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文史资料》2013,(2):64-64
千唐志斋位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为辛亥革命元老、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张钫先生所建。千唐志斋中最早的建筑建于1919年。张钫先生酷爱金石字画,于1931年开始广泛搜罗墓志石刻,兼及碑碣、石雕,陆续运至其故里铁门镇。  相似文献   

2.
从洛阳西行40余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上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惟一的古墓志博物馆———千唐志斋。那是一座古墓志的宝库,一座石刻书法的宝库,它的创建者就是张钫先生。张钫的名字对现在的大多数人都已很陌生了但若在七八十年前,这却是一个在中原大地上几乎妇孺皆知的名字。当他的母亲70大寿时,蒋介石偕同43位军政要人为其祝寿,并亲自撰写寿序。为什么?因为他是功高望重的辛亥革命元老。辛亥革命先锋反袁护国斗士张钫,字伯英,号友石,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7月27日生。父亲张清和是清朝拔贡,历任陕西省鄜州、朝州…  相似文献   

3.
王铎,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被誉为“神笔”。在他的作品中,除大量墨迹之外,石刻也为数不少,是不可忽视的珍贵资料。据笔者所知,他留下的石刻不下10余种,即藏于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中的《坐餐胜亭诗》和《五言诗》、孟津县龙马负图寺中的《龙马记》、济源市的《吴养充墓表》、卫辉市《为潞王祝寿诗》、浚县大伾山上的摩崖题字《再至青坛》和《仙崿》、《鹭涛虎岫》以及沁阳  相似文献   

4.
鸿庆寺在河南省渑池县境。自洛阳乘火车西行至铁门镇,镇为张钫故居,存有唐代各种墓志不下千方。我们于1955年5月6日到达,借宿铁门完全小学,7日承铁小校长黄元吉同志领道,沿铁路向西南行进约5里到石佛乡,乡有初小一所,校址即为  相似文献   

5.
志主张抱麟官拜御史大夫,爵封武当郡王,系唐代藩镇割据时期淄青镇李氏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墓志属新出土石刻文物,志文不见于《全唐文》,可补《唐剌史考全编》之不足,并由张抱麟、王光辅、李光耀翁婿三人俱封王爵的史实反映出唐代滥封异姓王情况的严重,还对深入解读大历才子韩翃的《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诗颇有裨镒。此外,墓志书法精妙可称,艺术价值不菲,堪称唐志中的精诣之作。  相似文献   

6.
西安碑林,是陕西省历代碑碣,墓志、石刻艺术品的收藏机构,是一座完整的有时代顺序的石刻艺术大宝库,是典型的儒道释古代文化以石刻型式饮誉海内外的陈列、展览的旅游圣地,同时多年来又享有“书法艺术的故乡”而驰名天下,在九百多年的历史中藏石近3000方,在六廊、七室、八亭中陈列了名碑墓志1089方,可谓千石林立、丰碑成群于洋洋大观中,先撷取有代表性的十通名碑,简要评述,仅以一已之见。愿使读者谒林入胜,珍赏中华文化之光辉灿烂,书法艺术之精美绝妙:  相似文献   

7.
李根源先生(1879—1965),云南腾冲人,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别署高黎贡山人.1904年他东渡日本学习军事,次年即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1909年任云南讲武堂监督、总办.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在云南开展革命.先后参加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历任北伐联合军都参谋,陕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与代总理等职.解放后曾任西南军政及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李先生不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同时在金石收藏和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他藏有九十多方唐志的曲石精庐与于右任先生的鸳鸯七志斋、张伯英先生的千唐志斋齐名,他的唐志多购  相似文献   

8.
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再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①,检得唐代折冲府逸名凡四,曰崇训、丰仪、恒农、司。遂踵继拙文《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②及《唐折冲府考核补拾遗续》③,再缀续篇,以为补苴。崇训府贞观十四年《□孝长墓志》云志主孝长“出身崇训府队正”。案:“崇训府”,《新唐书·地理志》(以下简称《唐志》)无,前贤文字亦无补④,今续补之。咱不知其隶何州府。又,罗振玉《唐折冲府考补》(附隋兵府)引《唐赵才墓志》“父弘略,隋崇训府司兵”,补有崇训府名,今据此墓志,知崇训府在唐初依然存在。丰仪府龙朔元年《唐故游击将军左领军丰仪府果…  相似文献   

9.
气贺泽保规教授《复刻本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 ,日本明治大学气贺泽保规教授编著的《复刻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附解说·所载墓志碑刻目录》(汲古书院 ,2 0 0 2年 1 2月 )问世。这是他在完成《唐代墓志所在合目录》(汲古书院 ,1 997年 )之后对学术界的又一新贡献。拜读之余感到这是一部对利用隋以前洛阳所出石刻资料很有裨益的著作 ,值得加以介绍。洛阳作为九朝古都 ,地下保存了丰富的文物 ,其中东汉以后的墓葬中常常伴有墓志。这些墓志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自不待言。上个世纪 90年代以来 ,墓志资料的搜集整理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出版了《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隋…  相似文献   

