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秀凤  马福亮  郝爱芹 《神州》2012,(19):238-238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祁兰芳 《神州》2011,(8X):172-172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  相似文献   

3.
刘晓花  陈福荣 《神州》2011,(9X):139-139,142
源于认知水平的限制,抑或口语习惯上的误导,一些学生在造句或作文的时候难免会留下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病句。这时候,作为语文教师自然不能听之任之。为了慎重起见,防患于未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病句修改的训练,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内容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语言的表达就是文章的肌肤。思想的深刻,  相似文献   

5.
伍玉玲 《神州》2013,(18):119-119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  相似文献   

6.
詹玉龙 《神州》2012,(16):342-342
小学生的习作,教师呕心沥血,精批细改,但是学生被动学生、机械性地接受,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造成了学生学习惯性地关注等级的优劣,而对教师所做的批注一知半解或不知所措。批改学生习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某篇批改的习作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与写作方法,懂得道理。要提高作文批改的效果,应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入手,培养学生自主修改评议的习惯。只有通过学生亲自的评改实践,才能体悟到自己作文的成功与努力之处,进一步领悟习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并强调修改作文是写作能力中的重要主成部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语文老师应训练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这种好习惯。他还强调修改作文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属作者本人,教师只起引导和指点的作用,最终的决定权在学生手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平 《神州》2012,(22):51-51
作文教学曾让许多语文教师头疼不已,如何才能使大家脱离苦海,是语文教学者都期盼的。笔者也经历着这痛苦又快乐的作文教学之路。但最后发现,要使语文教师真正从繁重的作文教学工作中得以解脱,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西山 《神州》2012,(15):153-153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10.
张艳香 《神州》2013,(19):118-11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修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相似文献   

11.
陈素娟 《神州》2012,(22):233-233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再聪明的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写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作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考场作文则不能给人以眼睛一亮的印象,结果可想而知。只有广泛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  相似文献   

12.
杨毅洁 《神州》2012,(22):325-325
为能使作文教学达到预期目的,教师施教时应精心设计,切不可忽视学生作文“写前指导”这一起始阶段。“写前指导”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极为l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写作态度,帮助学生进行内在心智运作。从认识的角度来看,是感性认识阶段。这个阶段教师的指导工作有:激发作文热情,写前观察和积累。  相似文献   

13.
黄聪明 《神州》2012,(4):216-2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而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难以真正达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目的。作文,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点,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一大难点。特别是学生进入小学高段后,语文学习的要求提高了,作文也由原来的以“片段”为主的训练要求变为以“完整地记叙一件事”等相对完整的“篇”并转向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14.
王素芬 《神州》2012,(19):294-294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书面表达能力又主要是作文能力。但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对学校作文教学颇多指责,而教师自己也抱怨作文教学投入多、产出少。教师的烦恼是费尽心思,但吃力不讨好,教学效益不高。学生的烦恼是越写越写不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厌写导致教师厌教,教师厌教以致不想去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当然学生就厌写了。  相似文献   

15.
刘秀梅 《神州》2011,(3X):81-81,83
学生作文语意表达不清,枯燥无味,主要是头脑中积累的词汇句子太少。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知识积累是过程,熟练运用是目的。在习作中,要教育学生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语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语言的说服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6.
吴新征 《神州》2011,(5S):32-3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其实,长久以来,作文教学始终是让语文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情。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么感到力不从心,要么是出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17.
廖兴菊 《神州》2012,(6):125-125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梁英娟 《神州》2013,(31):74-7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中学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基础性、规范性,注重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既注重“入格”的训练,又要注重学生写作心理、写作情感的激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夯实学生作文基础,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学作文教学来说,无论写作的目的、目标,还是写作特点和规律,均与作家创作相去甚远。中学作文是大众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写作能力,而不是以培养作家为己任。这种区别,一说即知,无需赘述。我以为,中学作文教学的科学高效体系,应该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构建“读写互动”的教学体系。这种作文教学体系具有如下特点,尤其是第三点。  相似文献   

19.
苏伦高娃 《神州》2012,(10):323-323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正是课改精神在作文教改中的集中体现。如何通过语文的个性化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笔者在此谈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崔荣德 《神州》2011,(7S):133-133
激趣,是作文的开始。尤其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接触作文,根本不知道作文从哪里入手,于是从心理上会产生一种畏惧感。要消除这种畏惧感,兴趣是一张好的药方,它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树立良好的写作信心,从而不知不觉地爱上作文。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激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