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是先秦诸子关注的重要议题。《左传》对于时人的人性学说也有记载。分析《左传》中的人性说,可知,时人所言之"人性"有两种意涵:一种指人生而即有的自然人性,以欲望、情感等为主要内容;一种指人在天地间的理想属性。前一种人性,与礼有扦格之处;而后一种"人性"则与礼互为表里,无时不刻不顺从于礼。这两种人性说,均可在儒家人性论中找到端倪,一定程度上为儒家较为成熟的"人性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左传》中这两种人性说的产生,也说明人们对于礼的认识是促成人性论最终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路平忠 《丝绸之路》2013,(12):69-70
从休谟的《人性论》和后期著作《道德原则研究》中可以发现,他对人性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两部著作各自的立论意旨和论述主题决定的,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因此,从人学、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角度理解西方哲学史,无疑是西方哲学史研究的一大深化。本文主要探讨休谟的人性论,以及有关人性的相关话题。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将“人性”范畴界定为人的自然性,但这种自然性不同于庄子的“自然性”,董仲舒把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也论证为人的自然本性。善恶等人伦观念作为一种莱布尼茨意义上的“预定和谐”先在性地包容于人性范畴中,而后又展现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因此,将董仲舒的人性论概括为“天赋善恶论”,似乎更符合其原意。重视人的自我创造性与自我超越性,是中国古代人性理论一大特点,而这一点又恰恰正是中西人性学说的会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胡敏 《攀登》2005,24(6):133-135
以往的研究大都认为孔子没有对人性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本文认为孔子虽然没有对人性的道德价值作简单的判断,并不等于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一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孔子的人性论思想表现在其仁学思想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直在程朱理学中是个很重要的哲学范畴,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哲学意义,尤其在人性论的向度上。直在程朱理学的人性论中,代表了天理人性的根本特征,在用的意义上,直是仁的外在体现。要达到直不仅要循礼而行,要敬其心的存养,更重要的还要行仁义。  相似文献   

6.
人性论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假设,而不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描述。由于重视参验的思想方式所决定,传统儒家无法用纯逻辑的方式论证人性,而试图用现实生活中人的善恶说明人性的善恶,于是,儒家的人性论便陷入了逻辑的悖论。性善论的意义在于它说明了“善从何来”,宋儒把道德善外化为天理,做出了绝对的道德承诺,但是却通过“禀气说”最终论证了人与人之间在本原意义上的不平等。等级结构——人治成为儒家政治哲学的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7.
闫建华 《沧桑》2010,(1):134-135
“直”在程朱理学中是个很重要的哲学范畴,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哲学意义,尤其在人性论的向度上。“直”在程朱理学的人性论中,代表了天理人性的根本特征,在用的意义上,“直”是“仁”的外在体现。要达到“直”不仅要循“礼”而行,要“敬”其心的存养,更重要的还要“行仁义”。  相似文献   

8.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我在“人性论”三个字上加了引号,是为了表示这个概念和它通常所具有的意义有所不同。欧洲哲学史上的人性论,作为以人为“本体”而建构起来的哲学体系,例如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有翻译为“人本学”的),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没有人可以给它做什么判决,戴什么帽子,因而不存在平反摘帽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霍布斯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霍布斯从人性论出发,阐明了以和平为目的的自然法学说,造就了西方人的法治精神。本文以自然法理论渊源为背景,论述了霍布斯自然法形成的两个理论前提及其基本内涵,总结了其理论价值,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戴震晚年大著《孟子字义疏证》中有明显的反程朱"存天理、灭人欲"具有禁欲主义倾向的自然人性观点,因此被认为是清代少有的具有哲学思想的学者。实际上自然人性论的观点在戴震早年便已孕育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乡的商业环境、学风,也有明末以来的自然人性思潮影响,共同促成了早期的戴震借宇宙本体论之"生生"来构建出的形下人伦庶物之"生生"的自然人性论。  相似文献   

11.
志怪在中国文学史上由来已久,虚幻的妖鬼成为叙写的主题。蒲松龄与鲁迅同为短篇小说的圣手,写妖写鬼各有特色,但殊途同归,都借写妖鬼刻画人性,针砭社会时弊,警醒世人。  相似文献   

12.
朱茂程 《黑龙江史志》2013,(21):183-184
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设计"民贵君轻"的政治结构,本文从孟子"人性皆善"到"圣人可及"的"人性论"作为基础进而肯定了君使民贵,民必贵君的教化理念出发,解读孟子设计的"民贵君轻"政治结构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柳丽平 《沧桑》2012,(4):51-52
“人性论”所要解决的是“人是什么以及人会是怎样”的问题,而教育要解决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人应当是怎样的,这样的人怎样培养”的问题。人性论和教育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文通过探寻中国古代“人性论”与教育关系的脉络,从而给现代教育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刘奎杰 《沧桑》2008,(5):130-131
儒家德育思想,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以"成圣成贤"为最高目标,以"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为基本道德规范,注重理想人格的培养,认为人性可塑,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后天的教化而得到完善。积极研究儒家传统德育思想,挖掘儒家传统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对于优化我国德育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可心 《神州》2011,(23):11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之一,她擅长从女性的视角来描绘人类的情感世界,也擅长刻画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张爱玲的作品里记述的是平凡而悲凉的人生。她更多的从现实生活寻找素材,审视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和女性人物人性上的弱点。本文主义描述了她笔下的女性人物恋爱观,分析了她们爱情观与婚姻观形成的原因及无奈。  相似文献   

16.
王可心 《神州》2011,(10):11-11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之一,她擅长从女性的视角来描绘人类的情感世界,也擅长刻画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张爱玲的作品里记述的是平凡而悲凉的人生。她更多的从现实生活寻找素材,审视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和女性人物人性上的弱点。本文主义描述了她笔下的女性人物恋爱观。分析了她们爱情观与婚姻观形成的原因及无奈。  相似文献   

17.
甘红阳 《神州》2011,(3X):21-22
曹禺先生的《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笔者认为它的主要成功之处是里面所体现的俄底浦斯情结,结合《雷雨》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就不难发现曹禺借俄底浦斯情结向我们展示了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人们的迷茫、人性生存的悲哀,所以《雷雨》中的俄底浦斯情结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人性恶”假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性恶”假设与管理赵国祥在中国古代的人性假设方面,有一种和"人性善"假设极其对立的假设,这就是"人性恶"假设。"人性恶"假设相对于"人性善"假设来说,把人性定义到另一个极端。这种对人性的假设,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它萌芽于商鞅(约公元前390-...  相似文献   

19.
孔颖达的人性论有三个基本思路:一是性情禀赋于天,因而人性相近,人情向善。二是人类禀赋的气质有差异,因而有贤愚、善恶、贵贱、贫富的性命之分。三是性情感于外物产生情欲,外物有善恶之别,因而情欲往往违背五常之性。这种人性论为王制与君道提供了更为圆融的哲理性依据。在主流儒学人性论的演化过程中,孔颖达及《五经正义》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于书大 《收藏家》2014,(2):59-64
明末清初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创造活力的一个历史时期,诞生了一大批在中国绘画史上极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画家,绘画流派纷呈。“金陵画派”即是明末清初崛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性绘画流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有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