现择要介绍九方元代印章于下。宣政院印(图一、二)  相似文献   

4.
八思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藏族政治家,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他出生于西藏萨迦派世家,幼年学习佛教,10岁时来凉州,在这里生活、学习、成长。19岁离开凉州,跟随元世祖忽必烈,并被“尊为国师”,之后又“升号帝师大宝法王,更赐玉印,统领诸国释教。”他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超人的智慧,毕生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弘扬佛法。他在凉州的十年间,对藏族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大蒙古国曾经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西征,即13世纪20年代成吉思汗发起的远征中亚、伊朗、北高加索地区与伏尔加河流域的战争;13世纪30—40年代的元太宗朝,诸王拔都领导的远征欧亚草原与东欧地区的战事;以及13世纪50年代元宪宗蒙哥即位后,旭烈兀率领下的蒙古军消灭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即我国史籍中的"黑衣大食")的军事行动。其中第二次西征我国蒙元史学界多称为"拔都西征"或"长子西征"。那么,除了最终决定蒙古诸王、驸马与贵族均以长子及其附属人口参加出征之外,蒙古西征的背景是什么?在决策西征时还讨论了哪些问题?这是本文希望探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试论清朝的西藏钱币暨清廷维护西藏主权之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众所周知,我国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同中央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频繁的交往。早在公元七、八世纪,西藏与内地就通过唐蕃王室通婚与频繁的使臣往来,建立起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揭开了汉藏民族亲密交往、友好往来的历史新篇章。公元十三世纪四十年代,西藏地区正式归入祖国版图,成为元朝政府直接统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自此以后七百年间,尽管中国的封建王朝几多更替,国体政制变革频繁,但是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西藏地方的历史实际、元朝统治者的军政准备和蒙元之际的历史际会三个方面,探讨了元朝的西藏地方建政立制基础。吐蕃王朝的军政体制自身即存在脆弱的一面,复经社会制度转变,尤其是400余年的混战,所余寥寥;已融蒙汉官僚制度为一炉的元朝统治者,则成竹在胸。值此变革时代,元世祖忽必烈和西藏宗教领袖八思巴,乘西藏地方归附中央政府治下之东风,提负起历史重任,密切合作,创造性地完成了在西藏地方的建政立制任务。这一切又直接影响到元朝西藏地方行政体制之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枚元初铜权,重612.5克,通高10.8厘米,钮为方形圆孔,有使用痕迹,权体为扁六棱体,上敛下丰,似塔状,腹部阴刻有"至元廿四年般阳路造十二"11字铭文,束腰,平底,通体黄铜铸造。"至元四年"是公元1287年",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13世纪初,在我国北部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蒙古  相似文献   

9.
武波 《史学月刊》2013,(8):124-128
"考课"也称"考绩"或"考功",是中国古代朝廷对各级官员任职期间的政绩考评。考课制度起源很早,先秦时已有"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之制。到了唐、宋时期,考课制度不但有专门的官职和机构,还有一套完备的考课标准和程序。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元世祖忽必烈在金朝制度的基础上,采行了中原官僚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从大元帝国开始的。自1264年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国师,赏赐13个万户府、中央设立管理西藏事务的宣政院,在西藏设立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来,经历元、明、清三个朝代。7个世纪,西藏一直连续不断地归属历代王朝管辖。特别是清朝在治理西藏方面,卓有成就。除制定著名的《钦定二十九条章程》以外,特别重要的是,制定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诚然,清代在治理方面的办法、内容很多,资料也极丰富,但不是少许篇幅所能交待清楚的。下面就谈谈认定达赖班禅二佛转世正身的金瓶掣签制度。活佛转世制度,创立于13世纪初的噶举派(俗称白教)。宗喀巴创立格鲁派(俗称黄教)以后,投拜门下为徒者日渐其多,但最著名的有八人,排行第二的是克珠杰,即第一世班禅;排行第八的是根敦珠巴,即第一世达赖。自宗喀巴沿用了活佛转世制度以后,以藏传  相似文献   

11.
柬埔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国家。吴哥文化是公元九至十三世纪柬埔寨的古文明。吴哥古迹是柬埔寨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人类古文明的灿烂瑰宝,为柬埔寨人民所珍视,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元宪宗九年(1259)七月,大蒙古国大汗蒙哥死于征宋军中,死因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早在此年二月,南宋方面传闻蒙哥被降将杨大渊用匕首刺杀。为探究"杨大渊刺蒙哥"传闻,本文综合考察了杨大渊生平、蒙哥进军情况、《钓鱼城记》载蒙哥中砲风事件。传闻的产生、传播过程如下:元宪宗九年二月,蒙古军包围钓鱼城后,蒙哥前往城西观望城中水源,被守军投射的爆炸性火器炸伤。蒙哥的伤情引起了蒙古军中骚动,有传闻称蒙哥被投降蒙古的宋将杨大渊刺死。前线宋军将此传闻向临安报告。因正处危机,又对杨大渊抱有幻想,南宋朝廷不待核实消息即通报各地,以图鼓舞士气。虽然不能断定蒙哥二月中砲风就是他七月死亡的原因,但是蒙哥的受伤很可能对蒙古征宋各路大军的行动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阶段:清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911年(清宣统三年)清初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思宗(崇祯)自杀,明朝灭亡。五月二十七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败大顺军,李自成败还北京。三十日,李自成在英武殿即皇帝位。翌日,即撤兵回陕西。十月十九日顺治自沈阳迁入北京。三十日,第二次即皇帝位。1649年(顺治六年)至1651年(顺治八年)沙俄哈巴罗夫自费组织"远征队"征服黑龙江,多次携带武器弹药,在黑龙江地区杀人抢劫,占领中国土地。  相似文献   

