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2日,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在南京举办“庆祝2009年航海Et暨郑和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四十余位专家学者,遗存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执行理事长丁子纲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强调航海日活动和江苏郑和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的意义。学术研讨由范金民副理事长主持。丁波汇报“江苏郑和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问题研究”课题成果;南京博物院罗宗真研究员发言,建议有关方面制定江苏郑和文化遗存整体保护与利用的规划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邗城遗址与邗沟流经区域文化遗存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据历史文献记载:"邗城"是扬州历史上第一座古老的城池;"邗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由人工开凿的运河。邗城遗址的调查,邗沟流经区域文化遗存的发现,对于研究江苏古代的历史以及与此有关问题是不可缺少的。南京博物院和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及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文物与考古工作人员曾经分别于公元1956年8月、1961年5月、1963年6月、1969年5月和1972年的3月和4月,先后对邗城遗址和在扬州境内  相似文献   

3.
"‘他文化’遗存"中的"他文化"是立足本位从文明、宗教、种族(民族)和国家角度来说的。人类历史的风云变化中留下了许多"‘他文化’遗存",但很长时间内对"他文化""尊重"的原则没有建立起来,只是到"二战"后,在世界遗产运动中,在"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下各国普遍将"‘他文化’遗存"予以认同,使之遗产化。总体来看,"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历史间离效应和家园感是影响对"‘他文化’遗存"认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扬州出土的古代波斯釉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扬州在唐代是商业繁华的重要贸易港口之一,各国商人云集。据《旧唐书·邓景山传》载,当时在扬州的波斯人达数千人之多。唐人笔记及扬州地方志中常提到"波斯邸"、"波斯庄",表明不少波斯人在扬州长住。扬州出土的唐代陶俑中,也可见到波斯人的形象。最近几年在扬州三元路、汶河路等地发现的罕见的波斯釉陶器皿残片,其数量之多,更加证明当时居住在扬州的波斯人为数众多,同时也说明唐代扬州与波斯  相似文献   

5.
红砂岩作为建筑材料,在广东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东莞地区遗留有众多的红砂岩文化遗存,它们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红砂岩文化遗存多处于露天状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病害状况较严重。目前,针对这些文化遗存的保护研究还没有充分开展。为此,在对红砂岩文化遗存保存状况调查的基础上,使用XRD等分析手段研究该地区红砂岩文化遗存的风化腐蚀机理。结果表明,侵蚀破坏红砂岩文化遗存的主要因素是水(降雨、酸雨、毛细水)和可溶盐。本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红砂岩文化遗存的规划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骆驼墩文化是指分布于太湖西部以平底釜为典型陶器的一类遗存。主要遗址有江苏宜兴骆驼墩、宜兴西溪、溧阳神墩、江阴祁头山、锡山彭祖墩、高淳薛城,浙江余杭吴家埠、吴兴邱城等。通过分析目前已发表资料的各遗址,可以将骆驼墩文化统一划分为三期五段。骆驼墩文化早期年代应大体与马家浜文化早期、繁昌缪墩类遗存相当,晚期大致与马家浜文化的最晚阶段和以侯家寨上层为代表的侯家寨文化同时。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学界对宁镇地区后良渚阶段遗存认知较为模糊,概因处于该时间段的遗址虽为数不少,但文化层却多单薄,资料也零碎。但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可知,宁镇地区自良渚文化后至点将台文化之间并非空白。近年来,安徽当涂船里山、江苏镇江马迹山等遗址均发现有后良渚阶段遗存的地层堆积或遗迹,遗物也较丰富。结合以前的发掘和调查资料,可以发现这类遗存不仅与以太湖流域为分布中心的同时期考古学文化关系紧密,而且与淮河流域、滁河流域甚至海岱地区的龙山时期诸考古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学界对宁镇地区后良渚阶段遗存认知较为模糊,概因处于该时间段的遗址虽为数不少,但文化层却多单薄,资料也零碎。但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可知,宁镇地区自良渚文化后至点将台文化之间并非空白。近年来,安徽当涂船里山、江苏镇江马迹山等遗址均发现有后良渚阶段遗存的地层堆积或遗迹,遗物也较丰富。结合以前的发掘和调查资料,可以发现这类遗存不仅与以太湖流域为分布中心的同时期考古学文化关系紧密,而且与淮河流域、滁河流域甚至海岱地区的龙山时期诸考古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民族在发展其自己历史与文化的过程中,都留下具有其自己特点的物质遗存,这类遗存往往成为我们探讨该民族文化、地理、经济等各方面特征的物质材料依据。包括建筑遗存在内西藏古代文化是高原民族历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从阜新代海墓地陶器和葬俗、葬式的分析入手,对该墓地的文化因素构成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发现:该墓地包含有邻近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高台山文化以及小拉哈文化的成分,但又很难将其归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文化。因而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地域上的过渡性遗存,称为代海遗存。  相似文献   

11.
<正>扬州王氏是中唐崛起的文化世家,堪称唐代扬州第一望族。尽管扬州人对唐代王播的名字比较熟悉,对"饭后钟""碧纱笼"典故耳熟能详。但对唐代的这个王氏家族则了解不多,尤其对这个家族"一门四进士两宰相"更是知之甚少。王播同其弟王炎、王起皆为进士,侄子王铎也是进士。《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一书收录的唐代扬州进士仅九人,王氏兄弟独占其四。"一门两宰相"也殊为不易,王播和其侄王铎,都曾两度出任唐朝宰相,在扬州历史上尚无先例。王播居官10年,历经唐穆宗、唐敬  相似文献   

