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森 《神州》2013,(23):196-196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文献国 《神州》2012,(5):154-154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践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4.
郭成鹏 《神州》2013,(36):57-57
初中信息技术课以其知识性和实践操作性广受学生拥戴,但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学生却提不起兴趣。如何能把学生引入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殿堂,情境教学为我们带来了曙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多:基于生活、知识拼图、多媒体教学渲染、竞赛比拼、带入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将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刘军燕 《神州》2013,(8):67-67,69
计算机教学的生活化,是让学生把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和生活相互融合,通过生活的经验来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在生活的实际应用中,发现计算机的应用方法。在计算机的基础课教学之中,教师需要研究怎样创造设计出生活化情境,使生活中实际应用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联系起来。本文从寻找生活中知识的原形、生活学习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用性学习情境的创设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怎样在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相似文献   

6.
李海丽 《神州》2012,(18):249-250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实践是最根本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整合教学资源,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动脑的同时,加强动手、动口的训练,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宇 《南京史志》2014,(6):48-49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乔莎莎 《神州》2012,(7):75-7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殷振刚 《神州》2013,(16):200-200
初中化学课堂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学习情境创设,是不可多得的探究之源,它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完成较高层次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要善于在化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0.
刘素洁 《神州》2012,(13):96-96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许多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然而,我们经常看到:教师辛辛苦苦创设出来的情境,不能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使我们早日走出情境创设的误区,让情境服务于教学。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同样是获得知识,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情感体验不一样,导致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得到了知识,失去的却是直觉、悟性和趣味,有的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在发展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着探索的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老师是否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而且能激发学生快速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探究数学学科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王艳光 《神州》2011,(1X):47-47
情境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人的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徐云红 《神州》2012,(29):189-189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而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可以将历史复原,使久远的历史重现,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它能使授课方式趣味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联系在一起,激发其理解抽象与具体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数学。老师作为教育实施者要帮助学生在数学情境学习中,掌握学习主动权,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满足、自信的情绪,从而高效地增强学习兴趣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一时间,课件、音乐、故事、游戏活动乃至语言渲染等一些丰富多彩的情境极大地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课堂。应该这么说,创设情境能够化抽象为形象,促使学生各种感觉的协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情境有了、兴趣浓了、学生活了,而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并没有因此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兰芳 《神州》2012,(13):362-362
情境创设通过精彩的教学设计,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通过科学的情境创设,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对学生知识建构带来帮助。面对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普遍应用,笔者也注意到在实践中出现了让人忧虑的问题,导致情境创设“变味”以至走入误区,需要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关注。  相似文献   

17.
程晓霞 《神州》2012,(21):130
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新时代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志立 《神州》2013,(1):164-164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情境,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及时予以激励,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探索欲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是可摸、可及、可感的。一、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李亮杰 《神州》2012,(19):276-276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使之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段红娟 《神州》2013,(19):150-15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