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山尊  听澜 《纵横》2014,(10):37-40
今年是著名戏剧导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欧阳山尊先生诞辰110周年。在中国话剧史上,欧阳山尊是继第一代话剧艺术家之后承上启下、地位独特的戏剧家。他经历过30年代上海的左翼戏剧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戏剧运动,还经历了北京人艺的创建和新时期戏剧变革,一生导演了50多台大型话剧。本期,我刊特别约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副馆长刘琳(笔名听澜),将十年前就北京人艺创建问题采访欧阳山尊先生的录音整理发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2.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周恩来就提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专业话剧团体,很有必要。"他问北京市委书记彭真:"这个团体你们要不要?"彭真立即表示北京市肯定要,又表示:"这个话剧团可以叫做‘北京艺术剧院’,但是全国都已经解放了,我认为再加上‘人民’两个字为好。"于是,彭真在和周恩来商量以后,正式确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名称。  相似文献   

3.
正洪深(1894~1955年),我国早期电影导演、剧作家、戏剧批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1928年,洪深将从西方舶来的以对话为主的新型戏剧样式正式命名为"话剧"。话剧这一新型戏剧样式从此在中国得以正名,并在此后的发展中展示了自己的辉煌。1937年初冬,洪深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二队,经过南京、徐州、开封、郑州等地后,来到了汉口。  相似文献   

4.
《茶馆》     
《神州》2007,(5)
胡絜青谈老舍的《茶馆》在老舍诞生80周年纪念演出会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老舍的话剧《茶馆》的第一幕,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次演出之后,观众和剧院的导演、演员一致要求  相似文献   

5.
阿庚 《文史精华》2007,(12):52-58
中国话剧是舶来品,自1907年一些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在东京演出《茶花女》为滥觞,至今已经历了百年风雨,数度辉煌。话剧老演员阿庚撰写的《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华诞》一文,回顾了中国话剧在民主革命、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介绍了许多优秀剧目和著名剧作家、导演、演员,并对话剧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地,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一、贵州的第一出话剧《维新梦》及其影响话剧艺术登上贵州戏剧舞台,是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907年,旅日的中国留学生在东京组织“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夭录》(《黑奴恨》和《热血》(原名《杜司克》)等剧,成为中国人演出话剧之始。同年,春阳社在上海演出《黑奴吁夭录》,上海成为新剧(话剧)在中国的发祥地。贵州的话剧活动,便是在上海的直接影响下开始的。1912年,达德学校校友聂正邦、王慎余、朱练甫朱冠山等人,从上海回到贵阳,他们带来了新消息、新风气。一次,与省内校友周杏村、朱梅麓、包百■、熊梦周等人…  相似文献   

7.
SHOW     
《世界》2012,(5):187-187
1日~5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纪念演出《日出》将继续在首都剧场上演。跟随陈好、程丽莎两位实力派女演员全新塑造的“陈白露”,观众将会看到那个年代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并体会到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票价为40元-680元。  相似文献   

8.
刘云  晓雄  涓迅 《百年潮》2007,(6):41-46
20世纪50年代末,在中国的话剧和京剧舞台上,上演了同题的剧目《八一风暴》。前者由刘云、余凡、雪草、张刚编剧,江西省话剧团演出;后者由张家口市京剧团根据话剧改编,两出戏轰动全国,接踵上演,传为美谈。两剧的上演,一则将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戏剧艺术形式成功搬上舞台;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2015,(5)
<正>2015年5月初,北京交通大学的原创话剧——《茅以升》的演出团队将奔赴陕西西安,进行新一轮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的演出。北京交通大学团委副书记兼话剧制作人安志强向记者讲述了话剧排演背后的故事。修桥者炸桥话剧以老年茅以升的科普演讲为序,通过剧中老年茅以升对自己一生的回忆拉开了他辉煌人生的大幕。"立志求学、倾情造桥、挥泪炸桥、精勤育人",话剧以时间为脉络,利用不同时空交错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话剧的开始 ,较公认的说法是 :190 7年 2月 ,由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组织春柳社 ,并演出了欧洲名剧《茶花女》。其实 ,西洋话剧进入中国 ,比此时间要早许多。话剧是舶来品。中国最早出现话剧是 19世纪中叶的上海。 1850年 ,在开埠不久的上海英租界 ,出现了以欧美侨民为成员的业余话剧团。 1850年 12月 12日 ,首演了话剧《势均力敌》与《梁上君子》两个剧目。当然 ,当时演员全为欧洲人 ,演出场地也甚为简陋 ,是在一个废弃的货栈里。之后数年 ,爱好话剧的欧美侨民将两个话剧小团体合并 ,组织“A·D·C”剧团 ,当时叫做“西人爱美剧社…  相似文献   

11.
南通以“话剧之乡”著称,“五四”以后,涌现了赵而已、钱千里等戏剧表演家。要忘记还有一位卓越的演员。江村生于1917年6月,从14,他就参加了南通最早的话剧新民剧社。1936年,他考上国第一流的国立南京戏剧学校,曹禺、叶圣陶、陈白尘等著名家、戏剧家的指导,奠定了厚基础。毕业后,他被全国第一话剧演出团体上海业余剧人录取,与宋之的、赵丹、陶金等名家共事;嗣后,他又加入了沫若为团长,聚集了史东山、里、舒绣文等一大批优秀的编演员的中国万岁剧团。可惜的是,江村仅仅27岁便魔夺走了生命,短短的六七年获得的成就,足以使后人钦佩。精湛表演被…  相似文献   

