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羽 《神州》2012,(19):320-320
“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听、说、写的训练要以“读”为本,讲授、提问、讨论、作业等诸多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要以“读”为基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值得探讨。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种既要实现德育教育又要培养读写能力的发展性阅读。它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巨 《神州》2012,(32):65-65
朗读就是清楚、响亮地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它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是最重要的,"书声琅琅"是一堂好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  相似文献   

4.
甄寒伟 《神州》2013,(20):162-162
在语文教学中,有“听、说、读、写”四门功课。现在,我单就“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做一浅述。如果教师能把学生阅读抓好,我认为语文水平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读”。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现代的语文教学,“读”是不但要进行德育而且要培养读写能力的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培养。通过“咬文嚼字“来摸索文章中所表达的内涵,亦可通过写作者的写作的背景等,经过分析思考,理解作者依据中心思想如何选材、构思以及用词等。这样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复,使学生不断领悟语言材料的含义,语文能力随之也就得到提高。这个过程贯彻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自学似的粗读、教师的讲读、最后进入精读。始终是一个“读”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下面就浅述一下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5.
1、“读如”的训诂内容及其特点,2、“读如”与“读为”在用法上的异同,3、“读如”与“读为”通用的原因探索。章认为“读如”所特有的训诂作用是由“A读如B”式来表现的,注出通用正字或单纯注音是其基本职能,它与“读为”通用有一定的条件和特殊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有“听、说、读、写”四门功课。现在,我单就“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做一浅述。如果教师能把学生阅读抓好,我认为语文水平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读”。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现代的语文教学,“读”是不但要进行德育而且要培养读写能力的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培养。通过“咬文嚼字“来摸索文章中所表达的内涵,亦可通过写作者的写作的背景等,经过分析思考,理解作者依据中心思想如何选材、构思以及用词等。这样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复,使学生不断领悟语言材料的含义,语文能力随之也就得到提高。这个过程贯彻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自学似的粗读、教师的讲读、最后进入精读。始终是一个“读”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下面就浅述一下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7.
说到篆刻,恐怕很多人头脑中都会浮现出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记。这个标记备受赞扬,原因大概首先是它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篆刻的形式,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第二是作者把一个奔跑的人的形象,转化为类似汉字“京”的形式,有“一形双关”之妙。因为它不是“京”字,所以它能充分表现奔跑者的动作特征,因为它像“京”字,所以它能与印章的形式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8.
成晓萍  师华丽 《神州》2013,(34):53-53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多么的重要。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怎样上好阅读课、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到“读”上等等问题,成为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和调动课外阅读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杨玉川 《神州》2012,(6):347-34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教学方式。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式,转交为多媒体展示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本文就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利弊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关于战国楚文字材料的二则札记,对大府镐铭的第二句作了新的释读,把楚简中一般读为“冢”的字改读为“豬”。  相似文献   

11.
张春云  李芸 《神州》2012,(6):126-126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一直是学生难以掌握的,要学好它,首先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有了信心,才有前进的基础;其次,要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深入;再次,要会“读”。读得精彩,读得投入,合作的读,广泛的读;最后。教师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12.
释殷墟卜辞中的“卒”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甲骨文中常见写作■等形的字。一般学者把它们都释作“衣”。这些所谓“衣”字多见於祭祀和田猎卜辞。自王国维以来,学者们大都把祭祀卜辞中的“衣”读为“殷祭”之“殷”,认为是一种祭名(参看《甲骨文字集释》2721—2724页)。田猎卜辞中的“衣”郭沫若读为地名“殷”,以为指河南沁阳附近的古殷城(《卜辞通纂》635片考释,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2》496页),信从者也颇多。但是把祭祀卜辞中的“衣”读为“殷”,辞义多不可通。而且这  相似文献   

13.
李海荣 《神州》2012,(18):314-315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先生《古典新义》说:“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的美,耶是字的美。”不过,我们可以偏重于从艺术的角度理解它。 正如鲁迅先生为适应斗争的需要而采取杂形式对社会世态予以冷嘲热讽一样,庄子“以天下为浑浊,不可与庄语”,可又要“与世俗处”(《天下》)只得“寓言十九,籍外论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长期从事“世界现代史”与“世界当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深感其重要性与艰难性。特别是有关“世界当代史”的教学与研究的工具书,相近者多以数计,可用者微乎其微。近读《当代世界知识新辞典》一书,顿时倍感它初解燃眉之急;反复试查,该书确有独到之处,堪称为现实与历史对话的信史。  相似文献   

16.
刘春芳 《神州》2013,(34):87-87
语文教学就应该放开手脚,轻装上阵。滋润学生,要为学生引来生活的“源头活水”。语文学科的内容博大精深,在教学上仅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形式灵活化。学习应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不能把它当做苦差。教师应该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考试形式可以变换一下,考我所学,考我乐考。  相似文献   

17.
张惠平 《神州》2012,(30):139-139
本文立足于实际教学,提出了不能以朗读为“万能钥匙”的观点,倡导学生要在朗读中注重对语言的有效体会即“品读”,追求读与思、读与写、读与悟的有机结合,以建设“高效低耗”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是山东省史志系统“三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读志用志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方志编修的客观要求;区域研究与方志编修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伴相生、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它也是方志资治功能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20.
刘丽强 《神州》2012,(13):291-29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领域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它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