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俊杰 《神州》2011,(5S):5-5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教师们越来越觉得书难教了,学生也变得越来越难管理,无心向学的学生比比皆是。很多学生每天上学背了空书包,书也不用带,来学校就是虚度时光,或是玩手机或是与同学玩耍,上课无心听讲,  相似文献   

2.
开学了,又能与自己亲爱的同学在一起合作学习,在一起玩耍嬉戏了。大家都是同龄人,彼此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在相处中会拉近彼此心灵间的距离,加深彼此深厚的友情。可是和谐融洽的同学情谊需要双方真情的付出,其中也有很多学问呢!  相似文献   

3.
穆斋 《旅游纵览》2020,(3):84-91
正想起第一次独自一人去天津,那时网络远不如现在这样发达,手机支付、电子乘车等等还只是设想,手机地图的导航也动不动就将人带进沟里,像如今这样只带一部手机出门的旅行还没有迎来它的春天,彼时我开玩笑地问天津的同学,这要是在天津走丢了可怎么办?同学也开玩笑地回答我,在天津你只要沿着河走,什么都能找到,沿着最宽的那条河走,一路上不论是风景还是商业的繁华,准能让你找到一个落脚之处。等我真正到了  相似文献   

4.
5月5日,马英九前往屏东科技大学与学生座谈,有同学大吐苦水,抱怨便当缩水吃不饱。同学说一个五六十块钱的便当,饭菜原本很多,可是现在菜色就少,根本吃不饱。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适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宝贝,大多数在家里娇生惯养。有些家长也总是觉得孩子年龄太小,行为习惯的养成等上了幼儿园自然就会变好。这种误导性的观念在很多家庭中还普遍存在。因此,孩子刚入园时出现了哭闹不止,自由任性,不能适应有一定规则的环境,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变长,在家里寻找各种借口回避上幼儿园等等……  相似文献   

6.
校园趣事     
姚雪冬 《神州》2014,(11):11-12
<正>甲: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上学那叫一个享福啊!乙:是啊,学校环境也好呀!甲:学校都是楼房,教室是窗明几净,冬天教学楼里是温暖如春!乙:条件越来越好了。甲:咱们那时上学在班里什么活都得干,冬天天没亮就背着捆柴火到班级点炉子。乙:那时都这样呀。甲:现在家长天天是车接车送。乙:汽车成了老百姓带步工具。甲:小学生就拿着手机,可气的是都是名牌手机。乙:现在人们都追求名牌。  相似文献   

7.
现在,家长普遍不太重视与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原因大致有二:①担心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认为,社会复杂, 孩子容易被人欺负,上当受骗。因此,孩子放学回家,总是把他们关在家里做作业。星期天或假期,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出去玩会出事,竟将他们锁在家里。②孩子的学习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出去与人交往。现在的孩子尤其城市中读书的孩子,在学校里有很多功课要学,很多作业要做,回到家里还有大量的教学辅导、课外练习等着,有的家长还为孩子请了家庭教师额外加码,还可能出于各种原因报名参加了社会上举办的名目繁多的各种“特长班”。繁重的课业负担残酷地挤占了孩子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本来就缺少伙伴。从第一种情形看,这种消极防范并不科学, 从表面上看,孩子是“安全”了,但实际上不但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孩子“安全”,相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却危害很大,易造成孩子孤僻、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有一班学生跟着先生学习已三年多了,现在他们就要分别回到久违的家乡了。大多数学生相当有钱,有的是王子,有的是亲王,唯独有一个学生勤奋过人,但家里很穷。分别前,他们一起来拜见诲人不倦的老师,许多人都带来了金子和银子制做的珍贵礼物。可这位穷学生没有什么送给老师的,  相似文献   

9.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懂得什么是感恩。他们在家里,不听父母的话,经常与长辈顶嘴;在学校不尊重老师,和同学比吃穿,学习不努力。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不能谈得太虚,也不能限得太死,否则,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在课后我们总能听到一些老师"永远"在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如今的孩子太不懂事"、"某某真是油盐不进"等等。不可否认,由于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学生接受的思想不再只是父母、师长那里"正统"的思想,而是更为丰富也更为复杂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得必然会引起学生思维的复杂化,甚至是疑惑和混乱。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由内到外的自我"反省"的感恩教育新模式。从而寻求到一种感恩的人本精神——它可以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最终成为主体的人。  相似文献   

10.
心曲姐姐:您好!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男孩,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你写的专栏,我非常喜欢你的文章,觉得你写到我心里去了。由于来自农村,家里非常贫穷,我总是受到城里人的鄙视,看到他们的眼神,我心就痛。我马上就要升初三了,但是每天都想着他们瞧不起我的眼神,想好好学,但是学不进去,很痛苦。你帮帮我吧,我知道我一定要考个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才能为家人争口气,才能让同学不鄙视我。可是现在我真的无能为力,救救我吧。一个贫穷的农村小孩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这个时代,获知与性相关的信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成本几乎为零,网络、电视中有太多内容对他们构成诱惑。好奇、窥视、窃窃私语中,他们获得了粗糙、扭曲的性知识。而大人们本该在恰当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告诉他们:生育是怎样的过程,两性又有哪些不同。必须承认,现在我们给孩子预备的物质生活已经丰富了很多,到了该照亮他们的眼睛和心灵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姜福吉 《神州》2014,(15):226-226
从今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的学生可以上大专、本科、研究生。这无疑给职校生一剂强心针。职校生有很多的优点,收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这与我们在学校期间对学生做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离开不开的。从事多年的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现已一个案例为例详细的讲一下学生职业指导的重要性。我一直是广告班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有很多同学在入校前是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的,他们的目标不明确,只是因为喜欢画画、美术这个方面,就报读了广告设计这个专业,究竟广  相似文献   