12.
陈杰 《南方文物》2006,(4):53-63
1999年开始的上海广富林遗址的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类新的文化遗存。这类遗存,在环太湖地区考古工作中是首次确认。当时为便于研究,我们将之暂时命名为“广富林遗存”,并发表了关于广富林遗存的初步认识譹。广富林遗存的发现为研究环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线索,填补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空白,材料一经公布即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之后,相邻的浙江、江苏等地的考古工作中也陆续发现了一批与广富林遗存相关的遗址。通过对广富林遗址连续几年有计划的发掘和其他地区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对于广富林遗存…  相似文献   

13.
朱乃诚 《中原文物》2006,10(4):15-21
二里头文化的“龙”遗存,尤其是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和绿松石铜牌饰,是当时社会贵族中个别人使用的一种表明其有专门技能、特殊身份的特殊物品,可能与驯养过“龙”有关,其拥有者与当时的王室或“王”有一定的关系。二里头文化“龙”遗存的直接源头可能是在陶寺文化中,但“龙”遗存的社会地位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下降了,这可能反映了“龙”意识观念的逐渐淡薄。  相似文献   

14.
陈元甫 《华夏考古》2007,(1):131-139
对作为吴越文化主要遗存的土墩墓的研究成果累累,对其埋葬特点、文化内涵、文化性质、时代等,学术界已墓本达成共识,但对是否存在一墩多墓的问题,意见不一。本文根据对南岗山、连山等地的考古材料分析,认为一墩多墓现象在土墩墓中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5.
蒲河、茹河交汇处的北石窟三角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积淀丰厚,早在更新世时就有各类脊椎动物在这里生存;后来成了古人类在黄土高原生息繁衍的乐土;秦汉以后,成为网状丝绸之路在陇东一个重要的节点;北魏以后,不断开凿石窟;各代生土建筑、古墓葬和其它文化遗址众多,本文在认真分析、总结前贤对该区域文化遗产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几年的亲身调查情况,在这一区域又发现了多处文化遗存,因此觉得很有必要对北石窟寺区域历史文化遗存作以总结,以不断丰富我们对该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为该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规划、考古发掘与研究、开发利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 次 一 相关材料文化属性的几点说明 二 四平山积石墓出土材料的分组研究 三 其他遗址发现的小珠山上层文化遗存的分组研究 四 文化分期与年代判断 小珠山上层文化是一支分布于辽东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因1978年发掘的小珠山遗址上层遗存而得名.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于辽东南部地区的调查中采集到部分该文化的遗物[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又发掘了上马石、四平山、文家屯等遗址[2],出土了较丰富的遗物,由于这几批材料迟迟未能发表,影响了学术界对该文化的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在大连市(原称旅大市)调查采集到部分该文化的遗物,并注意到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紧密联系[3].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大连郭家村和长海小珠山、上马石、蛎碴岗、南窑等遗址的发掘[4],对这类遗存才有了一定的了解,发掘者遂将以小珠山上层和郭家村上层为代表的遗存正式命名为"小珠山上层文化"[5],同时,也有学者称之为"郭家村上层遗存"[6].在发掘材料陆续发表之后,学者对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辽东南部地区出土的这类遗存的性质、年代等问题仍存在诸多分歧,关于其分期问题的研究也未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7.
湖熟文化遗存.根据近十多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和综合研究.其文化内涵不仅含商文化一大段,而且包括太伯、仲雍奔吴之时起的吴越文化,后者的典型文化遗存之一,是自西周时期起盛行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土墩墓、石室墓或崖洞墓、无圹穴墓等及其相应的各遗址文化堆积.事实上,从考古学文化角度看,吴越文化是个整体,至少在目前还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但是,吴越文化又是个特定时间、地点“族”文化的概念,在江苏称之为吴文化,在浙江称之为越文  相似文献   

18.
石器文化 山西已发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5200多处,其中旧石器文化遗存,有300多处,为全国之最。西侯度文化属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80万年,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丁村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典型代表,距今约10万年前。 尧、舜、禹建都 尧、舜、禹是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著名领袖。距今约4100—4600年。史载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尧都区)、舜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山西运城市),其活动中心均在今山西南部。 武丁访贤 约公元前13世纪,商高宗武丁访贤于傅岩(今山西平陆县),起用…  相似文献   

19.
正陆文夫笔下,经常会写到故乡秦兴与靖江。他的童年生活,既饱受战争侵扰,也目睹和感受了独特的地方民俗、家庭的亲情温暖、童年的自由乐趣。这些生活,又常常与美食相伴,培养了陆文夫对食物的兴趣,也是他成为美食家的基础。1986年1月,江苏作协在扬州开会,午宴设在富春茶社。陆文夫为店家题字:"果然家乡风味。"(徐颖宏《"天下名馔集于富春!"》)陆文夫不是扬州人,他出生泰兴。但历史上,泰兴曾为扬州辖区。所以,扬州一直把陆文夫,当成"扬州名人";而陆文夫有时  相似文献   

20.
李跃 《文物世界》2010,(3):76-77
<正>民俗文物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它所具有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特别引人注目。它的一大特点是:既有历史传统又有现实传承;既体现物质文化又体现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