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爱菊 《神州》2012,(13):67-67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读来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则味同嚼蜡。而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在写作中,学生一般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过,因其好写,便不加思索,演成千篇一律;固其好写,便陈词滥调,难求新颖之章,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实在不多,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  相似文献   

2.
申风江 《神州》2011,(5X):100-100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认为有的作文写的很真实,但缺少一种味道,实际上这种味道就是“情感”。缺少了这种“情感”,就好像生命缺少了灵魂。“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基础,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才是最好的文章。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3.
王秀娟 《神州》2013,(21):128-128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中学生经过多年的文学熏陶,已经有了基本的写作功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写作并不感兴趣,甚至是消极抵触,作文大多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草草而作。因此,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进行真实、有情感的写作,帮助学生走出作文写作困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黄小红 《神州》2014,(14):61-6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文是表现学生个性、宣泄学生情感的一种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历,都有着不同的喜怒哀乐,价值观、世界观也不同,学生需要个性,需要张扬自己的文字。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压力,不能很好的释放,致使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趋于雷同,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缺乏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大力提倡个性化作文教学,充分解放学生的个性,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娟 《神州》2012,(22):90-90
作文教学要植根于“人本·生活·情感”之中,使我们的学生作文回归于真本,喷发出“本”滋“本”味。在求“诚”中真实表现自我,在求“异”中激活学生思维,在求“纯”中拥有个性语言。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文题目年年有创新,可学生作文依旧岁岁相似,绝大多数的作文都或多或少落入程式化,缺少个性化的书写。本文主要从真实、细节、情感、想象力和创造,这四个方面来谈中学作文中个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谐进 《神州》2013,(18):125-125
作文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小学生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加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语言发展规律,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入手有针对性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下面就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三点体会。一、小学生作文教学要注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这种真实不仅仅是生活真实,也可能是艺术真实,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情感的真实。特别是记叙类文章的写作。记叙类文章的写作就是为了鼓励同学们展现个性,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事实上,近年来,作文教学与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魏艺华 《神州》2012,(3):191-192
千百年来,人类运用语言进行彼此的沟通,记录杜会进程中的每一个印迹,描述自己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乃至吟诗作赋、填词谱曲,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所以人们尤其是古人十分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其实,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高低集中反映在学生的作文之中。一篇优秀的作文,  相似文献   

12.
郭继渊 《神州》2013,(19):43-43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得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情感可言。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学生有感而发,抒情而写。只要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倾诉的欲望,一种如释重负的享受。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真情实感”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李锦 《神州》2013,(33):101-10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已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国家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创新作文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蕴而生。它采用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掘学生写作激情,展示学生写作才华,圆学生作家梦想。创新作文无论从题目、体裁、构思立意、思想观点还是语言审美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个性来,具体说有以下十点:(一)真实真实是创新作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决作文中的材料问题,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拥有了丰富的材料之后,如何灵活地使用材料更是写作之人要思考的问题。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作文的支柱,鲜活的材料能够有效地表达主题。可多数学生不能巧妙地运用手中的材料,从而导致作文平淡无奇,缺乏形象感。修改作文材料使其增色的方法很多,叙述语言描写化、句子成分修饰化、平实描写细节化等都是常用的方法。我在平时的作文修改指导中也都渗透过这些方法,收到一定的效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这种真实不仅仅是生活真实,也可能是艺术真实,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情感的真实。特别是记叙类文章的写作。记叙类文章的写作就是为了鼓励同学们展现个性,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事实上,近年来,作文教学与命题的改革,都为同学们抒写真情实感提供了最大的鼓励和方便。  相似文献   

16.
周红霞 《神州》2013,(5):59-5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晤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本文笔者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丽萍 《神州》2012,(10):300-300
作文是小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自由天地,是孩子们生活的真实再现,只有真情流露的文字才是最美最好的语言,因此让孩子们用心体验和感受以后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相似文献   

18.
曾伏英 《神州》2012,(19):50-50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文心理品质,发展语言意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每次作文,教师总是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要自觉地贯彻这些要求,不是轻而易举的。他们往往拿起笔来,只顾写,而顾不得老师提的要求。因而写完了,自己的作文在贯彻要求方面做得怎么样,常常是心中无数的。只有通过教师评析同学的作文,评析自己的作文,才能认识自己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是情感的载体。2011年中考仍将语言表达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完成考场作文时全力打造语言亮点,使语言精美鲜活、出彩出新,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下面介绍几种锤炼语言的方法,或许会使同学们的语言有"新"的起色。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促进其语言教育驾驭能力,思维能力的等关键所在,而在作文教学中,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作为重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想象力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文章首先将想象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又将如何提高学生想象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