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阳文史》2015,(2):10-11
<正>省府路,东头和西头分别与南北向的文明路、忠烈街和中华中路相交;富水路从中穿过,将省府路分成上下两段,下段路面和城里其他街道一样是柏油路,而上段路面还保持着70年前的石块"高级路面"的原貌。这条500米长的街道,自明代以来一真是贵州全省的行政中枢。明成化十年(1474年),贵州巡抚宋钦在此建巡抚都察院署,清代在此增设"抚台"、"抚军"、"抚院"衙门。清顺治十八年(1661  相似文献   

2.
王远昌 《旅游》2009,(10):70-70
平江路是老苏州的一块底色。不仅有千年古河特有的温润,还有江南巷弄散发的厚重气息。 平江路纵贯苏州市东半部的平江区.南北走向,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北端临近拙政园,南眺网师园,全长1606米。说是一条路.其实是一条不能再窄的巷,一条苏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早在南宋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东半城的主干道。  相似文献   

3.
华中里     
华中里的位置和里份布局华中里紧挨江汉路上最繁华的中心百货商店和璇宫饭店。东北为江汉路(原名歆生路),东南为江汉一路(原名歆生一路),西南为前进五路(原名济生五马路、府东五路、宪政五路),西北为江汉二路(原名歆生二路)。里份中有纵向巷道三条,其中一条通江汉路和前进五路;横向巷道两条,均通江汉一路和江汉二路,总长1200米,各宽3~5米。里份共有150多栋二层楼的砖木结构楼房,是20世纪20年代武汉规模最大的里份之一。华中里由上海联保水  相似文献   

4.
与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环秀山庄,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前夕向社会开放,此前这里一直为苏州刺绣研究所使用。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古城内景德路,占地0.2公顷,系五代广陵王钱元琮“金谷园”故址,宋时为朱长文“乐圃”,清代尚  相似文献   

5.
<正>苏州博物馆展出有一套民国时期的五路财神出巡仪仗民俗小摆件,表现的是农历正月初五五路财神出巡仪仗的场景。民俗小摆件,旧时苏州人称小摆设。清顾禄《清嘉录》:“好事者供小财神,大不逾尺,而台阁几案、盘匜衣冠、卤薄乐器、博弈戏具什物,亦缩至径寸,无不称之,俗呼小摆设。士女纵观,门栏如市。蔡云《吴歈》云:  相似文献   

6.
白发平江     
正江南有一首著名的民歌《姑苏风光》里唱道:"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哎呀哎哎呀,哎呀两处好风光。"听着听着,突然发现,写歌词的人似乎忘了,苏州除了山塘街,更有平江路。这条主干道全长不过1606米的老街,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早在北宋徽宗年间,朝廷擢升苏州为"平江府",直至朱元璋打败张士诚,改"平江"为"苏州",这就是当地老话说的"先有平江路,再有苏州府"。  相似文献   

7.
<正>陆文夫,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苏州杂志》主编兼社长。五次获国家级文学大奖。第一位被授予"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的中国作家。中国"小巷文学"开创者,"美食家"一词的中国首创者。因一生描写苏州生活、宣传苏州文化,被文坛誉为"陆苏州"。2005年7月9日逝世,享年77岁。  相似文献   

8.
<正>南京鼓楼广场东面的进香河路前,有座高约100米(有说60多米),周长5公里左右的小山岗,北依台城,紧邻玄武湖,因山势似鸡笼,春秋战国时,人们即称其为鸡笼山。后来据说南朝齐武帝萧赜一次去钟山游猎,行至湖上,始听见鸡鸣,于是就将此山命名为鸡鸣山;也有说明初因在山下建高等学府国子监,取"晨兴勤苦"之意而命名为"鸡鸣山"。尔后在东麓建寺,名  相似文献   

9.
惠兴路拾遗     
周经华  郁建平 《古今谈》2000,(2):79-80,46
惠兴路,南起解放路,与青年路相对,北至仁和路。路长264米,路宽9米,两侧人行道宽狭不等,初为砂石路面,1948年改铺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10.
德润里     
德润里的位置和建成时间及其开发商德润里位于汉口"模范区"的中心地带,东北面临云樵路(今黄石路),后来路的对面建起了基督教荣光堂;东南为吉庆街;西南为崇善路和汇通路,路口有榆荫里;西北为铭新街,街对面是鼎丰里。德润里主巷道为东南——西北走向,长80米,宽4米。垂直于主巷道有6条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路是贵阳一条南北向的小巷,因清代在此设粮道衙门,故叫粮道巷。后来因做棉花生意和弹棉花的人集中在这条小巷,改名为棉花街。1940年改名都司东路,1941年在原粮道衙门地址上建贵州科学馆,此小巷改称科学路。科学路长约200米,但是原粮道衙门,占地较宽。民国时期,贵州省政府的机关报《三民日报》、《民国日报》、《新黔日报》3家报馆均设在此条路上。  相似文献   

