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文夫与茶     
<正>作家陆文夫是个奇才,好吃好喝好饮。把美食写入小说,就成了名作《美食家》,享誉海内外。此外还写了大量美食文章,被饮食行业奉为圭臬,人称文坛美食家。作家李国文说:"烟,酒,茶,人生三趣,陆文夫全有了。"(《文夫与茶》)陆文夫是美食家,烟且不说了,不能算食物。酒是陆文夫个人爱好的鸿篇巨制,能写一篇大文章,另用文字详述。这里先说茶。  相似文献   

2.
<正>陆文夫的《美食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均写到美食。两位作家描写美食,都有生活基础;后人复制这些美食,皆因大师引领。不过,两部小说的美食,写法不同,类型不同,创作动机不同。苏州复制"孔碧霞宴",扬州复制"红楼宴",也是各有千秋,需要相互学习。"红楼宴"走向市场,经验丰富;但传承历史文化,也要防止异化。阅读陆文夫的《美食家》,会想到曹雪芹的《红楼梦》。两部小说,历史地位不同,却都写到美食,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美  相似文献   

3.
<正>《美食家》弘扬美食文化,使陆文夫扬名世界。他应邀访问法国,却吃不惯西餐。法兰西没有留住陆文夫的心,而他却让法国人迷恋上中国,人们纷纷来到苏州要品尝地道的江南美食。陆文夫成为"美食家"后,扬名国际。从1987年到1990年,法国三次邀请陆文夫访问,授予他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邀请他参加法国美食节。这一切,皆因他写了美食小说《美食家》,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话:"如果成立世界美食家协会的话,朱自冶  相似文献   

4.
<正>1986年,常州举办"金梭笔会",邀请陆文夫讲课。有人提问,"《美食家》上面的菜,你是否都尝过?"陆文夫说,小说里的美食,全是虚构的。"你们别以为《美食家》上面有多少菜,那你们上当啦!那最后一个大套菜,也是虚构的。现在饭店据说倒试验出来了。"(陆林深《龙城记忆1986年的那次笔会》)陆文夫所言,后来得到证实。《美食家》问世后,轰动全国。小说中的各种美食,引发读者好奇心,复制者不乏其人。厨师复制古宴,或小说美食,并不稀奇。  相似文献   

5.
<正>培养美食家,饭店是重要平台。所以,美食家与饭店有缘。可多数美食家写文章,谈美食的多,谈饭店的少。陆文夫相反,他的小说《美食家》,便写了一个饭店的变迁史;他的散文,也常常以饭店为议题。不过阅读后发现,陆文夫对饭店,表扬的少,批评的多。数十年来镌刻在心中的那些美食殿堂,正逐渐离他远去。这对于一个资深美食家来说,是不合常规的。这一  相似文献   

6.
<正>陆文夫对美食文化既有理论创新,也有实践成果,更有艺术表达。小说《美食家》将"吃"上升到艺术高度,也把苏州的美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陆文夫还有一个功劳,就是通过《苏州杂志》传播美食文化。人们阅读《苏州杂志》受到感染,有人因此提笔,为《苏州杂志》撰写美食文章。陆文夫爱才惜才,来稿必看,甚至写上评语。对身边的年轻作者,也耳提面命,鼓励多于批评,调动  相似文献   

7.
<正>陆文夫人生食谱,苏帮菜占第一位。在苏帮菜中,家常菜最好吃。家常菜的核心,是一个"家"字。所以,陆文夫说,"吃遍天下,还是回家"。(陆文夫《人之于味》)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味。陆文夫成为美食家,家人的贡献很大,一妻二女,都是烹饪高手。唯独陆文夫,上得了厅堂,却下不了厨房。所以,探讨陆文夫的美食人生,不能回避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贤妻,管毓柔。  相似文献   

8.
正陆文夫笔下,经常会写到故乡秦兴与靖江。他的童年生活,既饱受战争侵扰,也目睹和感受了独特的地方民俗、家庭的亲情温暖、童年的自由乐趣。这些生活,又常常与美食相伴,培养了陆文夫对食物的兴趣,也是他成为美食家的基础。1986年1月,江苏作协在扬州开会,午宴设在富春茶社。陆文夫为店家题字:"果然家乡风味。"(徐颖宏《"天下名馔集于富春!"》)陆文夫不是扬州人,他出生泰兴。但历史上,泰兴曾为扬州辖区。所以,扬州一直把陆文夫,当成"扬州名人";而陆文夫有时  相似文献   

9.
《舌尖上的中国》热映时,我就存想,央视真应该去找陈立当顾问。在我看来.当今中国真能说得一口好菜的大概也只有陈立兄了。后来听说他果然是此片的幕后顾问之一。再拍《舌尖2》,他又是美食顾问。陈立被称为“杭州七大怪”之一。也许是闪为这个浙江大学的教授,却偏以美食家闻名。有报道称,“陈立在被媒体打捞出来作为美食家之前,是专攻情感性精神疾病的教授”,而我正是当年打捞陈立的媒体人。  相似文献   

