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5年夏季,我赴埃塞俄比亚探望在那儿援教的丈夫,对该国的家庭教育和孩子们的生活状态颇有感触,觉得有不少东西值得我们中国父母借鉴。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每天都阳光明媚的国度。让孩子们具备阳光一样健康、快乐、和谐、坚韧的品质,似乎是这里的父母们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让孩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
飞来横祸让我有些发懵1982年国庆节这天,23岁的我与同岁的陈东进走进婚姻殿堂,我就感觉自己生活在蜜罐里。一年后,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时,丈夫更加呵护我了。婚后的日子,我一直沉浸在幸福的氤氲里。更让我省心的是丈夫不仅顾家,而且事业有成,由一名橡胶厂的工人,升至技术员、科长,乃至厂长。由于有了丈夫的这层关系,我供职的电镀厂,对我也格外照顾,把我从一线调到厂工会负责干发电影票之类的闲活。正是有了丈夫这棵“大树”,我的生活显得悠闲而富有情趣。凡事依靠丈夫,在丈夫的宠爱中,我变得有些随意,说得刻薄…  相似文献   

3.
鼓励的作用     
儿子出生时,我和丈夫的工作都刚刚有点起色,为了不影响才打拼出来的事业,就把儿子交给老家的父母带。在儿子上小学两年级的时候,为使他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才把他接到城里来上学。由于长久分离和感情上的疏远,儿子跟我们很生分。特别是儿子的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排名常常是倒数十几名,渐渐地,我们对他越看越不顺眼,以至于经常训斥他。如此一来,儿子更木讷,更沉默了,与我们的感情也更加地疏远。我和丈夫都有点心灰意冷,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那么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去年暑假,我和丈夫的恩师从老家来我们这里作客。恩师从教已经四…  相似文献   

4.
我是宁夏中卫县的一位退休老干部,名叫郑永亭。在延安革命时期,我追随丈夫去延安参加革命,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当时中共中央秘书长任弼时和他的家人,并在他们家当保姆,看孩子,一起生活了一段日  相似文献   

5.
大年三十早上,我把老公和孩子扔在家里,和刘燕一起,还带着我丈夫在大不列颠的妹妹忆非,从首都机场出发了。我们给这个三人小团体起了个名字:疯婆子旅行团。  相似文献   

6.
宋梅 《神州》2011,(16):108-109
治华十几年没认真照镜子了。孩子小除了上班她把时间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一天天长大,终于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送走了孩子她高兴之余又若有所失,她回头看看丈夫,心里突然一惊。好多年来自己忽略了丈夫,今天她才发现丈夫变得如此成熟英俊。回到家她急忙照镜子,心里又  相似文献   

7.
青海纪事     
最初印象1963年3月,我随丈夫奉调青海。青海地处边远,人烟稀少,是历代充军、劳改的地方。不少好友深为我们离开首都北京而惋惜,在友人的劝说、帮助下,我们暂留两个孩子在北京读书,两年后又在丈夫的坚持下将这俩孩子接到了青海。记得离京时是一个春寒凛冽的早晨,我们一家四口带着简单的行装,在大家的热情欢送下,乘火车离京西行。经过两天一夜的旅途劳顿,我们顺利抵达青海省会西宁。当时,青海省面积为70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00万,真可谓“地广人稀”。全省分农、牧区两部分。农业区比邻甘肃,占东部之一角,约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占全省之一半,多…  相似文献   

8.
笑园     
《旅游》1996,(6)
不要称我为老子 妻子:孩子他爸,你还老说孩子不尊敬你,这可是委屈孩子了。你看,孩子的作文都是写你的,题目是“老子思想研究”。 丈夫:看来这孩子对我不只是尊敬,简直是有点崇拜了。你告诉他,我的思想可以研究,但不要有太强的崇拜意识。作文题目最好不要称我为老子,直接写出我的名字,这样就更明确了。  相似文献   

9.
(一)下乡“四清”和“文革”序幕1966年,是暴风骤雨的一年,是我国社会剧烈分化动荡的一年,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这年春节刚过,我和丈夫老韩便分头奔赴青海省“四清运动”的第一线。老韩担任湟源县社教团团长,我则被分配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一个山区的生产大队任工作组长。那时我们的两个较大的孩子小明、小秀,都已由我于1965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接到青海(当时党中央组织部有个通知,动员在外地工作的干部把子女接离北京)。我们两口都将下乡,四个孩子,最大的不满15岁,最小的不满10岁,如何安排好他们的确是个大问题。老…  相似文献   

10.
我丈夫是远洋轮上一名大副,1994年6月因公牺牲在南非。噩耗传来,我怎么也不相信这会是真的!我早已把办公室的挂历翻到了7月,因为一到7月份,离家10个月的丈夫就要远航归来了。多少个休息日,孩子一天天地数着过,翘首盼望着爸爸回家。可现在,我满心欢喜盼到的却是叫人心碎的消息,这该如何是好啊?面对6岁的女儿,我的心在哭泣:小陆,你不  相似文献   

