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建国 《神州》2014,(5):117-11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教育目标和学科特点的定位上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令整个初中语文从课程理念到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都有所更新。其中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让人感悟较深。  相似文献   

2.
郭娟 《神州》2011,(9X):133-133
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十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何柱  何良玉 《沧桑》2009,(5):198-199
当前语文师资培训存在着培训目标扭曲、培训主体错位、培训模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培训资源短缺,市场经济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困扰是制约语文师资培训工作的重要因素。文章提出要通过优化培训环境,突出培训重点,改变培训模式等途径来强化语文师资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4.
杨艳玲 《神州》2013,(7):159-159
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已提倡多年,其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共识。《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社会实践运用与提高学生个人语文素养为目的。按照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的改革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经验,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热衷新花样、过分追求形式,背离语文学习规律的问题。笔者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线索,分析指出了当前契机下语文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对策方法,笔者在本文中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李海鹏 《神州》2013,(32):84-84
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丽 《神州》2011,(2X):104-104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是新理念,也是新原则,同时包含着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康厚春 《神州》2011,(3X):84-84
实施语文新课程教学,首先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能力的发展是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紧密联系的,学生一旦养盛了良好的习惯,就变被动为主动,变依赖为独立,进入自主学习境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  相似文献   

8.
王秀珍 《神州》2012,(21):4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谈一些体会。一是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学;二是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四是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五是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引导学生乐学、会学。  相似文献   

9.
田志国 《神州》2011,(2X):120-120
教改的优势和它的强大生命力勿容质疑。“时间能证明一切”,随着教改活动的不断深入,随着实施者观念的不断更新,教改的优势将不断体现,教改的成果将为学生、教师、社会所获享。  相似文献   

10.
闫静琳 《神州》2011,(2X):97-97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是新理念,也是新原则,同时包含着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方法和策略。这里只就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1.
宋清周 《神州》2012,(18):67-68
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将经验、知识、能力转化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何芳芳 《神州》2013,(20):72-72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智能,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是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也是所有教师的责任。现就结合我的语文课堂和语文实践活动,谈谈我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和实践。一,走下讲台,和每个学生做真正的朋友。每个学生都有其智能优势,每个学生都是可育之才。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哪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班级里没有“后进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出色的。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流露出对任何一个孩子的歧视,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容忽视,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我要和每个学生交真正的朋友。那怎样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呢?“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职能。”这八大智能都应用于创造发明。我相信,即使学习上暂时很落后的学生,也总会有他的特长。  相似文献   

13.
黎昌虎 《神州》2013,(31):131-131
最近我国对语文教学推出了新课程语文教学模式,新课程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了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下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分析、研究,推出了新课程语文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主动探究的精神,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新课程语文教学模式对老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种模式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起来。  相似文献   

14.
汤永文 《神州》2012,(13):376-376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决定了语文老师本身的语文素养必须处在较高的层面,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  相似文献   

15.
王雪坤 《神州》2013,(15):117-117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完整的、有生命力的学习生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都应该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一、微笑的课堂,学习的开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如果再加上死气沉沉  相似文献   

16.
曹建强 《神州》2012,(9):153-154
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燕淑梅 《沧桑》2010,(4):216-217
与传统教学偏重课堂知识传授的观念不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开放性、实用性的教学手段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接纳和应用能力,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这一点在职业教育领域表现得越发明显。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学生的就业实际需要,在基础学科教学过程中深入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推动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是值得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本文以旅游专业语文教学为例,对此课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巧玲 《神州》2011,(9X):111-111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如何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乔振宇 《神州》2013,(19):77-77
要想改变课堂练习遭遇的尴尬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从设计基于“教”“练”相融的语文课堂练习入手,让课堂练习与课堂教学自然融合,让口头表达与书面作业互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张焕青 《神州》2011,(5X):110-110
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7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阅读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从文化积累和建构以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以至整体素质发展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