10.
明初,太祖分封诸子,镇守各地,成祖胞弟朱橚初封吴王,后封周王,就藩开封。南陵王为明周悼王第九子,其墓葬早年简单清理,2004年又进行发掘。先后清理出土汉白玉武官、文官各一件,青石武士、文臣各一件,石羊一件,石马两件,石碑三通和碑座,墓志盖两块,墓志一块,残墓志一块,玉带牌饰3块,铜饰件1件,铜钱若干。其中出土碑刻和石刻具有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辽代墓志石刻史料蕴含了较为丰富且十分珍贵的"墓志人"(志主)的寿龄和死因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已出土的辽代墓志石刻史料,对"墓志人"的"性别年寿"、"民族年寿"、"职业年寿"、"时段年寿"和"地域年寿"等作出分类比较,并分析造成每一类型"墓志人"年寿"差别"的原因;同时,依据墓志石刻史料所记,对以各类疾病为主的辽代"墓志人"致死原因进行梳理和考探,即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开拓一条深入而细致、微观且具体的研究辽代社会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国庆 《民俗研究》2009,(1):95-109
辽墓出土的墓志及墓幢等石刻文字蕴含着虽零散但却十分珍贵的反映辽人丧葬习俗的第一手资料。利用这些珍贵的石刻资料,对辽人丧葬习俗诸如“停柩权厝”、“遴选墓地”、“营造墓穴”、“卜占葬期”、“依礼下葬”、“褙葬先茔”、“特殊葬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弥补文献史料和考古实物对丧葬习俗记载、反映之缺漏,丰富辽代丧葬文化之内容,而且有益于进一步深化与丧葬文化相关的辽代社会史之研究。  相似文献   

13.
900百多年来,通过话本、小说、戏曲的夸张和渲染,“包青天”铁面无私的动人事迹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而有关包拯的真实的生平事迹,人们却知之不多。《宋史》有包拯传,仅千字左右,其中记载包拯一家人的情况,只用了40余字,十分简略。“文革”期间,在安徽合肥市东郊2.5公里的黄泥坎,发掘并清理了12座包拯家族墓葬,有包拯夫妇、长子包繶之妻崔氏、次子包缓夫妇以及长孙包永年等6块墓志出土,详细记述了包拯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事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包拯墓志,长约3200字。志文撰写人吴奎,为包拯同朝官员。自署:“枢密副使、…  相似文献   

14.
赵振华  张胜钢 《河洛春秋》2000,(1):19-22,26
在整理洛阳唐代墓志石刻时,我们对卢正道神道碑作了实地考察,又据有关资料检出二件与卢正道有关的碑刻,最近又见到他的墓志,依据这些材料对卢正道的家世、生平、葬地等作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小萌 《文献》2001,160(3):177-194
在现存清代北京地区石刻中,旗人石刻占有很大比例.旗人石刻类型多样,主要有刻石、摩崖、碑碣、墓志等,内容涉及八旗制度乃至满汉旗民的诸多方面,且所详者又往往可补文献史书之阙,研究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6.
《语石》一书碑版石刻的研究始于叶昌炽对石刻书法的关注,在对古今书学史融会贯通之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南北朝以“书仙”“书圣”为典范的石刻碑版“如筚路蓝缕,进于文明”、隋碑融汇南北书风与唐代书学迁流之辉煌、宋元石刻碑版书学之“榛芜”的石刻学视阈书学史观。叶昌炽书学史观的形成以“汉魏古法”作为评价石刻书法的标准,论石刻之书并没有局限于碑版一系,比起阮元、康有为等对碑版书学的研究在晚清更具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序言在近年石刻研究的高潮中,对于五胡时代的墓志,诸研究者在搜集实例的同时,也开始了关于墓志特质的研究(1)。此外,随着中国国内发掘调查的进展,各地不断出土新墓志,针对这些墓志的个案研究也不少(2)。笔者也曾经发表过相关论文(3),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所谓的研究高潮都是石刻研究,而不是墓志研究。也就是说,石刻的墓志,只是墓志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例如,吐鲁番  相似文献   

18.
墓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墓志是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粗分为世俗墓志和宗教僧侣墓志(如释氏墓志、塔铭等)两类。本文所议,只限于世俗墓志,其它内容均不涉及。对墓志的看法,现在还无完全一致的结论,此文仅就笔者在学习和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请教于方家和各位读者。 1.关于墓志的含义问题所谓墓志,主要是指置于墓中,专为记叙死者姓名、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内容的石刻。其质料有陶之瓦志、砖志(由于其内  相似文献   

19.
2012年,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在洛阳收购了一方唐代杨贲石刻墓志,经河南省文物部门相关专家反复论证,此墓志中所言"魏帝西陵"应即东汉末年的曹操陵墓。  相似文献   

20.
《尼释然墓志》是研究唐长安比丘尼的一则新资料,志主尼释然乃中唐时期宰相裴冕之女。本文以该墓志为中心,结合其他石刻材料,重点探讨比丘尼与世俗家庭之间的关系,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