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境地研究”到环境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热纳维耶芙教授认为 ,年鉴年派并非法国环境史研究的先驱 ,年鉴派研究的是“境地”而非环境史中的“环境”,但这并不是说法国没有环境史研究 ,只是因为学科分野导致分散罢了。法国环境史研究急需相关学科的整和  相似文献   

2.
3.
50年来的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到清前期,疆域基本上固定下来,东到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领海,西到葱岭,北到外兴安岭,南到南沙群岛。在广袤的疆域内,既有中原内地,也有边疆地区(包括陆疆和海疆)。中国的边疆十分辽阔,居住着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气候和地貌与中原内地有很大不同。进入近代以后,这种有别于内地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中国大片边疆领土被割占。随着边疆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中央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复杂多变的中国近代边疆形势,…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前后,中国边疆史地学研究经历了一个兴盛的时期,姚莹及其著作《康輶纪行》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姚莹的中国近代边疆史地学研究,从内容上看,包括西南边疆史地学研究和海外史地学研究;从历史意义上看,具有醒悟的思想启蒙意义,鲜明的近代意义,纵观古今、横贯中外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前后,中国边疆史地学研究经历了一个兴盛的时期,姚莹及其著作《康輶纪行》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姚莹的中国近代边疆史地学研究,从内容上看,包括西南边疆史地学研究和海外史地学研究;从历史意义上看,具有醒悟的思想启蒙意义,鲜明的近代意义,纵观古今、横贯中外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注边疆、研究边疆是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之前,关注与研究边疆者大多为社会人士或者学生,而主流学界的研究人员并不多见。抗战爆发后,主流学界的传统史地以及新兴的民族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学科之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边疆,并掀起了一轮边疆研究的热潮。抗战前后对比,边疆研究之内容及其重点,从概述性的边地交通、资源、物产与边疆对外关系转到了边疆史地、民族、社会和语言为主的边疆学术综合性研究,并直接导致了"边政学"理论的提出与构建。边疆研究的这一转向,表明其已经从学术的边缘而进入了学术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在新史学思想主导下,吴晗致力于一种社会的、民众的新明史研究,重新选择传统政治史的问题和研究路径,开创了以明史为中心、元明清一线贯通的研究模式。吴晗最具创造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明代政治、军事、社会史方面。他不仅在这些方面开拓出对于明史研究的展开有着重要意义的新课题,而且对这些新课题进行了具有深度的研究,得到了后来学者的广泛认同。20世纪50年代,吴晗由学者变为社会教育家,全身心投入到历史普及,形成了一套关于历史通俗化和历史普及的理论和方法,成为普及历史知识的积极倡导者,为史学和社会结合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2014年4月25日,《中国史研究》杂志社与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地方史研究的新视野:中国古代边疆的开发与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广东肇庆召开。研讨会以中国古代边疆的开发与治理作为切入点,拓展地方史研究的视野,将以地方社会为主体的地方史研究与以王朝政府为主体的边疆史研究相结合,探究王朝政府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此次会议共有20余位学者参与讨论,其重点集中于岭南和西南边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9.
比丘林(1777—1853),又名亚金甫神甫,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最杰出的汉学家,公认的俄国汉学的奠基人。1808年,他率俄国东正教第九届驻北京传教士团来华,前后居京14年,习汉、满、蒙、藏语。比丘林一生从事汉学研究,在中国历史、地理、学、语言等领域均有建树。  相似文献   

10.
<正>王文祥先生是当今中国文化巨子,是书法界一位大师、是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和一千二百万字著作的学者,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六位"中国艺术大家"之一,被全国文联评为六位"一代书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8月 3日- 9月 8日,在河南省浚县贾胡庄发掘清理了一座东汉时期的砖石混砌多室画像石墓,出土画像石4块,雕刻画像5幅。其中有铺首衔环图、鹤鸟育雏图、伏羲女娲交尾图、羽化升仙图等。艺术表现手法独特,为进一步研究汉画像石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燕永成 《史学月刊》2007,13(7):84-91
为配合官方校书活动而展开的北宋汉史学,其著述以校订辩误为主。但自北宋后期开始,尤其到了南宋,考、论结合,专门评议,以及注重研究两汉典制的宋人汉史著述则明显占据主流。宋人的汉史研究实开明清补史派和考史派之先河,又开评论《史记》的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在分阶段叙述汉武帝武力征伐匈奴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汉武帝利用属国“与单于争其民”的方式去笼络、分化、瓦解匈奴 ,以及对匈奴进行经济文化渗透等 ,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汉武帝的匈奴政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管理、军事指挥中心,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对古代城址进行发掘和研究历来是考古学的基本内容及重要任务之一。聚落一般指人们聚居的地方,是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的空间及场所。广义的聚落包括城市,  相似文献   

15.
2001年 7月,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汉河南县城南墙外发现一段陶水管, 根据其结构特点, 认定为汉代的排水管道, 这为研究汉代建筑的排水系统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汉代王侯、贵族墓的不断被发现、发掘,大批珍贵的随葬品的出土,尤其是“玉衣”的出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目。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出土了两套完整的金镂玉衣,[1]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丝缕玉衣[2]。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出土完...  相似文献   

17.
汉镜《硕人》铭文校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镜《硕人》铭文中多借字,另还有俗字、异文,可断定“汉镜诗”属于“俗儒穿凿”之《诗经》版本。这一“文字多谬”的汉镜《硕人》铭文,提供了有关《诗经》流传版本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的汉代民间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信仰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但关于汉代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这其中既有史料匮乏的原因,更与理论指导的缺位有关。近30年来文史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涉及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西王母信仰、伏羲女娲信仰、巫信仰、神仙信仰、民间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等问题。以往的研究固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亦存在不足。今后要加强对汉代民间信仰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尤其要深化对地域性神灵及其文化功能的研究,也要合理借鉴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使得我们对汉代民间信仰的研究不仅要知其然,更要在深度分析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9.
两汉荒政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自然灾害多发期。接踵而至的灾害,给有汉两朝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加之灾害“天谴”阴覆的警做作用,两汉统治为之而实施了一定的荒政措施。两汉荒政具有制度化和法律化、荒政实施程序化、荒政经学印迹突出,以及荒政措施掣肘于财政经济状况、吏治状况是荒政措施发生作用的保障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会同宜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宜阳县寻村镇甘棠寨村的一座汉代窑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建筑材料及生活用陶,该窑的烧造时代当属西汉中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