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诚 《炎黄春秋》2010,(6):84-87
从《自由中国》到“中坜事件”1950年代,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之后,先有吴国桢向蒋介石进言,实行“政党政治”,为蒋不容,1953年出走美国,次年与蒋反目,指责其独裁专制。后有雷震1960年反对蒋介石违宪第三次连任“总统”,并在其主持的半月刊《自由中国》发表《敬向蒋总统作一最后的忠告》、《我们为什么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反对党》等七篇文章,主张反对党参与选举,制衡执政党。9月雷震被捕,  相似文献   

2.
国民参政会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民参政会述论章红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由国民党设立的特殊政治机构。关于战时国民参政会的性质和作用,以往的著述中有称之为“战时中央民意机构”①,“战时国会”②,又有称之为“咨询机构”。③笔者认为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依据,但又都有其片面性。抗战时期的国民参...  相似文献   

3.
傅斯年是近代山东的名人之一,由于敢于直言、疾恶如仇,被时人称呼为“傅大炮”。1937年7月,在全民抗战热情高涨的形势下,国民政府成立了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国民参政会。国民参政会成立后,傅斯年先是作为社会贤达被遴选为第一、二届国民参政员,继之又作为山东代表当选为第三、四届国民参政员,参加了国民参政会的重大活动,见证了国民参政会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周重礼  李敏 《文史博览》2005,(11):18-18
1938年4月6日,国民党在武昌珞珈山举行了五届四中全会,并通过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根据该条例,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由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及无党派知名人士、爱国侨胞等几方面产生。该会的性质为民意咨询机关,但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须由参政会讨论通过方能执行。  相似文献   

5.
1938年4月6日,国民党在武昌珞珈山举行了五届四中全会,并通过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根据该条例,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由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及无党派知名人士、爱国侨胞等几方面产生。该会的性质为民意咨询机关,但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须由参政会讨论通过方能执行。  相似文献   

6.
国民参政会,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设立的、容纳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共议国事的政治组织,曾被称为“民意机关”。它结束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剖析它,有助于认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政治。目  相似文献   

7.
《文史月刊》2013,(9):21-21
1941年3月1日,国民党召开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会上,张奚若当着蒋介石的面,猛烈抨击国民党的腐败独裁。蒋介石感到难堪,按铃提醒,语气平和地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从此不再出席参政会。  相似文献   

8.
在同国民党政权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中,张奚若的言行和胆识真是可圈可点,一副令人钦佩的“斗士”形象。国民参政会上,他话锋犀利,历数国民党腐败和蒋介石独裁,在场的蒋介石试图阻止并提醒:欢迎发表意见,但用语刻薄不好。张未加以理会,继续慷慨陈词,此后便以“无政可议”拒绝参加国民参政会会议。在西南联大的演讲,他直言不讳:“如果我有机会见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得不客气就请他滚蛋。”作为新中国第二任教育部长,张奚若依然保持着透明、坦诚的个性,著名的“十六字”诤言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9.
正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了掩饰国内抗战阵营的重大裂痕,减少国内外的谴责,国民党企图诱骗中共出席二届一次国民参政会,而中共提出了皖南事变的善后十二条办法作为出席参政会的基本要求,双方在1941年2月至3月初,也就是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后进行了激烈的政治较量。一、国际力量对国民党反共政策的孤立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立即动员和组织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成员,通过各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开始积极准备接收工作。1946年7月底,由国民参政会、国民党监察委员会和监察院三方面联合组成的“接收处理敌伪物资清查团”成立了。8月,清查团成员分赴各地。  相似文献   

11.
“国民大会议政会”刍议——抗战时期改革中央政治体制的重大设计闻黎明设立“国民大会议政会”,是1940年春由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向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五次大会提出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修正案》之核心部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它还缺乏专...  相似文献   

12.
雷震(1897-1979)字儆寰,浙江长兴人。1916年毕业于位于湖州的浙江省立第三中学,同年赴日本继续求学。1926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留日期间,由张继、戴季陶介绍参加了国民党。1927年,雷震回国,当过浙江湖州中学校长、中央大学教授。后转入政界,在考试院编译局任编撰,当过教育部总务司司长,并任国民党南京特别市党部执委及中央监察委员。抗战前,与罗鸿诏、徐逸樵等人创办《中国新论》杂志,宣传抗日。抗战期间,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秘书长,与中共方面及…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曾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等职。由于他热衷效仿德、意等法西斯政权“领袖第一,领袖至上”的作法,以致在众多场合一提到“蒋委员长”、“总裁”称谓,党、政、军官员必要肃然立正。更有甚者,蒋的一些忠实信徒在数人交谈间言及此称谓,也要起  相似文献   

14.
1938年10月,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召开前夕,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给参政会议长汪精卫发来“电报提案”,斥责汪为“汉奸国贼”,在参政会上引起了一场大斗争。最早披露此事的是邹韬奋,1941年,他在香港《华商报》上发表《“来宾”放炮》一文,记载了事件的经过:一届二次参政会开幕以后,陈嘉庚给大会发来电报提案,内容是“官吏谈和平者以汉奸论罪”11字,经汪派  相似文献   

15.
国民参政会召开与抗战前以中间派为主体的宪政运动分不开。第一次宪政运动以"五五宪草"为背景,围绕开放党禁、强化国民大会议政会权利问题;目标与内容是战前宪政运动的延续,更多体现了中间派的政治主张,也体现中间派对国民党、对国民参政会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0月28日,第二次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时值日寇侵陷广州、武汉。以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和主和派,更加对抗战前途悲观、绝望。他们四处散播“亡国论”,说什么“战必大败”;“中国与日本作战必有结束的时候,所以和平不是不可以谈的”。他们竟然声称:“不要为共产党劫持,不要为一部浅薄无知的舆论所蒙蔽”。他们千方百计企图涣散抗日民心、军心,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达到对日妥协投降的卑鄙目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时正在新加坡为抗日募捐、赈济而奔走呼号的南洋爱国华侨领袖…  相似文献   

17.
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设立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中国共产党参政员在国民参政会中,团结其它抗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争取民主政治而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场斗争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第二是保障各抗日党派的合法权利;第三是促进宪政的实施。这三个方面反映了实现民主政治从基本民权、到多党并存、直到建立全国性的民主政权,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0月26日上午,正在重庆紧张筹备国民参政会一届二次会议的国民参政会秘书处收到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的电报(“有电”)。其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因忙于刚组建的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的工作,不能出席10月28日在重庆召开的  相似文献   

19.
1941年2月下旬,正值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和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大会召开前夕,由于国共之间对皖南事变善后处理意见有分歧,中共参政员已经宣布不出席这次大会。为了在国际上制造中国“团结抗战”的假象,在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的情况下,国民党特别需要中间党派参政员出席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20.
雷震(1897--1979),字儆寰,浙江长兴人。青年时赴日本留学,并由张继、戴季陶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政治学系。抗日战争时期获得蒋介石的信任和提拔,担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1946年出任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执行政党协商,并获选为制宪国大代表,目睹制宪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