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尝试谈一炎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语”“教态”“教时”三个因素的一些体会;并且尝试以本学期所担任的初一高一历史课堂教学为例证。首先我认为课堂教学不是被这三个因素决定的。它们只是次要的因素,但在课堂教学中也起它一定的作用,因而它们也影响到课堂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振娟 《神州》2012,(6):191-192
“生本教育”理念,切合当前时代的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应该相信和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课前设计好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做好任务分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从教师教学生学习知识,转变为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学习。在生本理念的课堂上·教师的地位弱化了,已经从传统课堂中的前台走到了幕后,但生本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完全淡出。我理想中的生本课堂应该是对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个要求的真正落实:学生是课堂主人。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要甘做绿叶,要把舞台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展开探讨,及如何才能在历史教育中渗透人文主义展开讨论。在人文主义的培养中,既要体现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也要在课堂上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各个方面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及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田庆薇 《神州》2013,(20):206-206
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教师负有相当重要的责任。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5.
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元评价机制营造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氛围,充分挖掘历史学科资源,从人生态度、意志品质、团结合作、探索求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教师负有相当重要的责任。
  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大浦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百余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文化底蕴深厚。继2008年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建构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智慧课堂的教学追求,将智慧课堂的校本解读及其有效范式作为重要研究项目。2020年,学校科研项目“‘美好教育’理念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成功申报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在“美好教育”的追寻过程中,学校依然致力于智慧课堂的教学研究(如图1)。  相似文献   

8.
论美国高校德育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时代的客观要求,借鉴吸收美国的高校德育,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美国高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包括课堂课程教育和课外活动等途径。其对我国的启示有:(一)坚持道德教育的政治性和阶级性;(二)课程设置注意层次性和连续性;(三)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教学;(四)变革“纯”道德知识教育;(五)高度重视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吴俊荣 《神州》2012,(4):283-283
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实践“教育即生活”。在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实施课的导入“生活化”,学习过程“生活化”;知识运用“生活化”。从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育与周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公在殷周之际社会剧变的背景下 ,注重从三代兴亡更替的历史变革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逐步形成了系统的以“敬德”“保民”为基本内涵、以“夏鉴”“殷鉴”为主要标志的历史鉴戒思想。而且 ,他重视历史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 ,身体力行地以各种方式对统治集团及广大民众进行以史为鉴的历史教育 ,从而把历史鉴戒思想与现实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周公的历史教育思想及实践真正开启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重视历史教育传统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杨泽姝 《神州》2014,(11):116-116
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内蕴着不少科技因素,有讲述科学知识的,有体现科学实践能力的,有表现科学情意方面的……我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因素,使语文教学的触角从个别到整体,从课本、课堂到广阔的科技领域,最终使语文教学成为集知识智慧、思维品质、文化积淀、生活体验等综合性的“大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2.
耿玉柱 《神州》2012,(18):181-182
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是人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创新素质”的培养上。在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喜欢自由思考问题”等,看上去不是直接的创新教育,但它却是“创新素质”的源头活水。因此,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的创造性的个性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包新德 《丝绸之路》2014,(10):79-80
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通过“两减轻”、“两提高”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文化,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和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建设和谐校园、创建爱生学校的根本要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司亚萍 《神州》2012,(21):202-202
“生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的教育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正是生本教育理念的显著特点。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联系生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体验学习,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发展自我,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李建新 《神州》2013,(34):73-73
关注生命,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成长,是“以人为本”育人观的生动体现,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承担的责任。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是学校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以课堂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在学校教育中全方位的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情怀,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吴晓娟  陶君 《神州》2012,(31):123-123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能有效地增强语文素质教育的效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传统的说教方式已经不适应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在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是一门值得探究的艺术,本文分别从审题、课堂表演、课堂朗诵、课文小结等几个方面研究德育的渗透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适在风雨飘摇的旧北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 《炎黄春秋》2000,(1):64-70
胡适在旧北大执教二十年有余,无论在蔡元培长校期间的“新政”,还是蒋梦麟长校期间的“中兴”,胡适的影响重大。胡适本人长校的旧北大的最后三年,是北大历史上最为艰难困窘、风雨飘摇的三年。随着旧北大走完历史,以蔡元培、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教育哲学也在中国大陆寿终正寝,中国的教育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知道,从1917年1月蔡元培当北大校长起,或者确切地说从1917年9月胡适进北大当教授起,北大的一系列教育的现代化改革正式揭开序幕。 在抗战爆发前的20年里,北大教育规模发展很快,尽管中间风云变幻、波折屡生…  相似文献   

18.
佟静 《神州》2014,(14):160-160
初中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意志品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意为突出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活跃状态,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中职课堂中更应注重思政教育,塑造学生的品格,加大思政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渗透力度。一、研究现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中职学校与普通高校培养目标不同,高等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魏凤丽 《神州》2011,(10):13-13
作品以其“人学”的特质,渗透着现代文化的历史意识。在感性的事件叙述中倾泻着审美的理性认识,阐释着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作者“把审美从低级的感性领域提升到理性高度”①,字行间渗透这样理性认识;对待落后的东西坚决不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