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洁玮 《神州》2012,(13):131-131
朗读、背诵是每个老师都会用的方法之一,那么简单的诵读还用得费心辅导吗?我认为针对性的辅导是必要的。学生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意识到诵读中更深层的含义,如果仅仅把诵读当作机械的记忆,那么诵读的意义起码失去了一半。  相似文献   

2.
张伟峰 《神州》2012,(17):117-117
诵读法是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极其神奇的力量,是最为紧扣汉语言母语的特征,最为遵循汉语言母语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很好的突出诵读教学的作用,本文通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中学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作用,从而为中学语文教学探究一条有效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3.
熊忠英 《神州》2014,(9):128-128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所谓诵读就是通过放声朗读,使文章熟读成诵。诵读不仅要求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道耳道心道,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对反复诵读的魅力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不少中专学生喜欢阅读小说,加强小说的朗读教学,可加深他们对小说主题、人物性格、环境描写、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一、朗读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加深主题思想的理解,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有的小说思想意义较深刻,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而小说中一些段落,如抒情、议论的语句,大多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感情、作品主旨。抓住这些段落,集中起来让学生或集体诵读或个别诵读,通过刺激加深印象,把握作者感  相似文献   

5.
诵读是对小学生诗歌启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其作用不仅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言和韵律美,还能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6.
孙丽华 《神州》2012,(18):112-113
在自主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诵读。课堂的诵读必须有充分的时间来做保证,决不能匆匆的让学生看了一遍,就急于探究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7.
周小春 《神州》2012,(9):119-1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粟的指导是不客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训练,加强对诵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8.
李霞 《神州》2012,(12):93-93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传统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今天,这些经典之作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今天倡导经典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感受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对经典的推崇对于国人民族文化的教育和高尚情操的陶冶不可置疑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行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有着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经典诵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栗明 《神州》2012,(18):137-137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  相似文献   

11.
黄艺琼 《神州》2012,(14):52-52
蕴含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智慧与文明的经典,是古代先人所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小学阶段是人生启蒙的关键时期,要重视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诵读经典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刘亚文 《神州》2012,(12):98-99
在农村小学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开展经典诵读可以有效的弥补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资源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填补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白。同时经典文化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勤劳善良的美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玉华 《神州》2012,(18):225-225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熏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教学活动中经典诵读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书声琅琅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德慧智幼儿园的土族小朋友在老师指导下诵读中华传统经典。  相似文献   

16.
张延宽 《神州》2011,(8S):33-33
一、导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相似文献   

17.
任欲晓 《神州》2013,(15):102-102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领悟情感,要知人论世悟情感,透过文眼悟情感,直抒胸臆悟情感。诗文诵读中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如配乐朗诵中体验情感,反复吟诵中体验情感,在对比诵读中体验情感。让学生在意境欣赏中理解情感,意境联想中理解情感等。  相似文献   

18.
王晓娟 《神州》2013,(16):89-89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就是教育工作的只要内容之一。最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发挥本身的优势,弘扬民族精神,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优秀文化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诵读则是加深学生对优秀文化理解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讨论了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诵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李容娟 《神州》2012,(10):251-251
探索教学古诗的新思路;反复诵读;采用讲故事等多种导入方式;可唱,可画,让古诗课堂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20.
杨章素 《神州》2012,(13):290-290
探索教学古诗的新思路;反复诵读;采用讲故事等多种导入方式;可唱,可画,让古诗课堂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