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翠娟 《神州》2012,(16):353-353
体育新程标准指出,以贯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健康的乐趣。体育学科最显著特点是:直观性较强,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将阳光体育与体育教学、体质健康测试三位一体的整合发展模式,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目标。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据分析法。通过研究与论证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阳光体育将成为新时期国家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增长的有力保障:“阳光体育”的启动和开展,在当今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下对于国家和民族都将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本: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紧密相连,不是另搞一个活动。“阳光体育”是针对广大青少年的一项运动理念。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康教学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 身心发展。一堂成功的体育与健康课应该做到“三乐”:教 师乐、学生乐、观者乐。  相似文献   

4.
李化雨 《攀登》2006,25(4):139-141
本文以“不同类型的活动与人的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对应性”理念为指导,论证了体育活动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相关对应性。体育活动既是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所以,应全面细化全民健身计划,并制定相关政策,切实开展好全民、全程体育活动,不断扩大“体育人口”数量和提高“体育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5.
孔庆华 《神州》2012,(12):285-286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也改为了“体育与健康教育”,把学校体育的功能明确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倾注了大批专家、学者的无数心血之后也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然而,纵观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我们感到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头,它正面临着一场痛苦的抉择。  相似文献   

6.
马谦洲 《神州》2012,(16):213-213
体育教学则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滔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黄聪敏 《神州》2013,(35):275-275
针对不同年龄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美国的学校体育在体育课堂和运动训练中引进了诸如“Exergaming (游戏程序)”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经验证,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也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媒介,通过它大家可以共同探讨体育活动及健康生活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赵红兵 《神州》2011,(4X):182-18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对体育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重视“健康第一”和“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等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主体地位饷确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转变以往所扮演的角色,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许永红 《神州》2012,(10):231-231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和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是人们能独立地、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和强调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则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能力的三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金龙 《神州》2013,(36):51-51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体育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激发各项智慧潜能,建立以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环节,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本文主要探讨体育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林长华 《神州》2012,(19):193-193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要求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传统的的灌输式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于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在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加以讨论,旨在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栋梁 《神州》2012,(15):324-324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要求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做为教学活动主体。传统的灌输式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于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在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方法作一讨论,旨在促进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韩启军 《神州》2012,(15):121-121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根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21世纪学校教育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校健康体魄和强壮身体能力为目标。因此,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寓健康教育于体育之中,充分发挥健康功能,实施“人人享受体育与卫生保健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思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陈继本 《神州》2012,(15):322-322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根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21世纪学校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校健康体魄和强壮身体能力为目标。因此,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寓健康教育于体育之中,充分发挥健康功能,实施“人人享受体育与卫生保健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思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黄敏 《神州》2012,(18):110-111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学体育健康教育从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很自然的接受了这一全新的理念。但是在体育教育专业方面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尤其学生心理方面需要加以及时的科学分析,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进,使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白晓山 《神州》2011,(8S):80-8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从单一的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转变,要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体育健康课呢?  相似文献   

17.
李春喜 《神州》2012,(7):220-220
在新课标下的功能及其应如何正确的运用。只要正确地运用激励手段做到适时、适当,有的放矢,就能更好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志伟  杨朝荣 《神州》2011,(8S):128-128
人所共识:没有健康生命的长足发展,何谈教育! 没有健康的体格培养也谈不上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体育教育越来越为时代、社会、难以释怀的“钱学森之问”、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所急需。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专职体育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充实和完善,营造兴趣浓,爱好意识强、快乐、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有效地激励学生以创新的姿态,生本主体的彰显,进行合作、探索性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本质性要求,为学生的健康生命和健康体魄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薄丽涛 《南京史志》2022,(32):31-33
<正>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学生课业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可自主支配时间延长。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培养小学生运动自信,学校要探索校本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发,全面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有效拓宽,从而更好地构建幸福快乐校本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快乐运动中提高体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贾志英 《神州》2013,(15):65-65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健康的体魄是学生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尤其是高中学生身心发展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就显得易发重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体育特长生学生,对于其它学生则放松最终当学生毕业后身体健康程度不理想。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呢?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一句自己浅薄的教学实践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