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0月10日,画家郭海平拖着一只黑色拉杆箱住进了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院长带着他穿过医院的走廊时,有人悄悄指着郭海平问:"是新来的吧?"半夜里,住在顶楼的郭海平被楼下传来的凄厉惨叫惊醒。"那是个女人的声音,音调高亢,毫无来由,叫人毛骨悚然!"这个40多岁、平时经常大笑着展示缺牙巴的大男人突然  相似文献   

2.
如伊 《铁军》2022,(4):35-37
<正>陈问财老人的生命如即将燃尽的蜡烛,火苗越来越小,忽明忽暗,快要熄灭时,他那紧闭的眼睛又艰难地睁了开来。老人在等待着一个消息,他已经等了71年了,这个消息不来,他难以闭上眼睛。老人到底在等待着什么消息呢?陈问财是安徽和县长建乡西陈村人。1942年底,  相似文献   

3.
一位女性静静地躺在治疗床上,耳机里不时传出低沉忧伤的乐曲。"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一个人。""什么人?""是老人,啊,是我爸爸,他去世多年了,我很想他。"她开始哭泣:"我原来没发现这么爱爸爸,他去世时我连眼泪都没掉。过去他经常打我,现在我突然发现内心还是爱他的。"  相似文献   

4.
夏日交响乐     
正很多人都觉得夏天是四季中最难熬的季节,许多人度"夏"如年。可是,只要你仔细地观察,你或许会发现,其实夏日里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那夏日的各种声音,美妙迷人,汇成了一支悦耳动听的夏日交响乐!夏日交响乐中的重要角色当然离不开能歌会唱的小动物们了。一阵雷雨突然从天上倾泻下来,雨点哗啦啦地迅速从云端跳下,雷公也敲响巨鼓,震耳欲聋。此时,池塘里传来了阵阵"呱呱"的蛙鸣,清脆悦耳,此起彼伏,好像谁正敲响小巧玲珑的小鼓,和着那低沉的鼓声,在大地奏出了一首和谐的音调。在炎热难忍的时候,周围的树丛间常常会听见一些蝉的演唱,时而激烈,时而平稳,好像小提琴奏出一篇美妙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2015,(7)
<正>我们都知道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是"两弹一星"元勋,却鲜有人知道他可爱的一面。他在世的时候,当有人问他高寿,他会精确地告诉对方"我今天90.35岁了";我们都看到他荣誉满载、成就卓著,但却很少关注到他常常以"小学生"的姿态面对新知识、年长者;很多人想象老人的晚年应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王大珩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都在不停地学习。  相似文献   

6.
用心去聆听     
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多少天了,男孩的心情特别烦躁,原因是在他午休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让人心烦的声音传来,那声音搅乱了他的美梦。所以,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男孩都会随口骂道:"真是没有公德心!"于是,他把耳朵一捂并用被子蒙上头,算是对这声音的一种反抗。这让人烦躁的声音是从楼上传来的,男孩家住  相似文献   

7.
卖白菜     
莫言 《文史月刊》2013,(3):44-45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  相似文献   

8.
sarah 《世界》2014,(8):148-153
它充满灵性,游戈于都市,时而优雅、时而不羁。因此有人说,它是迅猛生物;也有人说,它是科技杰作,它不过就是在一台车上塑造多面性格,这并非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进化。而想要将多面性格打造为人人都可接受、可驾驭、不妥协,那就并非一件易事了。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15,(1):146
有人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在这份遥想中,有人茫然,也有人顿悟。茫然的人,继续在钢筋水泥中跌跌撞撞;顿悟的人,已然过着羡煞旁人的诗意生活,用诗意装点着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乘风破浪     
小丫  江泳 《旅游纵览》2008,(8):22-22
<正>他喜欢刺激,他会钟情保时捷911 TURBO CABRIOLET;他会沉迷于一首《We were dead before the ship even sink》;他更会享受那一股子冲浪的快感……海水、滚涌、浪板、他……时而高扬,时而俯冲,时而平行;踏浪而来,随浪而行,最后归于一番平静。  相似文献   

11.
冬日的阳光,透过宽敞的玻璃窗,斑斑驳驳地洒在老人身上。她满头银发,映衬她那白里透红的脸庞,愈显出百岁老人的独特风采。在这20世纪即将结束,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人间大地的时刻,老人在她那位于古都南京东郊的家中,接受亲友和接踵而来的记者们的祝福,精神格外地好,她那风趣幽默的话语,不时引得满堂欢笑。书房一侧墙上,悬挂着一幅书法条幅,她的秘书严敬先生告诉我,这是老人的新作。这首题为《新世纪述怀》的诗全文是:  相似文献   

