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味杭州     
「食,色,性也」孟老夫子将食放于性之前,足可说明食之重要性.杭州的美食,以清爽,秀美著称,这里的食物特点都来自于杭州人的生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的美不仅在于风景,这里的美食也有着水乡独有的文化情趣,一道「宋嫂鱼羹」竟然有着一段温情的传说. 杭州食物之好,绝不完全在于它的好看,就是很普通的原料都能做得很到家.《云乡食话》中内收“小葱拌豆腐”,说豆腐的色与香:“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这是杭城人家很普遍的家庭菜.  相似文献   

2.
正美食家有两种,一种是"美食"者,核心是"美",重感觉,重心情;一种是"食美"者,核心是"食",重实践,重味觉。前者是人文思维,他们写到美食,能联想人与社会;后者是技术思维,他们涉笔美食,能说清美食的源流与特色。陆文夫属于前者,所以他的文章,很少直接描述或评判食物。但他会用美食思维,去思考人类的生存与活动。比如文学创作。作为名作家,陆文夫写过不少文章,作过不少演讲,以此传达创作经验和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竹,袅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有"梅松竹"岁寒三友之美称。我国古今语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大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除观赏外,还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美食,可制成笋干或罐头等。  相似文献   

4.
<正>读菜谱犹如读碑贴,不必动手,也用不了破费,却尽可虚拟挥霍、极致挥洒。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伴"晚来天欲雪",让我"读得一部饮食经,过却一场美食瘾"。遇上奇葩——炒羊肉丝。做法如下:"与炒猪肉丝同。可以用纤,愈细愈佳。葱丝拌之。""纤",芡粉。俗名豆粉为纤者,即拉船用纤也。因治肉者要作团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腻,故用粉以牵合之。《随园食单》中用纤经典,莫过于"鳝丝羹"与"鸭糊涂"。前者今犹  相似文献   

5.
<正>冬日里吃糕点,是一种享受,还有几分"童年盼过年"的回味。作为美食的轻骑兵,糕点既可立马充饥,又可驾轻就熟,行茶道,上酒席。难怪苏州人要把糕点叫作"点心",送到口中,吃到胃中,而情趣与滋味一直点到心中。糕点大致分两类:麦类的面点与稻类的米点。"麦,芒谷。"一个"芒"字表明"麦"的特点在于有颖,  相似文献   

6.
想要烹调出美食,必须要懂得烹调之道,于是,就有了食谱,食谱里说的就是烹调之道。可以说,食谱是烹调之道的集大成者。尤其是在古代,许多文人既有过人的才华,也喜欢美食,于是,许多文人就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喜欢动笔写下阐述美食的烹调之道的食谱。南朝时期的浙江余姚人虞宗就是一位喜欢美食的文人。虞宗做官的时候,有一次,皇帝向他问起烹饪的秘诀,虞宗对答如流,皇帝听得喜不自胜,就重赏了虞宗。虞宗写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句俗语叫“拼死吃河豚”,吃鱼吃到不要命的份上,可见河豚有多鲜美。世界上吃河豚吃得最凶的是邻国的日本人。日本人对待河豚,如美食、如美女、如自己,食之有道,食之有昧,更食出一种文化,—种意味。我在日本生活了18年,吃过不少次河豚,这次应了杂志社的约稿,又数次大块朵颐这道名菜,不仅对河豚了解多多,  相似文献   

8.
《旅游》1998,(11)
吃可谓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无论是平头百姓或是身处显位的要人都无法拒绝美食的诱惑。有些爱吃会吃的朋友甚至不远千里去品尝一道地道的美食而乐此不疲。我也是个爱吃的人,虽不敢说很会吃,但却常与朋友们一起探寻美食之所在。近日我又觅见一处食友们的乐园。步入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商场地下一层的小吃街,未见其形便先闻其声。一条长70米清澈见底的小河贯穿干整个小吃街,涓涓的流水声引领着我仿佛进入了桃园仙境。置身于这古朴自然的氛围之中,不曲自主忘记了自己身处闹市,而颇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悠然感受。正当我沉醉其中时,一阵诱…  相似文献   

9.
近日观佛山博物馆藏一卷《洪穉存先生夏令食单》,书体奔放率意,后有民国时期南社及广东籍文人数段题跋印章,殊为可观。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观之,为百花争妍;以题材论,美食本身就是一门附庸风雅的艺术,如袁枚之《随园食单》,自面世后一直为文人墨客所传诵乐道;立足于文献价值来讲,此食单为南社文人蔡守所得并视为珍宝,并请众文友题词作跋,记录了书画界一段风雅往事。  相似文献   

10.
正古称"为楚有才",梁启超先生说"湖南之士可用,湖南之长在强而悍。"长沙可以说是游人的福地,更是吃货的福地。长沙是一座舌尖上的城市,长沙人爱吃、好吃,能从美食中找到生活的快乐与满足。作为一座舌尖上的城市,这是一个被美食包围的城市,热爱美食的吃货是怎么也不会忘记它的。百年老店中寻真正美食南方爱吃辣的地方有不少,俗话说‘贵州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  相似文献   

