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湟地区是青海东部黄河、湟水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西宁地区一市两县和海东地区六县.1942年在乐都县老鸦城出土的汉《三老赵宽之碑》,说明至少在两汉时,河湟地区就已成为中央封建王朝直接管辖的地区.《三老碑》和史载的西汉赵充国河湟屯田说明汉族人在两汉时就已大量进入这个地区.公元609年,隋炀帝在拔延山(今乐都、化隆一带)的围猎活动,打击了同时期的吐谷浑人,始开丝绸之路.至唐,文成公主进藏,南丝绸之路途经该地区.  相似文献   

2.
《辞海》中对炕的解释是:“北方人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一种床,底下有洞,可以生火取暖。”在河湟地区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炕。炕又分为打泥炕(土炕)、石板炕、烧炕、砖炕、木板炕等。  相似文献   

3.
河湟农家乐     
刘鹏 《中国土族》2011,(4):35-35
  相似文献   

4.
明清以来,尤其是清代,青海境内城镇发展区域基本限定在河湟谷地的湟水、大通河流域及黄河九曲的纵深方向,即在湟水中下游形成城镇网络雏形后,向西北连接河西走廊并扩展到青海湖地区,向西南延展至黄河上游两岸。这一分布格局的架构,不仅与清代逐渐完善的官僚设置、府县行政体制相附和,也与自然地理形势、民族集聚的人文环境关联。  相似文献   

5.
河湟人文     
彭清深 《丝绸之路》2003,(12):21-22
河湟人是西北汉族主要族群之一,主要分布在甘青黄河上游地区和湟水流域的29个县市,人口约313.6万。河湟人以秦陇语支的河(河州)湟(湟中)方言为基本特征。河湟地区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是中原地区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过渡地  相似文献   

6.
“文化”对人的熏陶是深刻的,所以我认为某些民族或某些地方的传统是骨子里就带着的。而对于我们河南移民来说,青海民间习俗却很快在我们身上打上了烙印,并且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7.
王晓蕾  张海琳 《攀登》2013,(3):113-115
青海省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本文从分析河湟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入手,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彭红 《区域治理》2022,(4):76-79
从古代社会开始,农民贫困问题就是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民国时期河湟地区原始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科学地分析河湟地区农民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经济现状,发现河湟地区的农民生活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其贫困的具体表现为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农村经济的破产.  相似文献   

9.
称谓,说通俗一点,即是在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中,人与人交往时相互间的称呼。在民间有"十里的乡俗,五里的地道"、"十里不同俗"的说法。由于所处的地区及风俗习惯的不同,称呼  相似文献   

10.
农活有忙闲。 进入农历六月底,满地的麦子黄熟了。搁从前,庄稼人要一个捆子、一个捆子放倒它们,再把它们用牲口一驮子一驮子运到场上,这至少要半月时间。接着碾场,天天碌碡转,紧赶慢赶得一个多月,到了八月十五,早晨地上都见霜了,一些场上还不得干净。  相似文献   

11.
在河湟地区农村民居中,绝大部分是四合院。四合院是方形的,形似过去的官方大印。在一副庄廓内,不论盖几面房子,其规格高低如何,其四合院的名称不变。也就是四合院是指庄廓而言,不是指房子。  相似文献   

12.
“快去拾粪” “快!快起来……”这是母亲在窗外喊着。我揉着眼,嘟哝还早。 母亲说:“早?去晚了还会有粪叫你拾哩,有土坷垃……” 母亲催促我起来,就是催我快去拾粪,这在寒假和暑假里几乎是每天每天、每天每天的事情,学期中的星期天也很少例外。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视线里,有一种东西五彩姿纷…… 什么是文化?文化实际上就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切具有传承性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渗透进人类生活,叫我们又可以说,文化也许就是生活本身吧?但是,生存在上述“结果”中的人却未必能认识到,自己的习惯性的表达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回族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茶文化一奇葩,“熬茶”和“盖碗茶”是回族茶文化的瑰宝,内涵丰富,具有民族特性.回族茶不仅丰富了回族的饮食文化和礼仪文化,而且其药膳功效也是名扬天下.回回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茶.  相似文献   

15.
湟水拾零     
湟水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大坂山南麓,全长374公里,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湟水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2%,孕育出了灿烂的马家窑、齐家、卡约文化,养育了青海省约60%的人口,被称为“青海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16.
马征 《中国土族》2007,(4):35-35
清洌洌静悠悠的湟水,源自素有"万宝山"之称的祁连山脉南麓的包忽图山地,出山不久,她向南汇集了古羌水(今称药水河)的秀美与丰盈。而在她流经湟源县时,因其出山不久,怕是恋着故土熟地,河水流淌舒缓,遇山盘桓,随风呢喃,见杨柳婆娑,也会为它留下个影像。  相似文献   

17.
湟水,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流淌了很久很久。 湟水,以其母亲般的慈爱,日夜浇灌着两岸的土地,滋润着两岸的生灵,使这片古老的土地在过去无数个岁月中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湟水谷地,便成为青藏高原上一块肥沃的三角地带,成为养育各族儿女的一块宝地。 我可亲可敬的湟水谷地啊! 我出生在湟水河边。我见证了  相似文献   

18.
公元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初秋的一天,一队身披绛红袈裟的僧人簇拥着一辆金黄色的马拉轿车,在大雨滂沱、秋风萧萧中,艰难地行走在祁连山中一条蜿蜒的泥泞小道上。坐在轿中的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不时掀开窗帘,忧心忡忡佑宁寺珍藏的三位一体香巴佛像(元代制地望着乌云翻卷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夏季的一天,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个高干病房,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突然向查房的主治医生问道:“你知道吗?我的五脏六腑都是和水电相通的。”医生一时没反应过来。老人缓缓地接着说:“你看,我的肾脏就像水轮机,心脏好比发电机,血管就像输电线路,脑子相当于中央控制系统……”医生笑道:“有道理。有道理!”一年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