12.
亚秋 《旅游纵览》2009,(1):51-55
<正>坊间传诵的郎晓光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他的个人经历流传着很多种版本。有人说他是旅行社老总,有人说他是酒店老板;有人称他是"地产界‘牛’总";有人说他是"慈善家",有人称他为"艺术家"。无论哪一种身份,郎晓光的经历始终是人们热衷谈论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2015,(3)
<正>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坐在街旁的木凳上,在他面前的木桌上有一瓶纯净水,就在他的手准备伸向那瓶水的时候,一只芊芊玉手同时也伸了过来拿起了那瓶水,老人望向此人时便呆住了,因为那是位甜美优雅的公主。接着,广告语应景插入:"水中贵族,百岁山。"这一段匪夷所思的广告令很多人深感困惑:为什么主角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与一位年轻的公主呢?这个故事的寓意到底是什么?为了寻求答案,万能的网友挖出了这段广告的原型。1650年的一个宁静的午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  相似文献   

14.
微笑,人人都是离不开的。有一次,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天是灰色的,我的心也是灰色的,再加上爸爸妈妈那焦虑的目光,我的心变冷了。天色越来越暗,我的心越来越冷。突然,从门口传来"啪"的声音,电灯便亮起来,随即进来的是一位白衣姑娘。她是那样的纯洁,带着微笑走到我身边。她用那温暖的手摸摸我的头,顿时,一股暖流传遍了我的全身。"该吃药了。"那轻轻的声音,从那微笑着的嘴角里流了出来。我本来厌恶吃药,但是,我却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晓勇 《中国西藏》2015,(2):42-45
喇嘛玛尼作为西藏最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长期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一带。可惜的是,伴随着西藏现代化的进程,悠远的喇嘛玛尼说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喇嘛玛尼的重要支派——拉萨喇嘛玛尼到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传承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赤列。2014年9月26日,在拉萨市八廓南街夏扎大院举行的首届唐卡艺术节精品唐卡展上,我第一次见到赤列老人,也是第一次接触被称为藏族文化"活化石"的喇嘛玛尼说唱艺术。那天,在夏扎大院右侧二楼一展厅,赤列老人侧站在唐卡旁,时而闭目,时而双手合掌虔诚顶礼。似吟似唱的旋律回荡在藏式回廊里。那天的精品唐卡展热闹非凡,许多区内外知名专家、唐卡艺人齐聚一堂赏唐卡、品唐卡,引得众多媒体聚焦。老人的说唱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拍照。但也只是片刻的停留后,人们选择离开,涌入更加火热的精美唐卡展。后来,在回廊里,就只剩下依然故我说唱的赤列老人,还有似懂非懂的我。我感动于老人远古沧桑的声音,感动于老者史诗般的吟唱。那个下午,赤列老人孤独吟唱,而我是唯一的听众。几天后,我登门拜访老人。与老人走街串巷最大的感触是,许多稍上年纪的人知道喇嘛玛尼说唱艺术,非常想听老人讲说喇嘛玛尼。他们直言,老人是藏族史诗文学喇嘛玛尼的传唱者,喇嘛玛尼的根在群众中,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享这个传自祖先的文化。而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的拉萨喇嘛玛尼说唱传承人,希望赤列老人的说唱不会成为这座古城的绝响。  相似文献   

16.
来信     
最是难得"两头真"将杜导正这位88岁的老共产党员,作为封面人物,有何不可?!这群老人,敢将一腔热血写出"炎黄春秋",殊为不易,但最是难得的还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两头真"。最初那一头,全情投入,义无反顾,但到晚年把一切看明白后,对体制多了一份忧心,愿意大声说个话提个醒。  相似文献   

17.
戈尔在呼声很高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放弃参加总统选举?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有人说,那是因为,他知道并非所有美国人都认为他是"道德典范";也有人说,他不愿玷污自己的好名声;更有人猜测,他与希拉里达成了私下交易。在克林顿的影子下早在2000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在预测美国大选的结果时就说:"光干得好还不够,戈尔讨美国选民喜爱的功力还不够。"《金融时报》的分析主要有两点:其一,总统超凡魅力的光芒往  相似文献   

18.
黄东 《百年潮》2008,(5):19-22
1968年10月21日,在香港一栋普通的民宅里,一次秘密的访谈正在进行。一位老人侃侃而谈,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负责大陆事务的两位官员和一位政治分析家时而埋头速记,时而打断老人的话提问几句,而桌子上的轻便录音机里的磁带也在飞速地转着……这样的场景诡异而神秘,这位老人是谁?他们在谈什么?  相似文献   

19.
在超市兜售了一段时间橱具,他觉得学不到什么,便回到家乡跟父亲学习起销售西装。一天,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走进店里,手中拿着件西装,犹豫地说:"前天,我儿子把它当生日礼物送给我,今天试穿时,才发现袖口破了个洞,能帮我换一件吗?"他翻开袖口,看清那不过是线头脱落了,于是微笑着说:"我找人把它缝好就行了,没必要换。"  相似文献   

20.
享受音乐     
<正>拍摄地点:巴黎,蒙马特拍摄时间:10月27日INFO:康泰时G2,F/2.8,1/600秒,ISO 100巴黎蒙马特高地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各地的画家、诗人、音乐家或短租或长居于此,使这片不大的区域充满人文气息。蒙马特一处小广场上,一位老人正在演奏悠扬的小提琴曲,他时而远眺,时而微闭双眼,周围纷杂的游人完全没有影响他对音乐的投入。老人面前没有放置可供路人放入钱币的琴盒,也许,他只是在全身心地享受此刻的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