14.
次多 《中国西藏》2013,(1):46-47
莲花生是8世纪时的印度乌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内)地方的人,后出家为僧,他学的是印度佛教密宗"因陀罗部底派"的传承;是当时佛教有名的密宗大师和降魔能手,以"神通"、"咒术"闻名遐迩。藏传佛教尊称他为洛本仁波且(轨范师宝)、古如仁波天(师尊宝)、乌金仁波且(乌仗那宝)。莲花生大师是公元九世纪吐蕃赞布赤松德赞时期来到西藏。据西藏历史记载,这位大师到了西藏以后降服各种魔怪,使得佛教在西藏得以顺利  相似文献   

15.
中统元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汗位,为取得汉人支持,效仿汉制建立政权。在建立中书省后,忽必烈又建立了六部体系。但是,忽必烈并非一开始就直接采用六部体系,而是创造性地建立左、右三部体系,后又在至元元年、五年、九年数度析分为"吏礼、户、兵刑、工"四部体系,直到至元十三年统一全国后,六部体系方才确定。史料虽对元初的六部设置有所记载,但彼此之间互有矛盾,其变化时间、变化过程、变化原因多语焉不详,甚至与蒙元初期一度因战争需要而临时设立的"行六部"存在混淆,需要考辨明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历来有敬天尊祖的传统,清代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使这一传统更加规范和制度化。清世祖顺治十年谕:“国家典祀,首重祭祀,每斋戒日期必捡束身心、竭诚至敬、不梢放逸”。公元1723年即位的清世宗雍正皇帝,精力充沛,事必躬亲,特别相信天地感应之理,在其当政的十三年中无论大祀、中祀无特殊情况都亲自恭祭。雍正四年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朕即位以来,念切民依,举行耕耤之礼,殚极精诚为民祈于上帝。乃雍正二年三年,耕田叠产嘉禾。有至一茎九穗者……皆硕大坚好,此八穗九穗之数,岂非人力所为,天地感应之理。肤见最真切。……即如前青海蠢动,朕为边陲忧  相似文献   

17.
唐蕃会盟碑,也叫"舅甥联盟碑",立于公元823年,在拉萨大昭寺前,四周刻汉藏两种文字,是西藏的重要古文献之一。公元七至九世纪,中国境土上存在过好几个国家,其中国境最大的一个是唐,继承秦汉帝国的规模,人口最多,种族成分虽不尽是汉族,却以汉族为主,生产和文化在当时是最进步的,居于领导地位,代表中国的先进水平。其次是蕃,古有西藏及其附近地方,从作战出兵的人数估计,人口当不少于一百万,这主要是藏族。当时唐和蕃的边境大部分相接,他们的关系是"或弛或张"(旧唐书吐蕃传),所以如果能结成联盟,使人民达到和平生活的愿望,这在中国历史上当然是一件大事情。  相似文献   

18.
<正>公元八至九世纪,亚洲大陆两端分别存在着一个富庶、庞大的国家——东方的唐王朝和西方的阿拔斯王朝(中国史籍称为"黑衣大食")。两大帝国通过贯通中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横越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远程贸易,联手打造了中古时期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条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对比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起步晚,成果也较薄弱。虽然《新唐书·地理志》中的"广州通海夷道"对这条从广  相似文献   

19.
正尼木,在藏语的意思是"麦穗",我们恰好在秋天抵达了尼木,这个传说中西藏民族手工业的工坊,不仅盛产名声远扬的吞巴藏香、普松雕刻,还有足以珍藏千年不变的雪拉藏纸。这次探访,距离上一次《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做"尼木三绝"专辑,已经过去整整十三载,那些曾经记忆在故事里的匠人们,如今怎么样了?雕刻世家色觉  相似文献   

20.
蒙古大臣康北建寺现甘孜州道孚、炉霍、甘孜部分地区过去称霍尔,有霍章谷、霍道孚、霍甘孜之称,这三县所辖的章谷、朱倭、孔萨、东谷、麻书,统称霍五家或霍五大地方官(汉史称上司)。霍是蒙古大汗的"汗"字藏语变音,即指蒙古。为何将康北这些地区称霍,据甘孜兰扎活佛珍藏的手稿、章谷寺格聪活佛藏文手稿、大吉寺堪布《降巴克珠传集》等藏文史料记载:公元1251年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邀请萨迦法王八思巴洛追坚赞(1235-1280)去蒙族地区讲经传法。洛追坚赞与随员青海称多地方人噶阿尼胆巴根噶扎巴(1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