12.
1947年2月初,欧阳予倩先生率领上海新中国剧社数十名团员来台北演出。台湾文艺界及广大文艺爱好者,如久旱遇甘霖异常兴奋。关于他的传说不胫而走,有的说欧阳先生曾是京剧名旦之一,后来改行致力于话剧事业;有的说欧阳先生曾到日本东京专演进步话剧的筑地小剧场进修过;有的说:欧阳先生抗战期间带领剧团巡回进行救亡演出,一次翻车受了重伤。大概是台湾戏剧界同仁大都有过辛酸经历的缘故,对既是中国话剧界泰斗,又有着曲折的艺术生涯的欧阳予倩的来临,寄与了更多的关爱,更大的希望。谈起台湾的戏剧,一幕幕幼时的记忆浮现眼前。我上…  相似文献   

13.
正英若诚(1929-2003),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译有《茶馆》《奥赛罗导演计划》等著作,并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等经典名剧,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戏剧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等职。1980年,51岁的英若诚第一次出国。先去伦敦,又去美国访问了几所大学。他是陪曹禺  相似文献   

14.
1962年冬的一个夜晚,北京首都剧场座无虚席,阵阵热烈的掌声回荡在剧场的每个空间。那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骆驼祥子)演出刚结束。激动的观众被北京“人艺”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深深感染,尤其是女主角虎妞,因其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舒绣文出神入化的表演,使观众大饱眼福。大幕落下,观众纷纷站起身,边鼓掌边在谢幕的演员中仔细寻找“虎妞”。他们哪知道,此时的“虎妞”正昏倒在幕后同伴们的怀里。长期过度疲劳的排练和刚才全身心投入的演出,导致她严重的心脏病复发。此刻,她牙关紧闭,脸色灰白,对四周没有一丝反应…  相似文献   

15.
舒绣文,中国杰出的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第一位女配音演员。抗战时,她与张瑞芳、白杨、秦怡被誉为重庆话剧"四大名旦";当时有一种说法:论漂亮,秦怡第一;论演技,舒绣文第一。她在话剧《骆驼祥子》里出演的虎妞,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塑造的"抗战夫人"王丽珍,在著名动画片《小猫钓鱼》中为"猫妈妈"的配音等,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作为舒绣文唯一的儿子,舒兆元直到母亲去世后,才知道自己一段特殊的身世。与母亲的情感,由此也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红旗歌》是华北大学文工三团在建国前夕代表解放区文艺战士向全国首届文代会献礼演出的大型话剧,当年获得很大成功。在北京公演后又到天津下厂巡演出。后来上海演出此剧达140余场;南京也大大突破了该地话剧演出的售票纪录;以后兰州、重庆等大城市也相继上演。通过此剧的创演,使三团一批年轻同志奠定了毕生的创作道路,结下了终生难以割舍的情缘。参加红旗歌的演出,可以说是我艺术生命历程中的黄金年龄段。受命写完团史资料交卷后,一种缱绻的幸福感、欲罢不能。执笔又写此篇,献给亲爱的祖国庆寿,纪念红旗歌首演50年。暂留老区完成新任务19…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人艺的小剧场里,演员们正在排练话剧《有一种毒药》。“我的话剧第一次能在这里上演,总觉得是天意。父亲在天有灵给我加油!”在戏剧大师曹禺逝世10周年之际,他的女儿万方推出了自己的首部话剧,是为纪念。  相似文献   

18.
任明耀 《古今谈》2004,(4):14-17
我年轻时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法国学专家、翻译家、戏剧家、作家李健吾教授当时风华正茂,为我们开设外国戏剧课。他不但讲课生动,理论联系实际,课外时间,还常带领我们去上海剧专观看话剧演出;或去电影摄影棚参观名演员的现场表演。这些活动,使我们增长不少戏剧实践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从话剧《一个和八个》说起埋头于教学工作的我,在2006年4月里的一天,见到了中国国家话剧院的青年导演韩杰。这位在我父亲郭小川过世以后才出生的年轻人,居然已经用了五年时间雕琢修改郭写于1957年的长诗《一个和八个》,一心要把它搬上话剧舞台。为此他几次辞掉执导外国话剧的机会,使这部话剧成为他的导演处女作。他说,国家话剧院应当是中国的名片,迄今演出的却多是外国剧目,他希望《一个和八个》能够成为国家话剧院的保留剧目,成为中国的一个经典悲剧。长篇叙事诗《一个和八个》恰巧也是我最珍视的父亲作品,相比于他的《甘蔗林—青纱帐》《…  相似文献   

20.
难忘蔡博     
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我感到欣慰的是,有幸将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大家族——宋氏家族和蔡氏家族搬上了舞台和屏幕,先后推出了话剧《母亲》、话剧和电视连续剧《向警予》《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等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