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暑期的行程里本来并没有一个叫"久吉"的苗寨,甚至也没有剑河之行,我和孩子最初只打算回老家去接她母亲。之前,她母亲因为回故乡支教,已于半月前跟几个朋友先行去了。她来电话说,他们的活动已经结束,与她同行的朋友也都回来了,只有她还继续留在老家等候我和孩子去接她。按我原本的心思,我只想借机在老家多呆些时日,一来那时湖南正值暑期高温天气,而凉爽的贵州乡村则正适合我们度假;二来我也想带孩子多在故乡感受一下乡村生活……所以,实际上最初我们哪里也不想去。  相似文献   

2.
我和西宁祁晓峰老师去格尔木是去年5月份的事情了。那时,季节已进入夏初,但青藏高原仍是一片洪荒,遒劲的风从车窗外钻过来,落在人身上感觉还有些冷。一个个的朝圣者从我们的视线里一闪而过,我的心一次次地被撞击着,这撞击的力量让我战栗的同时,也在心中沉淀。尔后,我感到了一种仿佛是从来也都没有过的沉重。这沉重来自于我对朝圣的一种理解,是生命对于生命的一种无声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金陵客 《旅游》2012,(11):26-31
呈坎村在众多的徽州古村落里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不可多得的古村。我最早去呈坎村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徽州古村落几乎还没多少人光顾,去往呈坎村的路也不是很方便,记得中途倒车几次后才进入一处青山翠竹里,拐了几个弯才进入相对平坦的村子里。当静谧古朴的一大片徽州老房子呈现于眼前时,路途的艰辛也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相似文献   

4.
黑蝴蝶     
正"哟!那在干嘛呢?怎么那么多人,咱们去瞧瞧啊!"爱凑热闹的好朋友如画指着班级门前一大群人对我说。那时,我们正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闲逛,见到好多人在那凑热闹,便走上去瞧了瞧。人群中间是我们班有名的调皮鬼嘉伟和一只受了伤的黑蝴蝶。"那只蝴蝶出啥事了?"我问身旁的文静,只见她一脸厌恶的表情,也不知道怎么了。文静告诉我:"刚才嘉伟看见这只蝴蝶在教室门口徘徊,就用扫把将它打了下来。""哦,看来它还没有死呢!"如画说。我看见这只黑蝴蝶的翅膀还在微微颤动,嘉伟一边将手  相似文献   

5.
南京梧桐     
我老觉得,一个城市没有树,便如丢失了灵魂般,再没有了活力,吸引不了人。和水一样,树也是城市里不可少的活物。曾经去过深圳。车行驶在深南大道上,我的眼光一直被行道树吸引着。那时正值夏日,路两边尽是密密满满的树木,你可以想象得到那是怎样的浓郁和阴凉啊。我认得的树不多,不过可以猜测,诸如榕树、木棉、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段略带伤感的回忆。但也很有趣。 我的家乡在离城市不远的地方。小学毕业那年,我13岁,还没有见过城市。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图片,不知道城市是什么样子。对城市的认识,是从一个比我年纪还小的小叔子那里听说的。他在汉口当了短暂一年的学徒。我总爱问他,汉口是  相似文献   

7.
陈威 《百年潮》2013,(10):62-63
在六卷本《胡华文集》出版之际,我想起胡华老师在临终之前,当时在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的滕文生、董宏和我几个老同学一起去看望他的情景。在他简朴的书房兼卧室里,他讲了一些鼓励我们的话。谈到病情时,他说,自己并没有多大不适的感觉,也不感到疼痛,但已确诊是肝癌,准备做手术。那时他牵挂不已的是50卷《中共党史人物传》余下6卷的未竟工作。他还深情地说,按照他的身体状况,原来  相似文献   

8.
峨眉写意     
田瞳 《丝绸之路》2014,(3):64-68
南国芭蕉 从大西北到南方去,最先看到的是南国芭蕉。 在北方,芭蕉是极少见的植物,偶尔有一两棵,当作点缀风景的花草栽培在花圃里。我少年时在中原家乡见过几回,看着有点像院子里栽的美人蕉。那时我小,十一二岁,芭蕉和我的个头儿一样高。后来我到了大西北,就再也没有看见过芭蕉了。  相似文献   

9.
画家苗地长我几岁,前几年已经办了离休手续。我也退休在即,非得找他要一张画不可了。 40年来风里雨里,我们在一个单位工作,几乎天天见面,原以为相处的日子还长着呢,索画的事何必着急。看来在阳世间要办的事,最好不要拖到阴间再去补办,到那时也许因地址不详,未必能找得到他。于是同他讲了,他马上拍胸脯:“那还用说?我一定给你一张我最得意的画。咱俩还有什么说的。”拍拍屁股,他骑着自行车就溜了。看那背影,当然没有30年前那么麻利,甚至连背也有点驼了。岁月不饶人哪!当年我们在青年团一起筹备个联欢会或舞会什么的,他可是个活跃分子,很多女…  相似文献   

