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阅读理解在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阅读理解又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学生对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的过程,然而,有些学生尽管读了一些课外书,做了不少阅读理解练习题,但阅读能力仍不见提高。为此,很有必要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探究。一、对学生阅读能力存在问题的分析由于阅读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含有  相似文献   

2.
只要掌握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阅读理解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一般解答阅读理解题可采用“全篇略读→理解题干→按需精读”的三步法。  相似文献   

3.
郑月晓 《神州》2012,(10):108-108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能力题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同时,英语的听力和单项选择题型也在逐步的向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上靠拢,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莉英 《神州》2012,(6):178-178
阅读是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阅读能力是和一种语言综合能力,是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之和。阅读理解率是衡量阅读能力的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阅读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是指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词汇和基础语法知识等。非语言因素是指阅读心理与习惯、社会文体化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等。  相似文献   

5.
阅读理解是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并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共同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阅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题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就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是关于语言交际的理论,也适用于书面交际活动,对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有极强的解释力。教师如果能在讲授英语阅读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该理论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克罗齐是作为表现主义美学和诗学的杰出代表被人熟识的,其实作者的全部美学理论都从一个基本概念出发,那就是直觉即艺术。所以要想理解以克罗齐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理论,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理解直觉和表现的关系。通过阅读了《美学纲要》,我对对克罗齐纷繁复杂的美学思想有了一个大概意义上的印象,姑且冒昧写下来,以求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8.
粟娜 《神州》2012,(21):164-165
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掌握。语言能力是指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及相关的基础知识。而阅读技巧包括掌握文章主旨,猜测生词词义,抓住细节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金艳 《神州》2014,(3):114-114
<正>在满分150分的高考新课标英语卷中,40分的阅读理解地位不可动摇。如何指导学生在35分钟左右内完成4篇阅读理解和1篇7选5短文,且能够保证较高的正答率,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要想彻底这个问题就要决心抓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题的应试能力。这需要首先保证一定的阅读量。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种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不仅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就能获得,而还是要靠课下大量的阅读实践培养出来的,并且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积累一些经验和感觉。因此我有以下建议:英语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双全  李立 《黑龙江史志》2013,(15):284-284
雅思考试是一个广泛认可的语言评估系统。其中雅思阅读是其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观摩雅思阅读课堂的基础上将心理语言学中语篇理解与记忆中的相关理论成果应用雅思阅读课堂,并讨论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雅思文章中具体的应用。发现其对雅思阅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终探讨雅思阅读课程如何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许海燕 《神州》2011,(6S):79-79
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影响阅读的因素很多,包括词汇,经历,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多方面。阅读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活动,被视为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学习能力。早期教育研究表明,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了幼儿阅读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游戏是早期阅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很多时候,当幼儿的阅读进入高一级阶段的时候,会从一个单纯的"看书人"变成一个游戏者。此时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把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理解的机会,并在嬉乐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周莉英 《神州》2020,(5):99-9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培养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效果,重视阅读实践训练,在阅读过程中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使阅读教学在理解基础上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实现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审美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课内外的阅读教学相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孙文广 《神州》2012,(26):114-114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读者在阅读时通常会用到三类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也就是读者从以往的经历中,尤其大量的阅读中,积淀下来并储存在头脑中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篇章结构知识。三类图式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共同作用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宋洪君 《神州》2012,(13):137-137
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等问题,而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也占很大的比重,因此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分析影响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英语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好语音语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的简要模型是刺激输入——认知过滤——语言生成一语言输出,语言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故适合的歌曲对于小孩子们而言就是可理解性的语言信息,让他们多听英文歌曲就是一种刺激输入。英文歌曲能激发小孩子们的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刺激输入能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跨文化交际的含义是非本族语者和本族语者之间的交流,也就是指在文化背景和语言上有区别的人之间相互的交流。因为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外语时就必然会触及到文化层次的学习。学习英语也应该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这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一、基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中专英语阅读课教学内容在中专的英语阅读教材中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的课文,其中的一篇课文就是比较中西方的礼貌礼节。民族文化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礼节和礼貌,其能够帮助我们熟悉某  相似文献   

18.
王宪慧 《神州》2012,(6):176-177
阅读理解题在中考英语试题中始终是分值最高的一个题型,但有很多初中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解题能力弱,失分高,针对这一问题,阅读理解教学中应培养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技巧,指导阅读方法,纠正不良阅读习惯,深挖细掘,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9.
邓敏 《神州》2011,(9S):55-55
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读者是交互作用的,文字含义既不存在于语篇(text)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之内,它产生于两者相互作用之中。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变量(variables),这些变量无疑都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英语阅读中的诸变量及它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立鹏 《神州》2013,(21):142-142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在现有条件下,依靠听力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可行和可靠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就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