13.
事件:上小班的西西在幼儿园是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衣服自己穿,饭自己吃,时常还当老师的小帮手,帮老师摆放玩具等等。但是,在家里,就成了另外一种情况:吃饭要喂,不喂就不肯吃;把家里的东西乱丢后也不去整理。而且家里人不管谁的话也不愿意听,最后,妈妈不得不把班上的老师抬出来警告西西:“你再不好好吃饭的话就告诉老师了。”或者:“让老师来批评你!”等等之类的话。这些话一说在短时间内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但是接下来就出现了以下的现象:西西有时候一来到教室时就躲到一旁,不怎么愿意出现在老师的面前,生怕老师在小朋友面前批评她。而且,对老师也没有以前亲热了。  相似文献   

14.
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口、小摊前围满了各年级的学生,店主摊贩对学生兜里的几个钱可谓是动足了脑筋。消费品市场上针对学生一族而设计的各种学习用品、生恬用品也日益丰富多彩起来。但是这些“追Cool一族”兜里到底有多少零花钱?他们平时又都把钱花到哪里去了呢?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孩子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自己省吃俭用,孩子那里却总是应有尽有,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  相似文献   

15.
    
《华夏地理》2008,(5):60-69
我的学生写英语作文用的是最便宜的纸,洋葱皮一样薄,轻轻一扯就会破碎,对着光线就会透亮。他们的英文微蹩脚,但惟其如此,有时反而更有力量。“我的父母是穷苦农民出身,”一个用“亨特”作英文名的年轻人写道,“父母告诉我们,他们吃过树皮、野啦等等。那时,外公外婆没有开放心想,因为妈妈是女的,不让她上学。”另一个同学这样描绘母亲:“她的又发成为银白色,有几个牙也松动了。  相似文献   

16.
刘海燕 《神州》2011,(9S):112-112
在农村小学从教已有十年,每次做工作总结与教学反思的时候,总是觉得在作文教学方面有着很多的不足,老师难教,学生没有兴趣,我想这也是很多农村教师的同感。每期期末学区统一阅卷时,老师总是感慨:为什么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比城市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要低很多呢?难道是农村老师教得不好吗?但我们已使出了全身解数。有人说:“城里的大部分家长文化高,辅导得好;城里的家里有钱,买的书多……”我想除了他们所说的原因外,是否也与以下几点有关呢?  相似文献   

17.
记得在我们老家,常把孩子上学说成是“念书”。据教师解释说是受早年“私塾先生”的影响,因为那时上学也就是“念书”罢了。不过,由这样名词我倒想到现在学生的阅读问题。有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在阅读习惯方面,只有22%的同学有经常阅读的习惯,74%的同学有偶尔阅读的习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首先,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不够丰富,更新速度不够快,学生普遍反应借不到喜欢看的书,就是书架上那可怜的书也不是随便让学生自由借阅的,作摆设的成分要大得多。其次,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很多学生说只有在作业少时才进…  相似文献   

18.
【策划缘起】近年来,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时髦,那就是上学带手机。上学带手机,能给同学们带来联络之便,但也有可能影响学习和造成攀比之风,此事究竟利大还是弊大?这期我们就来谈谈这个事儿。【七嘴八舌】山东荣成21中房瑛瑛此风当刹时下,校园颇为时髦的一句话就是:有事给我打手机。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有的竟拥有三四部手机,并越来越时尚。对此,我的立场很坚定,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理由主要有三方面:一、短信闲聊,贻误学业;二、不良信息,污染心灵;三、助长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之风。还有部分同学相互转发黄段子,有的学生还经常上网…  相似文献   

19.
一 1980年春天,丁玲在北京协和医院作了乳腺癌的切除手术。夏天,她应江西省有关部门的邀请到庐山疗养。这时候,我为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教学学术讨论会,也上了庐山。她知道我要上庐山,便让女儿和女婿托我把家里九寸黑白电视机捎去。送去电视机的时候,我告诉她:“我的同学当中有人读了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你关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重印前言》,很有意见,说你为什么直到今天还要强调自己对毛主席的那种感情,如说这本小说也是为他老人家写的呀,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是怀着战士冲锋时的那种感情,喊着‘为了毛主席,冲啊!’等等。人家…  相似文献   

2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珍藏在多少人记忆中勤勉读书、奋发向上的佳句,而如今在校园里却流行“风声,雨声,手机铃声,声声入耳;学生,老师,家长,人人关心。”这不禁让人想到手机让学生“中毒”之深。诚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但如何正确使用手机,使其扬长避短呢?这不仅仅需要学生、老师去思考,家长也必须认真反思,并且规范孩子的行为。笔者曾在沈阳市某中学做过调查,一个40人的班级里,有28名同学有不同型号的手机,每月手机费百元左右,其中男生使用手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