10.
<正>《美食家》问世后,让陆文夫享誉世界;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小说中的朱自冶、高小庭、孔碧霞,生活中真有其人吗?真假难辨,有点扑朔迷离。好在作者说过两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依据。第一句是,"我觉得一个作家的作品,一个好的作品,哪怕是一个短篇,都应该看出作者其人。""每个作家他几乎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朱子南《1982  相似文献   

11.
正近读1999年6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作家书信集珍》,见内有著名作家陆文夫1984年3月10日复《收获》杂志、他的中篇佳作《美食家》的责任编辑郭卓的一封短信。读毕,不由使我对我的这位私淑老师愈发钦佩。短信中,吾师对《中篇小说选刊》向他约稿时的态度,动了肝火。信曰:"还有一个凑热闹的《中篇小说选刊》,要转载《美食家》。你转载好了。可是一定要我写一篇创作体会的文章附在小说的后面。这种体会我怎么写?我自己  相似文献   

12.
正美食家有两种,一种是"美食"者,核心是"美",重感觉,重心情;一种是"食美"者,核心是"食",重实践,重味觉。前者是人文思维,他们写到美食,能联想人与社会;后者是技术思维,他们涉笔美食,能说清美食的源流与特色。陆文夫属于前者,所以他的文章,很少直接描述或评判食物。但他会用美食思维,去思考人类的生存与活动。比如文学创作。作为名作家,陆文夫写过不少文章,作过不少演讲,以此传达创作经验和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什么是成功人生?你在世时,有人说好;你谢世后,能载入史册。陆文夫就是这种人。从20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在各种当代文学史里,总能找到"陆文夫"或"《美食家》"内容。《美食家》精彩呈现的美食文化,既受到高度评价,也写进了文学历史。那么,这样的文学史有几本?史书又是怎  相似文献   

14.
正说到陆文夫与美食丈化,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作家周瘦鹃。陆文夫曾说,"我所以能懂得一点吃喝之道,是向我的前辈作家周瘦鹃先生学来的。"(陆文夫《吃喝之道》)可见,陆丈夫谙熟美食,得到了周瘦鹃指教。周瘦鹃是中国现代文学名家,陆文夫是中国当代文坛名家,两人都是事业有成,成就斐然,一生辉煌。他们在美食文化上际会,成为师生关系,其中渊源值得探究。两人结缘,是互相欣赏的结果。他们的交往,美食只是触点,更重要的是,彼此在政治立场、个性表现、人生际遇、生活态度,以及事业获得巨大成功等方  相似文献   

15.
<正>陆文夫有"美食家"的雅号。所谓"美食家",就是爱吃爱喝的专家,爱喝茶和酒,爱吃美味佳肴。因为爱酒,陆文夫留下许多生动的饮酒传说,也写出了许多与酒有关的文章。乡情篇陆文夫酒量很大,为什么爱喝酒,源头在他的故乡。出身泰兴,这里是著名酒乡,酒坊很多,饮酒方便。至于泰兴缘何产酒,陆文夫《壶中日月》说,因为乡亲们要养猪,它是财富来源。养猪需要饲料,便想到了酿酒的酒糟。"酒糟是上好发酵饲料,可以养猪,  相似文献   

16.
正陆文夫的美食知识,来自周瘦鹃的言传身教。但陆文夫在恪守中有所创新。社交与生存,上游与民间,美感与审美,情调与情感,厨师与饭店,理论与实践,怀旧与创新,形成了周瘦鹃与陆文夫,不同的美食立场与美食观念。它们既是不同时代的思想产物,也一同彰显了苏州美食文化的丰富性。1932年,周瘦鹃从上海移居苏州。若干年后,将他的美食文化知识,悉数传给了陆文夫。所以,陆文夫说,"我所以能懂得一点吃喝之道,是向我的前辈作家周瘦鹃先生学来的。"(陆文夫《吃喝之道》)  相似文献   

17.
<正>陆文夫,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苏州杂志》主编兼社长。五次获国家级文学大奖。第一位被授予"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的中国作家。中国"小巷文学"开创者,"美食家"一词的中国首创者。因一生描写苏州生活、宣传苏州文化,被文坛誉为"陆苏州"。2005年7月9日逝世,享年77岁。  相似文献   

18.
正小说《美食家》问世后,"美食家"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朱自冶"这个人物形象,从此出名。朱自冶是苏州人。为什么在苏州,能诞生美食家?因为,苏州的美食文化,自古积淀深厚,是美食家成长的温室和摇篮。富足,是这座城市的特色,也是人们尽享美食的基础。"毗邻大海,襟带江湖",是苏州的交通优势;"鱼米之乡,经济富庶",是苏州的物质资源。谚语说,"苏湖熟,天下足。"范成大《吴郡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全国,令我想起了已故的唐振常先生。唐先生是横跨史学、文学和传媒的大才子,也是沪上有名的美食家。  相似文献   

20.
韩艳 《神州》2012,(22):38-42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简短的美食节目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窘境,创造了深夜的收视纪录和万人空巷般的追捧,和片中令人垂涎的美食一样,这部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并持续发酵出各种版本,让人在回味中捧腹、怀念和寻找。而这也让各地"美食达人"们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