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贾玉英宋代提举常平司创置于改革的热潮之中,既是地方行政机构,又是路级监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宋代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文化发展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宋代提举常平司的设置状况、职能作用及官员选任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宋代...  相似文献   

2.
<正>元初大都城建设过程中,曾设立过不少专门机构,蔚州采木提举司即其一。赵孟頫《松雪斋集》卷八《蔚州杨氏先茔碑铭》(四部丛刊初编本)对此有过介绍。  相似文献   

3.
元代供养钱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代通行纸币,铜钱铸量较少,一个重要原因是财政上的危机及铜源的缺乏。元代每个皇帝上台都要修造自己的寺院,犹如埃及的法老一样。寺观用铜的数量大得惊人,再加上铺张奢侈的佛事,几乎耗费了全国半数以上的财力物力。元代九十八年间只有个别时代铸过正规的年号钱,其它时代仅有寺观供养钱存世。文籍上并无寺观铸钱的记载,近人方药雨《古化杂詠,大元至治》:“明知寺观钱无考,好异心同必及之,诗独不期犹有偶,赫连铸后此为奇。”本文想对供养钱的性质、种类及寺院经济作一肤浅的考证,并望海内同好指正。  相似文献   

4.
明朝云南五井盐课提举司作为滇西北的最高盐务管理机构,其职权一度超出盐务范畴,深入到井地的民政、司法、文教等领域。嘉靖年间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迁入云龙州,与云龙州治分驻于澜沧江东岸雒马井和西岸旧州。改土归流后,云龙知州接手了盐课提举的行政、司法和社会管控等“附加职能”,弱化了盐官对地方政务的影响。“盐官”终被州官完全取代,盐务与政务合于知州一人,云龙州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州司合一”。  相似文献   

5.
叶四虎 《南方文物》2005,(4):83-83,82
1986年11月,江山市凤林镇风三村村民王凤玉的儿子在本村高坂大礼堂边捡到一枚铜官印。接到报告后,市文管会即派专业人员前往调查处理,后经鉴定该印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江山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元代的黄河漕运贯穿始终。本文通过论述黄河漕运的开辟,考证黄河水站名目与地望,探讨屯田、贮存与漕运的关系,梳理辨析漕运量,进一步明确了元代黄河漕运的各个环节。纵向审视,元代黄河漕运规模超越了元魏、李唐,发展空前。横向比较,它是元代北方粮食调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甘青藏区延伸的企图和输粮漠北的作用反映了元代一统国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内地、边地联系,巩固边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元代税课银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五十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 元代税课银锭,这些税锭的形制都是五十两 的束腰型大锭,锭面铭文有凿刻和戳记两 种,涉及的税课有科差、盐课、矿课、商 税、差发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元代 用白银纳税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出土资 料的分散、流失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文物 考古和钱币界对其认识尚停留在初识阶段, 缺乏全面系统地剖析。本文旨在通过对元代 赋税的背景和税课种类的研究以及对出土的 税锭实物的详细分析,来认识元代白银的货 币职能和白银纳税的方式等问题。 一、元代税课银锭的存世情况及铭文 特征 元代银锭发…  相似文献   

8.
<正>元代货币制度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自汉唐以来,历代货币都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宋代纸币产生后,最初是区域流通货币,到南宋时期纸币流通量越来越大,在流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代也仿宋朝制度,印行交钞,宋金纸币虽然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在理论上都是作为铜钱的符号在流通的,也是与铜钱一起流通的,可以称为钱钞并用,钞代钱行。纸币在元代发生了质的变化,元朝政府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禁止铜钱流通的,而以纸币为主,  相似文献   

9.
李圭墓志,1976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陕西师范大学原苹果园。墓志无盖,出土时志石右下侧断裂,后经粘合缀为完石,今藏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志石为青石质地,长宽均为52、厚13厘米,正上方凿为椭圆形。志文17行,满行18字,铭文2行,行16字,撰书人名1行,行11字,字径2.5厘米。薛延年撰,邓存书,隶书,兼杂篆书笔法。志石上方右行横题“元故李先生墓铭”七字,字径5厘米,篆书(图一)。志文清晰完整,断裂处文字  相似文献   

