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应俊 《沧桑》2008,(3):227-229
解缙的祖饯类诗,共有六十七题八十四首。在诗歌理论上,解缙强调作诗要反俗、重神、主情。祖饯诗是诗人的主体精神的投影,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刚健豪逸的独特风格。按主动与被动的角度分,可分为送别诗和留别诗两类;按诗歌风格分,可分为豪纵放逸和安宁闲逸两类。  相似文献   

2.
周斌 《黑龙江史志》2008,(16):113-114
宋之问是唐代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其格律精严的应制诗对后世诗人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后人相继摹仿借用宋之问的诗歌,或袭用立意,或化用诗句,或借用表达手法;摹仿的效果不尽相同,有的不及宋之问原作,有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3.
叶当前 《旅游科学》2008,22(6):49-54
送别诗作为旅游文化的组成元素,对旅游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探索古代的祖饯仪式,揭示送别诗的起因,并结合古代文史资料对送别诗进行合理的归类,以期促进送别诗个案的研究与运用,从而推动旅游文学的深度开拓。  相似文献   

4.
在唐宋诗中送别诗创作数量大、质量高,但它们却有自己各自时代的特色。宋代的陈与义被方会回列为江西诗派的“一宗”,但又被称为“亦江西诗派而小异”。在学习杜甫方面有他自己的取舍,在送别诗创作方面,由于二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时代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点。本文试以两首送别诗对此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鲁晓莉 《神州》2013,(10):72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一、了解诗人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  相似文献   

6.
刘芳 《神州》2012,(29):1-4
格雷·史奈德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生态诗人,他善于从各种亚文化中提炼出为己所用的因子进行诗歌创作。这些文化因子经史奈德过滤、加工之后,在他的作品中产生了变异。本文以比较文学变异学和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汉斯一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为依据。综合论述唐朝送别诗在史奈德诗歌中的变异现象,探讨变异的过程、结果和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其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一、看似送别诗,实为寄赠诗《送莫友芝》最初见载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长沙传忠书局刊印的《曾文正公诗集》卷四。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事实上,这是一首寄赠之作。《郘亭诗钞》卷四有《次韵答曾涤生阁学见寄》,称“见寄”,即是明证。在这首诗的下面,又有《魏将侯承柷大令为致曾涤生阁学诗并用其韵见寄和答》诗一首,据此,知转寄曾诗者为魏承柷。  相似文献   

8.
顾筼 《东南文化》2005,(3):43-47
从王维的送别诗谈他的有为和无为观,以及两种人生态度之间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李白虽有入仕之心,但他的本质却只是个纯粹的诗人。于是,他在求官路上的坎坷也就不可避免了。"诗仙"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晚唐诗人杜荀鹤在《经谢公青山吊李翰林》给予了李白极高的评价,称他为"千古一诗人"。他与杜甫齐名,有千余首作品流传于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  相似文献   

10.
朝鲜朝使臣李肇源曾于嘉庆和道光时期两次赴燕,留下许多燕行诗。他的燕行诗多以纪行和遣怀为主,内容丰富。"我诗如我行"的诗行合一,呈现出李肇源的燕京之旅,是中朝朝贡历史的缩影。诗中表现出对明朝故国的怀念,羁旅思乡之情以及诗人与清朝文士的交往,是李肇源燕行诗的重要内容。诗人在两次燕行体验中,通过对清朝经济、文化的深入了解,改变了"胡无百年之运"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黎洁 《神州》2012,(20):3-4
唐代边塞诗歌中"酒"这一意象屡见不鲜,可以说与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边塞诗中频繁出现的饮酒场面,与边塞诗人们对于酒的偏好有关,也充分展示出盛唐诗人的精神、气质和生活面貌。因而,研究唐代边塞诗中诗酒共生现象,无疑非常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唐代边塞诗内涵和唐代边塞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宋调"的成熟在北宋中后期。宋初诗人王禹虽并非"宋调"的代表诗人,但其诗作中以出现的浓郁人文旨趣和"以物为人"的手法,以及他面对人生的打击所表现出来的"自适"与"自持"的理智化倾向都对后来的宋诗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子铭 《神州》2014,(6):1-2
唐代的闺怨诗与日本的小仓百人一首中都留存着大量的女性诗人或男性诗人以女性的视角写出。对爱情的渴望、忠贞不渝,男性不忠的怨恨等作品。两者有相似的创作背景下,其表现手法以及内容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时两者存在许多不同。本文旨在对两者的创作背景和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试图考察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南宋理学家叶采有一首让人颇可玩味的绝句,名曰《书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诗人以理学家的视野观照世界,在"万物静观"之中,发现世界的无限生意,此诗的意境正与《易》中"生生不息"的观念相契合。诗中"双双瓦雀行书案",动中有静,颇得诗家三昧,引得不少后世诗人借鉴效仿。比如,明代诗人朱朴有一首集句诗,亦用之:自笑鄙夫多野兴,谩劳车马驻江干。双双瓦雀行书  相似文献   

15.
王蕊 《神州》2011,(6):102-105
宋代美学思想的一大特点,便是开拓诗的境界,追求诗中蕴涵的哲理内涵,即所谓诗的"理趣"。在这方面取得最大成功的可以说是苏轼。苏轼将诗与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让我们体味到宋诗的理思之美,也为后世诗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顾农 《文史天地》2002,(4):49-50
写过诗的人未必就是诗人;有那么几首诗——哪怕只有一首,被大家记住了的人,才是诗人。  相似文献   

17.
明代诗人何九洲在一首诗中写道:"春风吹暖到山城,宿预池开鉴水清,霜雪不侵原上草,至今传得早春名。"每当人们诵读此诗时,大多都对宿迁如今难寻"山城"的踪迹而感到疑惑。山在哪里?城又在何处?难道是诗人虚构的吗?笔者也曾对此产生过一连串的疑问,但是由于近几年先后多次参与宿迁城市考古,通过一个个考古数据的积累,结合方志的记载,宿迁"山城"谜底渐渐浮  相似文献   

18.
赵翼的自寿诗不仅丰富内容,而且功能多样,它为我们展示出诗人生命之旅、人生理想的样态以及曲折的心路历程。这类诗歌具有真实性、议论性、历史性与学术性等特点。赵翼对自寿诗的功能开拓甚广,而其特征的形成是诗人多重身份、卓荦个性以及乾嘉年间特殊的学术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全面审视赵翼的自寿诗,对于了解、把握自寿诗以及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皆有助益,同时这对寻绎乾嘉考据之风、常州地域诗风乃至赵翼人生经历与其诗歌风格之关系都将提供极佳"类"证。  相似文献   

19.
<正>"圣贤勉务,惟日不足;金羊载耀,作明以续。"此诗出自东汉李尤的《金羊灯铭》。作者以物寄情,以羊所寓的美好祈愿表达心志,隐隐表露出诗人对顺畅通达未来的向往,为达到这个目标,诗人深恐白日不足,夜以继日伏案习作,孜孜以求,勤勉努力。此诗至今研读,仍回味无穷,催人奋进。羊为六畜之一,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之物;羊古时通"祥",从而又赋予了吉祥善良等多种含义,自古以来人们通过"羊"来  相似文献   

20.
浅议陶渊明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永旺 《神州》2011,(11):7-7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20首《饮酒》诗的艺术特色更表现在平淡与醇美的结合;情、景、理在诗中的高度统一性;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的相结合;并没有雕词琢句、裁云绣月,用的只是朴素的口语化句子,如实写来,他的诗篇看来古朴无华,读起来却琅琅上口。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有袭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世人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