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凤彩 《神州》2011,(3X):106-106
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物理学习探究活动中实现物理素养建构的三个侧面。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整合于统一的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南通市志》的总体结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认识特征 ,把握主线 ;调整层面 ,突出优势 ;综合记述 ,展示概貌。如何在志书的总体结构上注意个性的把握 ,对方志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 ,《南通市志》在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宝贵的探索 ,使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局部与整体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3.
费振华 《神州》2013,(1):199-200,202
周作人深受中西方多种思想文化的熏陶,身上又带着一代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向外求索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再加上他特有的个性气质特点,使他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不断发展与调和的思想系统。文章主要取周作人的代表作品,从三个方面,即的文学观,生活观和人生观分别来分析他主要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4.
兰喜阳 《攀登》2003,22(1):13-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这是一个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的重要判断。本认为,这一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观念问题,存在着一个三层结构,人信当家作主的至上性及其相对性;党的领导的关键性及其相对性;依法治国的紧迫性及其相对性。这三之间的相互联结,构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5.
韩利霞 《神州》2012,(13):25-25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我认为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是相互联系,相素制约的统一体。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素质教育为个性发展提供了生存基础和发展环境,个性发展又丰富了素质教育内涵。其二:个性发展以主体素质为支撑条件,而个性发展又反作用于主体素质的发展。即良好素质是个性发展的前提,而个性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素质的提高。所以说,素质结构的完善过程就是良好个性形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性的涵义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因受特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而形成的某种性格特性。一般个性分为两部分,即心理特征和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异性,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倾向性包含欲望、兴趣、动机、志向、信仰等,与心理特征共同构成人的个性。人总是在一定的活动中被个性倾向性牵引而表现出某特定的心理特征。个性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性共  相似文献   

7.
李菲 《神州》2012,(6):148-148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个性品质。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把能力教学与素质教学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理论教育、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是党的理论工作的三个方面。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当前在加强和改进理论工作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用系统方法对三者的关系作一探讨。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并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系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教育、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关系,也要着眼于整个理论工作系统,以此来观察和处理它们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能充分发…  相似文献   

9.
王瑞凤 《神州》2014,(8):190-190
<正>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横跨自然和社会人文两大领域。组成地理环境的各种自然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理教学具有联系实际的有利条件,实践性,趣味性和时代感非常强,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把“知与行”紧密联系起来。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  相似文献   

10.
一、鲜明的学术个性李振宏先生的《历史与思想》(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1版)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历史学著作,这个特色就是鲜明的学术个性。“学术个性”这个词是著名史学家朱绍侯先生在为《历史与思想》所作的序言中提出来的(此前似乎未见有人专门论述),极具启发性。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该书及其作者的学术风格,而且为今后历史学改进研究方法乃至繁荣、发展学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的确,学者和学术研究需要有学术个性,只有创造性的研究才能发挥出学者的学术个性。在《序言》中,朱绍侯先生指出,李振宏“是一个有学术个性的人”。随后便以点睛之笔评价他的“学术个性”,笔者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全面性和整体性。表现在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兼顾。朱先生说李振宏的学术个性一方面“表现在比较大气,他的研究多是比较宏观性的问题,而且喜欢写大文章”。笔者以为,各个学者的学问(或学术研究)既有高下之分,也有大小之别,这两者往往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学问的大小取决于学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观察视野。作小学问者通常仅研究局部的和具体的问题,或只研究某一段,甚至终身仅研究某一个历史人物、一个事件。有的人尽管研究面稍宽一些,但是只顾微观而缺乏宏观的眼光,...  相似文献   

11.
李晓霞 《攀登》2022,(5):31-36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逻辑生成、完整的内容以及与实践的统一彰显着其鲜明的整体性。马克思异化理论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再到确立和成熟的过程,是一个追求整体性和获得整体性的过程。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体、客体、根源和扬弃这些要素紧密相连,构成了异化的整体内容。马克思异化理论以实践为逻辑基点,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以辩证法为逻辑方法,使其成为一个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互相支撑、首尾连贯、彼此呼应的逻辑理论体系。马克思异化理论在与实践的统一中,持续实现和彰显其整体性的特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论个性     
做人要有个性,但决不能任性!任性而为之人,往往人生不顺,命运乖张。人都是有个性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个性就是个别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人人都有个性,但每个人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深沉稳重,有的人草率浮躁;有的人文雅细腻,有的人鲁莽粗犷。有的人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别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有如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这世界上也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相似文献   

13.
郝际陶  陈锡文 《世界历史》2007,1(1):106-112
古代希腊历法的制定紧扣农时。迈锡尼时代的希腊可能就有了阴历;希腊人在世界上首先基于科学知识按阳历规则置闰月。古希腊人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希腊人的统一国家,因而没有共同的纪元。地方性的纪年让古今历史学家在探究各地区相互关联的事件时,把奥林匹克纪年当成了希腊定年的一个重要标杆。要把古代雅典的日期与公历对应,往往不得不面对来自节日历、议会历和月相的误差。  相似文献   

14.
袁静 《神州》2012,(19):258-258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新课程对课程结构的选择,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改革的实践最终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由此可见,个性化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15.
商兆鑫 《攀登》2010,29(1):37-40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认清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至关重要。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的功能和目的包含集思广益和利益协调两个方面。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则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个人对多数人意见的服从,对整体意志的服从,对统一的决定的服从,对纪律的服从,对代表共同利益的权威性指挥中心的服从。从作为一个政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来讲,民主集中制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和谐整体。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归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成正兴 《丝绸之路》2010,(6):108-109
和谐的教育要求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机制是培养和谐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薛礼成 《攀登》2007,26(4):213-216
本文通过对篇章结构理论的解读,诠释了篇章结构理论作用下的谋篇之形和结构之象;讨论了谋篇之形是文章实现主题的设计蓝图;剖析了结构之象的具体组合形态及其对结构理论的意义;研究了篇章结构的延承发展和组合法则。指出它们的构象组合是一个完美的统一的整体,是谋篇布局的思维成果,是写作过程中对材料组织安排的思维轨迹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米潇 《黑龙江史志》2013,(17):59-60
个性表现是一个社会人的存在方式之一。女性的个性表达与否以及表达程度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女性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而个性的外在表现为人的行为方式、语言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等,因此通过对唐代不同时期女性的言谈举止、着装风格及妆容特点的对比研究可一窥唐代女性社会地位之嬗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兴起的浑沌学理论,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观察和研究一些社会和人现象。本即是一次用浑沌学理论观照汉语的尝试。章指出以下事实可说明汉语的浑沌性:1、语言整体不等于各语言部分简单相加;2、词类实际上是一种浑沌状态;3、量词系统具有一定的浑沌性;4、词、短语和句子在构成上存在“套箱”现象;5、结构助词de的具体写法存在浑沌性。章对后两个事实进行了具体分析后得出结论:语言,包括汉语,是这样一个统一体,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道",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同时又符合"道"的规定。任何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而相互对立的两面在"和"的作用下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物,千差万别的万千事物的道理概莫能外。这就突出强调了"和"的作用,使"和谐"思想成为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老子和谐思想对于如何处理人和自然、人和自身、人和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