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彦波 《攀登》2006,25(2):104-107
所谓创新史观,就是用创新的观点去判断历史进步的动力,分析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评价推动历史进步合力中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进而倡导创新、激励创新、推动创新,以引导社会更快更好更节省更顺利更稳定更和谐地发展。创新史观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需要是一种客观现象,一定的需要会引起人们对于某种目标的渴望和要求的动机,从而成为激励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动因。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是人自身,但是这个动力的来源不是人的主观愿望,而是人的现实需要。它告诉我们要想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必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激发社会成员将自身的需要转变为劳动创造活动,这样才能使社会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2015,(9)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发展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国家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笔者作为青年一代,勇担重任,结合自身的在校经历,提出了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条件,是增强经济实力的条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灵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5.
正要写人民史必须端正历史观,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人民史观、群众史观。人民史观、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或者说主体性力量。在以往、现今、未来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体性力量;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社会领域、每一个社会活动中,人民群众也是主体性力量,同时也不能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发展的前提。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脚步,每一次社会飞跃式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二十一世纪以后,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乃至普通大众的生活习惯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档案工作应当如何创新与时俱进,这是档案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就以档案工作的创新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开发区:立创新驱动战略 促高新技术发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竹 《旅游纵览》2016,(10):122-125
正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8.
杨春英 《攀登》2001,20(Z1):94-97
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的历史,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其中,通过制定和实施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以毛泽东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视发展科技,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指导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贯彻和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注入了永久动力.  相似文献   

9.
杨春英 《攀登》2001,20(7):94-97
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的历史,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其中,通过制定和实施不同时斯的科技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以毛泽东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视发展科技,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指导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贯彻和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注入了永久动力。  相似文献   

10.
刘丽芬 《神州》2012,(6):35-36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是上层建筑,它却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结晶,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更是推动人类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重要的精神动力,是民族的脊粱和灵魂,是凝聚人民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力量与精神支柱。本文就如何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出一些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东汉末年张角的农民起义有没有推动社会的发展朱增文提问东汉末年张角农民起义有沒有推动社会的发展?我想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作全面的理解。毛主席说:“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既然张角的起义是农民起义,那么毫无可疑他是中国历史的推动力量,而只是他很快的就被反革命地主阶级的武裝所绞杀、不让这个力量发展,所以紧接张角革命失败而来是封建军阀对人民的疯狂屠杀和残暴统治。封建军阀的混战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接着出现了三国。三国时期比之混战的局面有了些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断探索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形成了著名的矛盾动力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毛泽东因此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系统科学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第一人。本文从毛泽东矛盾动力论的形成、内容和价值评析三个方面对矛盾动力论展开论述,以求对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钟月强 《黑龙江史志》2010,(19):35-35,40
英国"清教运动"中各阶级在这场运动中的情况、背景、主张和所处的历史地位。社会各阶级在社会历史发展当中的所起的作用及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地方志作为记录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载体 ,随着记述对象的运动、发展、变化 ,也必须发展、变化并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形势 ,不断更新思想观念 ,拓展方志理论 ,调整工作思路 ,改进编研方法 ,而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 ,进行理念创新。1 参与竞争 ,增强时代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  相似文献   

15.
朱进芳 《攀登》2011,30(4):49-53
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不仅对新中国的成立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以后的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择和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是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自己的社会价值观进行调整的结果,正确认识这一历程,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科技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建国以来特别是进入科技新时代发展社会生产的主要动力。《温宿县志》突出地记述人民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力量,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实仅有。本文就此,略作评述。一、突出科技实效的记述,着科技进步的足迹。中国历朝各代社会的经济,每向前发展一步,都是科技进步力量作用的结果。这是几千年来劳动实践所验证的。《温宿县志》在记载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中,注意突出科技作用力的记述,标识出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各行各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足迹。如…  相似文献   

17.
罗宁 《区域治理》2022,(4):17-20
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基地,旨在通过机制创新和科学技术推广与应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环境相互和谐.实验区的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仍然有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能力建设滞后等方面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阶...  相似文献   

18.
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某种人的活动,还是某种制度或结构,各个民族历史进程的大相异趣是起因于劳动者物质力量发展上的差异,还是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各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否就是各个民族历史发展或缓或速的终极原因?这些,是历史研究,特别是比较史学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都涉及到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决定环境,还是环境决定人。  相似文献   

19.
杨春馥 《风景名胜》2021,(8):0227-0227,0229
人才是千行百业兴旺发达、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动“三农”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国,要依赖术业专攻、德才兼拥的高质量大批量的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与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等农业院校是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与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千方百计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创新教育、教学对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的需要、办学育人之本分、同质同类高校争创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对高等农业院校《禽生产学》农村社会实践基地产学研协同育人创新对策的探研,提出“三拓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那小红 《攀登》2008,27(4):12-16
本文通过对青海城镇化建设历史变迁的实证分析,认为青海城镇化发展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呈逐步提高态势,但仍然存在着规模相对小、层次较低等问题。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制度创新。然而从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使用与流转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等七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