10.
峰柏 《陇右文博》2002,(1):31-34
每年清明节,礼县燕河乡石寨村的石姓人都要隆重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祖活动。石氏先祖究系何人,起自何时,官居何地?知道的人并不多,现根据有关资料作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1.
马玉臣 《史学月刊》2003,(3):118-120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宋政府为推行常平新法,于各路首次派遣了提举常平官。对此,不少史书予以记载。但是,或语焉不详,或传抄舛误,提举常平官差派具体时间问题,存在着很大差异。梁太济、包伟民和龚延明三位先生较早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宋史食货志补正》和《宋代官制辞典》二书中,作了一些考证,提出了各自见  相似文献   

12.
谋略处考     
在关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论著中,“谋略处”一直被认为是在首义后的最初几天里行使过最高权力的重要机构。这些论著认为,(一)它是在黎元洪不肯视事的情况下发生的;(二)它是由蔡济民提议或以他为首成立的;(三)它是由革命骨干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13.
乌兰察布博物馆于1987年在凉城县文物普查时,征集到一枚元代八思巴文印.该印现收藏于乌兰察布博物馆,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宋初沿袭唐、五代以来次相监修国史的制度,在仁宗朝变为首相监修的同时,建立起以临时命官提举为特征的修史制度,监修国史逐渐变成了一个徒有监修之名而无监修之责的虚职。元丰五年以后,监修国史之职不再除授,修史但以提举修国史系衔。南宋绍兴三年恢复监修国史制度,九年又恢复提举制度,使监修、提举分领日历和国史的修撰。绍兴二十六年,监修、提举为左、右宰相分领,遂成为定制,相位虚,则由参知政事权领。  相似文献   

15.
明代海北盐课提举司是明初所设六个盐运司、七个提举司之一。该提举司在明万历年间即被裁革。整个过程,既反映了海北乃至广西地区经济变迁的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一个违反经济规律的制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终究窒碍难通。本文拟追溯这一兴废过程并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明初在两广设立了两个盐课提举司:一是广东盐课提举司,设在广州府,下辖十四个盐场,计有广州府境内的靖康、归德、东莞、黄田、香山、矬峒、双恩七场,惠州府境内的咸水、淡水、石桥三场,潮州境内的隆井、水江、招收三场以及海宁的海晏盐场。再一个就是海北盐课提举司,设在…  相似文献   

16.
宋代提举常平司的沿革与财政体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举常平司是宋代一项独有的制度,始设于王安石变法时期,常平司的设立打破了北宋初年以来三司转运司主管财政的格局,从此宋代财政体制进入了分司理财时期.由于王安石新法影响,常平司经历了多次兴废.本文试图通过对常平司建置沿革的考订,对王安石变法以后宋代财政体制的变化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三皇”曾是古史辨派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尤其是顾颉刚先辈对此颇有考证,但对医祀三皇的研究并不多,只是在《三皇考》中提及过。医祀三皇是元朝独有的现象,是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和元朝维护统治的必然产物;但它悖逆民族融合的潮流,因而未被后世承袭。  相似文献   

18.
尹博 《东方收藏》2023,(1):40-42
元代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国大一统政权,随着元代汉化改革的推进,这一时期的汉文化活动也随之逐渐完善,对于前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艺术也有所继承和发展。书法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元代统治者的重视。史书记载,元代帝王中的仁宗、英宗、泰定帝、文宗、顺帝和昭宗都是比较擅长书法的,他们成立了侍书制度,尤其是元文宗还成立了奎章阁,后改为宣文阁和端木堂等文化机构。元代帝王们除了依托文化熏陶修身养性,也实现通过其拉拢汉族文士、教化大众以稳固统治的政治目的。由于帝王具备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除了他们本人被汉化,在推动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也推动了元廷的封建汉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元代铜权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伟华 《南方文物》2006,(2):112-113
2004年为配合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工作,在对南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建档工作时,在文物库房中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元代铜权。这件铜权通高8.0厘米,底径3.6厘米,重410克,呈覆钵圆塔式形,方环鼻,腹部呈圆锤形,喇叭式圆底座。其腹部一面刻有两字,现已模糊难辩,另一面刻有“至元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探讨元代俸禄体系与散官品阶之间的相似性及其原因。笔者认为:官员的职事官品级与其所在机构品级是影响俸禄分等的两大因素。元代在职位分等体系下追求效率的激励机制,成为元代俸禄精细化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