11.
秦志军 《旅游》2004,(5):7-7
曾看过一本介绍欧洲美食的书,里面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欧洲美食,与历史同韵。” 除了中国美食之外,最让人嘴谗的就是法国美食了。巴黎是世界的美食之都,大厨师的地位等同于富豪名流,备受尊崇。法国美食,也可以说是欧洲美食,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许多餐厅都拥有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法国精致美食的代名词——Fauchon餐厅的第一家店开于1886  相似文献   

12.
在食家眼里,小吃犹如一篇小品,短小精致,要而不烦,把玩在手,回味无穷。四季美汤包就是这样的美食小品。自问世以来,即以皮薄肉醇、汤汁鲜香、油而不腻见长。闻之沁心,观之悦目,食之可口,在武汉三镇驰名至今,久盛不衰。每逢节假休憩之时,逛街购物的市民会信步来到四季美汤包馆,小歇片刻,点上几笼汤包,佐以香醋姜丝,与亲朋好友慢慢品尝,洵为都市生活之一大快事也。  相似文献   

13.
旅游情报     
正爱吃的天性无处释放?你需要一场香港美食之旅爱吃是一种天性,那种由美食带来的幸福感会从舌尖蔓延到大脑,带着治愈人心的魔力。想要彻底释放自己的爱吃天性?那就来集特色美食之大成的香港吧。香港真正诠释了"美食无界限"的真意。在这里,无论是米其林星级餐厅、缤纷独特的环球料理亦或是街边小吃都有其忠实的拥护者,中西融汇的美食分分钟挑逗你的味蕾。今年除了"旧城中环","深水埗"特色街区的美食地图也将打开,现在就跟随香港"Fun享夏日礼"的脚步,探寻隐藏在香港街巷里的美味吧。  相似文献   

14.
曾静 《中华遗产》2010,(2):98-105
食在中国,中国历来是美食之邦,“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古代,要论吃的排场,自然非皇帝莫属。但皇帝能吃到的不见得是最好吃的。因为对皇帝而言,吃饭被加上了太沉重的形式,深宫大院一人独享恐怕也没有了吃的心情,以至于乾隆皇帝到孔府,吃到豆芽和臭豆腐,觉得简直是人间美味。  相似文献   

15.
正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存在让餐饮美食和人类生活更加精妙多彩。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系统展现了我国周朝时期国家管理机构设置、官职职责分工体系。其中有"盐人"这一官职,职责为"盐人掌盐之政令",当时国家所有事务需要的盐都由"盐人"统一调配。约2500年前,周王室因不同事务而  相似文献   

16.
正苏轼被贬至岭南时曾写过一首诗(节选):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藷芋,荐以熏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这首诗描述了他对岭南饮食的见闻感慨。一代文豪也可算是位"食家",喜欢吃猪肉,还发明了东坡肉。但到了岭南,五天吃一顿花猪肉,十天才能吃一次鸡粥。猪与鸡很少有得吃,但是熏鼠肉和烧蝙蝠倒是可以顿顿有,从刚开始听到"蜜唧"就觉得恶心想吐,到后来连海鲜、青蛙都可接受,东坡先生对岭南的饮食也是越来越习惯了。诗中提到了许多岭南特色"美食",已经足以让人惊讶,其中还有一种"蜜唧",它又是何种美味呢?其实是指刚出生还没睁开眼睛、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2010,(8):86-91
参观上海世博会,美食当然不容错过。一些有美食传统的国家,也无一例外地把他们的美食带到了上海世博会。Follow me,带你一个不落地吃遍各国美食!  相似文献   

18.
刘凤英 《风景名胜》2021,(4):0300-0300,0302
贵州地处于西南内陆,在历史漫漫长河下构建了独具有自身特色的美食文化。贵州美食丰富多彩,拥有巨大潜力,是当下贵州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文化不可或缺、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在美食文化大力渗透社会的当下,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探索,寻找一条适合于铜仁地区特色美食之米豆腐的发展道路,并对其在当今情景下的创新与传承方式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古时请客人宴饮称礼食,官员聚餐称会食。《史记·淮阴侯列传》说:"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这是打胜仗聚餐。《新唐书·裴宽传》载:"宽兄弟八人,……于东都治第(盖宅子),八院相对,甥侄亦有名称,常击鼓会饭(聚餐)。"当时官场宴请和聚餐是常态。唐柳宗元《盩厔县新食堂记》记载此事:"……,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始会食也。"这时柳宗元在蓝田县做县尉,此堂记是受请托之作。食堂是唐官府宴饮就食之所。唐官场  相似文献   

20.
正美食,基点在"食",重点在"味",升华点则在"美"(审美)。江南水乡,计划经济年代,农村赤贫。我的童年家境与成长的蜕变(成为"城里人"),注定了我对美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纠结:既自卑,又自恋。过去的生活实在,撕日历过日子;家味真诚,看菜下碟。"食材"匮乏时期,"吃上"就是幸福,而今凝结为"乡愁",别是一般滋味。大头菜肉丝汤苏州洞庭东太湖边,大头菜种得茂盛且滋润。那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