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实施和国际先进教育思想的引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教育观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尊重学生”的内涵不断被扩大和曲解:“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话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社会舆论也蜂拥而上,积极倡导激励  相似文献   

2.
何景彦 《神州》2011,(7S):132-133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现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春丽 《神州》2011,(10):81-81
要竖立新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甚至服饰等都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教师无小事,事事是育人”。教师的语言得体、标准;举止优雅、大方;对教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板书认真、工整;善于质疑,勤学好问:每天提前出现在教室中甚至服饰及风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石姑 《神州》2011,(8S):50-50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关键在于“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谈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  相似文献   

6.
姜永纯 《神州》2011,(8X):55-55,57
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具有其特殊性,我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和班主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思想,通过抓师生的德育,抓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增强学生的法规法纪意识等措施,确保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为社会减轻压力,输送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孙文肖 《神州》2011,(7S):134-134
一、一所好的幼儿园,必须确立科学的办园理念 我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宗旨,始终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坚持“创新、和谐、求实、发展”的发展方向,以“教育无痕迹,处处是教育”的园风让幼儿快乐的成长,在不动声色中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乐群、自信、建康的孩子,让幼儿园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摇篮,让幼儿园成为每个教师获得成功体验的园地,让每个家长对幼儿园充分信任。  相似文献   

8.
要竖立新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甚至服饰等都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教师无小事,事事是育人。教师的语言得体、标准;举止优雅、大  相似文献   

9.
周义舒 《神州》2012,(12):152-152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所推广的高效课堂,其实质在于其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日前,我国所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始终处于附属地位,其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教学效果也难以保障。因此,只有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育基本宗旨。  相似文献   

10.
郑春晖 《神州》2012,(9):117-118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与此相适应,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实践中逐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不是一种具体的评价操作模式,而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一种评价思想。它重视评价主体的交互作用,关注评价过程的动态情景,提倡评价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杨明 《神州》2011,(7S):89-89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以上这些都是新课程的学生观。下面就小学数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卢燕 《神州》2012,(6):314-314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价值存在,做到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为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同时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相似文献   

13.
肖莉莉 《神州》2011,(6X):206-20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正体现了我们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正是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应树立“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新世纪的服务宗旨。因此,在学生知识形成的每个过程里,教师始终要服务于学生,帮助、关心每一位学生,扮演好一个设计者、引导者、服务者、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刘胜奇 《神州》2013,(5):102-102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的灵活性,实现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让每一名学生都从体育学习中受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要深刻认识贯彻美术新课程教学理念,切实做到新型师生关系的转换,构建和谐的课堂模式,运用科学多元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构建生态型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斌 《神州》2012,(12):86-87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主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沉旧的理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刘芳名 《神州》2012,(10):207-207
快乐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充分地掌握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要求教师有责任心,由于是快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放中有收,收中有放,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减负”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李昌义 《神州》2011,(6S):139-139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基本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层面上,很少为学生的将来发展考虑。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要实施新课程,首先要明确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需求。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为使新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必要根据新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框架,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蒋丹乔 《神州》2012,(11):79-79
让学生学会喜欢、学会期盼、学会激动、学会逻辑、学会聪明、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学会思维、学会收获,是每位历史教师的毕生追求。而这一切都源于要上好每一节历吏课。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很多历史教师却发出了“现在的历史课怎样上才对,才好,真的不知道这历史课该怎么上了”的感叹。“怎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怎样把握好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能力和掌握基础知识”,为了更好关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本文想从同课异构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王微 《神州》2013,(35):190-190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并非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而是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双方交感互动中的学生的“学”。相应地,教学设计也应由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互动共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