11.
古时候,有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对夫妻,他们先后生下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生活过得很美满。但他们的好景不长,妻子害了一场大病,不久就死了,绐丈夫留下两个幼小的孩子。父亲只有每天早出晚归带着孩子到地里  相似文献   

12.
弃·爱     
马春霞 《旅游纵览》2016,(2):110-113
正24年用镜头记录一位大爱母亲收养残疾孩子的故事1991年,我听说山东省菏泽吴店乡有位好心人赵贤芝,她36岁时丈夫去世,自己拉扯4个孩子艰难度日,后又收养了3个残婴,日子过得很苦,天天只喝面糊糊,吃自己腌的咸菜,当时心里有些触动,随即我就准备了一些衣物、食品,找到了赵贤芝家里。先见到的是赵贤芝的养女美玲,一  相似文献   

13.
郑巧 《神州》2011,(27):92-93
40年前,山东省崂山县西大村一间破旧的茅草房里,苏美华对丈夫感叹:"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盖三间瓦房,一间咱住,一间给孩子,还有一间存放粮食。"40年后,苏美华不仅在青岛市拥有自己的工厂和房产,还和丈夫、女儿一起,在新西兰办起了加油站,住进了花园  相似文献   

14.
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儿子东东自出生以来,一直在我和丈夫这两位贴身保姆的百般呵护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少爷生活,特别是上幼儿园以后,削铅笔、准备课本、作业、整理房间,甚至准备第二天穿的衣服,一直都是我和他爸爸在“大包干”。渐渐地,我们发现给儿子倾注越多的关爱,儿子仿佛就变得越来越小,如今已经是6岁的他,生活自理能力却差得一塌糊涂。最让我头疼的是到每一个节假日时,呆在家里的儿子,精力更是异常地充沛,要么满屋子跑来跑去,上窜下跳;要么对着墙壁练散打,留下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手、脚…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的工会副主席谈雯丽,我的丈夫祝勤是硚口区社区教育学院行政校长,我和丈夫已经结婚30多年。2016年12月,我们夫妻俩接受硚口区选派,分别来到黄陂区罗汉寺街钟岗村和李家集街六家砦村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当时我母亲刚刚做过手术,需要有人照顾,我们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认为要做一  相似文献   

16.
弃·爱     
<正>24年用镜头记录一位大爱母亲收养残疾孩子的故事1991年,我听说山东省菏泽吴店乡有位好心人赵贤芝,她36岁时丈夫去世,自己拉扯4个孩子艰难度日,后又收养了3个残婴,日子过得很苦,天天只喝面糊糊,吃自己腌的咸菜,当时心里有些触动,随即我就准备了一些衣物、食品,找到了赵贤芝家里。先见到的是赵贤芝的养女美玲,一  相似文献   

17.
我在李立三身边工作期间,只知道李立三先后共有6个孩子,2男4女,都有过接触和交往。但是,在李立三离开人世17年后,1984年11月17日我抵达湖南省醴陵县参加李立三故居开放典礼时,见到一对陌生的夫妇:谢志佩和丈夫狄以德。经人介绍:谢志佩是李立三的第五个孩子、三女儿。不免使我感到非常突然,不知其故。后来才问明了缘由。其中有着曲折生动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8.
胡述文 《纵横》2010,(3):18-20
1945年,我和丈夫方深及4岁的女儿都在三五九旅旅部驻地金盆湾工作和生活,方深在旅司令部,我在旅政治部。  相似文献   

19.
家长信箱     
不让孩子与祖父母来往行吗? 南京的王女士问: 在单位未分房之前,我们三口之家一直是同孩子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每当孩子做错事时,只要我们一教育她,爷爷奶奶中的一位定将出来替孩子说情、护短。为此我们做下辈的十分苦恼。不听从老人的吧,既不尊重他们,也会使家庭矛盾升级;顺从他们的意见吧,孩子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对孩子成长不利。现在单位分了房,我们单独生活了,我想不  相似文献   

20.
于廷梅  Dalina  fraub 《旅游》2006,(11):42-47
这是一个自由淡定的地方城市 天光还未透亮,我们就集合在院中准备乘火车去Chandlgarth(昌迪加尔城),有一对在印度生活的夫妻和我们同行,丈夫来自美国,妻子是法国人,他们约50岁左右,在印度生活超过八年,看见我听到回答时吃惊瞪大的双眼,法国妻子开心地笑了,这么长时间,对于刚到印度的我来说是有些不可思议,深玫瑰色落英满地的小庭院里,她欢喜雀跃:“我还从没有在印度坐过火车,太高兴今天可以去。”我的眼睛又偷偷瞪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