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祖海 《神州》2012,(36):49-49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而作业作为教学的常规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试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作业的束缚,使历史与社会作业成为学生思维创新。情感培养的阵地,成为学生交流感悟的殿堂,成为学生获取所需知识的源泉,更期待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和关爱家乡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曹建强 《神州》2012,(9):153-154
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段玉玥 《神州》2011,(8X):158-158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极其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到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让学生有效地、乐意地完成作业,从而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阐述学生质疑能力养成的重要性,并且尝试论述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伟  白前静  段谟发  梁娟  吴境 《沧桑》2011,(1):147-148,156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前,中学历史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改推行之后,中学历史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功能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的培养。但是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过程中,农村中学的部分历史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名义上进行新课改,实际行动中却泥古不化,仍旧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等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新课改形同虚设。因此,作为一批立志未来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师范生,就如何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常焕 《神州》2012,(18):136-137
新课程确立了全新的学生观,强调写作教学应着眼于丰富多彩的主客观世界,指向写作主体广阔的思维空间;着眼于人的“青春精神”的培养,指向思想内容与真实情感的流露;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形成,指向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新课程环境下,我们应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冯志 《神州》2012,(8):171-171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情感。。教学过程中.好多教师也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更多的只是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并没能真正通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怎样科学地理解探究性学习、正确地处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各种关系,如何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切实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都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关注学生化学思想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作业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作业不仅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珍贵资料,还记录了学生兴趣潜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诸多信息。多年来的家庭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于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针对目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我们应少布置一  相似文献   

10.
李雪 《神州》2013,(11):208
框架式结构教学法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新探索,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并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改善、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有效学习、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了扎实深厚的基础,更是符合关注学生、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1.
赵丽 《神州》2012,(9):312-313
历史学科教学的三大任务是:基础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在实践中使我认识到,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黄惠琴 《神州》2012,(14):51-51
英语应用能力涵盖多个方面,初中英语教学应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本文首先介绍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然后分析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设计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已经相对较高,因此为了提升高中学生历史学科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加强对于史料实证水平的培养十分有必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有利于学生深入调查研究,使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搜集和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视角以及创新观点。一、史料实证素养的含义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不仅从国家层面更加重视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利慧 《神州》2012,(4):84-84
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英语教学历程中的一个转折,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竭力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单元检测,保证新教材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志强 《神州》2012,(30):91-91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形势,结合教育实践,提高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作业要从形式的新颖有趣转向内容的的质变,要从多元智能的展示转向立足学科本位,要从大量机械重复转向思维含量递增。为此,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多样性、有效性和综合性,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语文,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6.
孙辉 《神州》2011,(4X):58-58,60
顺应时代的要求,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历史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品德以及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整合三维目标、灵活运用教育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达成三维目标?以下是本人一点感受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7.
高鑫 《神州》2012,(7):101-101
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英语教学历程中的一个转折,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竭力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单元检测,保证新教材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燕 《神州》2011,(8S):105-10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同时新课改也呼吁解放学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扩大阅读面,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因此中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应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倾注精力,让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有效阅读。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王新征 《神州》2012,(18):179-179
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在知识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学数学新课程中更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以前“逻辑思维能力”相比较虽然只是去掉两个字.概念的内涵却更加丰富。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王彦军 《神州》2012,(11):92-92
新课程理念要求:“音乐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因突出学生审美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教育,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为此。这给音乐教学带来更高要求与新的思考?本文从音乐教学实践出发,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音乐教学进行探讨,以此.为落实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