12.
《江淮文史》2010,(5):177-177
<正>马鞍山路支行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年轻的支行,与皖能大厦比邻。该路段素有"金融一条街"之称,几百米的范围内分布了工行、农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徽商、光大  相似文献   

13.
<正>天下陆氏出吴郡"朱张顾陆"自古以来就是吴地(今苏州)四大姓,四姓门风大体是"张文、朱武、陆忠、顾厚"。陆氏是由战国时期齐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已得姓。始祖通之子陆发有二子:万、皋。长房陆万生子陆烈,西汉高祖时为吴县(今苏州)令、豫章都尉,深得吴人爱戴,卒后葬于今苏州西部胥屏亭,陆氏族人举族南迁至吴郡,  相似文献   

14.
赵洪容 《风景名胜》2008,(10):118-118
游园之留园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2.3公顷,可分为东、中、西、北四部分。东部厅堂华美,重园叠户;中部山明水秀,古木蔽空;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园中众多的太湖石峰形态各异,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1月,笔者在苏州市煤气公司(五卅路同益里内)发现3块太平天国苏州妇女死难碑,经考证,3碑为同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李鸿章在灭亡太平天国后,为笼络当时苏州人心而制.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反应了太平军攻入苏州后,有损害妇女利益的不良行为.这3块碑当时砌在煤气公司办公室的墙壁内,离碑1.5米处有1口井,另还有清代石门柱、石柱  相似文献   

16.
苏州依水而缘,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此,苏州的老弄堂,也无不例外地成为了苏州流水生活中的一个依附或停顿。同时,这也注定了苏州的老弄堂,要比江南其他城市的老弄堂多了一份如水一样的轻柔与舒缓。所谓性格决定生活方式,正是苏州老弄堂那份与生俱来的舒缓,才孕育出了姑苏城的悠闲、恬静的生活节奏及苏州人精细、柔和、淡雅的处世之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苏绣之精致、园林之幽雅、评弹之细腻、昆曲之柔美、檀扇之轻盈;才有了花乌风月、倜傥细腻,柔情与蜜意相融的"天堂",才有了亭、园、塔、桥所相映而成的那份画意诗情以及寒山寺久久回荡的钟声。如果说姑苏城的慢调性格是由流水萦绕而成的话,那么一条条掩映在小桥流水中的姑苏老弄堂,便是慢调苏州的一个被浓缩了的城市表情。  相似文献   

17.
合群路,夜夜无眠。这条六七百米长的街道,是贵阳人夜生活的一个标志。而在王小朋眼里,热闹的合群路夜市是一幅画。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4,(2)
<正>《蓬蜗录》作者为元末明初苏州文人卢熊。卢熊(1331-1380),字公武,祖籍南昌武宁。洪武八年(1375),因荐授工部照磨,迁从仕郎、中书舍人。洪武十一年,除兖州知府。十三年,因"簿录刑人家属"受牵连而死,高逊志为撰墓志铭~①。但是据叶盛《水东日记》、王鏊《(正德)姑苏志》及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等文献的记载,卢熊因上疏言兖州官印误"兖"为"衮",开罪于朱元璋,因  相似文献   

19.
吴郡登科题名牌系宋代苏州进士题名碑.碑长1.80米,宽0.90米,厚0.22米,青石质地.碑额字体为篆字,碑文字体为正楷.碑阳系宋人题刻,共刻有从北宋端拱元年(988)至南宋绍兴十五年(1146)244个苏州登科进士姓名(见拓片).碑阴为元人所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府书《平江路重修 苏州儒学记》.此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一、疑难考该碑系碑阳、碑阴双面刻.如刻于同一时代,这并不奇怪,因为“双面刻”古来就有之.但为什么碑阳为宋刻,而碑阴为元刻?这是本节试图说明  相似文献   

20.
阅读留园     
佚名 《旅游》1995,(11)
留园,是与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齐名的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坐落在苏州阊门外。占地30亩。它与颐和园、避暑山庄不同,系典型的宅第园林,初为明代万历年间做过太仆寺少卿的徐泰时所建,清乾嘉年间为刘恕(字蓉峰)所得,因其姓俗称刘园,同、光年间归昆陵盛康,太平天国时,大火烧了周围所有的房子,唯园留之,因而谐刘园之音而易其义,改名为“留园”。留,留存之意也。 做为私家花园,留园集住宅、家祠、花园为一体,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中的精华,虽400年沧桑,几易其主,属兴属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