10.
“还在政府发布安置茨冈人的决定以前,我就说服了我们部落集中住在农庄的一个地方,我自己很快又离开那里去寻找我的家人。那时我这条船还没有停靠在你们的河岸上呢”,布杜莱苦笑着,把这些全讲给瓦尼亚听。“现在,我们那些亲戚和别的茨冈人每月都给我写信。他们骂我,要我到他们那里去。但是,离开这里,我能到哪里去呢?现在,这里是我扎根的地方……”布杜莱只有对他,自己唯一的听客,才敢稍稍打开自己心灵上的窗子。瓦尼亚瞪着两只黑眼睛,听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1.
下雨时节     
下雨时节,想起了爷爷。没有爷爷的日子,如同没有了花儿的花瓶,空虚而寂寞。可是,花瓶里的水依旧清澈如水晶般,倒映着花儿的影子,即使花儿不在了。我的心也如水晶般,透亮,清澈,虽然没有了爷爷,但还能折射出他的影子。照片。是难忘的一刻。曾经想过没有了爷爷我会怎样活,但那时我没有真正体会到,这时我知道  相似文献   

12.
柳园渡口     
从我家到开封 ,要论垂直距离 ,顶多五十华里。但是隔河不为近。开封那时没有大桥。每年寒暑假 ,我都从柳园口乘船渡河。柳园口没有固定的船码头。黄河水在大滩里随心所欲奔来撞去 ,渡船就得依着它找寻靠岸之处。每次过渡 ,都要赶码头 ,等渡船。好不容易上船了 ,还得在大河里游弋几个小时。你着急也没用。等船次数多了 ,慢慢就习惯了。趁此机会 ,可以好好欣赏母亲河的景色 ,可以尽情沐浴强劲劲的河风 ,可以静听各色人的高谈阔论 ,可以随意揣摸待渡者的心态 ,更可以独自找一片干爽的净沙 ,去读读书报或者是云天雾地胡思乱想。那时各种商品都很…  相似文献   

13.
暑假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学校放假是一桩美事,即便是农村的学生,在假期里也是劳动少,自由愉快的日子多。但在我的学生时代,节假日和星期天大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那时生活普遍困难,农村里十有八家口粮不够,烧柴和煨炕的也很短缺,所以大家一年四季都在为温饱劳碌着,为生计奔忙着,就连我们十来岁的孩子,一遇到节假日和星期天,也经常去挖野菜,割草,拾骡粪,扫树叶,捡柴,挖蒿子,背渣垡……要干的活儿多得很。上中学后,便开始干繁重的农活了。那时农村以生产队为经营单位。加之没有手扶拖拉机之类的农用机械,农事显得格外费事和繁忙。每年学校放暑假,正…  相似文献   

14.
梦棠 《纵横》2004,(12)
丁玲生于1904年,卒于1986年。今年是她100周年诞辰。再算一算,她告别人世也快20年了。对于知晓和经历过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史,以及建国后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这段历史的人,差不多都知道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女作家丁玲。我上小学刚学会认字造句时,听到大人们在传说当时一件轰动性的新闻:从延安过来的女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小说得了斯大林文艺奖金。那时斯大林还没死,中国和苏联关系算很好。后来又听说,女作家还被邀请去莫斯科在电台上讲话。于是丁玲成了闯入我脑海里第一位现代作家的名字,比知道鲁迅、茅盾还早。我想以后一定要…  相似文献   

15.
一、我存心要做一点有意思的事一九三五年九月,我由贵州省立师范学校毕业。还在毕业前一个月,附小主任就给我说好,一出学校,就得去帮帮他的忙,上几节功课。那时,很想离开那颇为闹热的贵阳,一连给他几个“恐怕不能来”,但,课还是排定了。毕业后,带着刚刚受军训而削光了的头到附小去。第一天,我就没有感觉到十分浓厚的趣味。学生们很规矩,课堂秩序很好。上课的事,也给安排得妥妥当当,有进度表,有准备好了的补充材料,等等。总之,不要我化费一丝的力量。我就象一颗螺丝钉;若大的一架机  相似文献   

16.
(一) 知道武昌民族大道(即今民院路)这个名字,还是在大学录取通知书里。那时我人还未走出恩施山城,对民族大道没有丝毫的感性认识。只是由于1983年,我参加高考,被幸运地录取到中南民族学院(今中南民族大学),在学校录取通知书里,有一句很显眼的话,大意是说:从武昌火车站或司门口搭乘108路或15路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17.
奋斗到98岁的于光远,马克思有请,去了。1992年,我离开中国之前,到史家胡同拜访了他。这次见面,主要的话题是谈电脑。我也可算是新潮老头了,60岁的时候学会了使用电脑,而三四十岁的人大多不会。那时还没有Windows,也没有Internet,电脑只是用DOS来写文章。我极言电脑之妙用。光远历来对新事物感兴趣,听得很入神,不时赞叹。  相似文献   

18.
    
正9月20日多云"一起去飞……呜……一起去飞……"面对着积压如山的补充习题和课外作业,突然很怀念飞的感觉。飞的感觉是什么?是风拂过脸庞,那像是骚动的感觉。那是全身的自由,心也在这飞翔的路途中一起自由。可惜这只算是我的臆想吧,我没有如此飞翔过,也没有像老鹰一样,在天空鸟瞰这陆地,看今天的花开,明天的叶落。耳机里的声音快要醉人,仿佛歌者真的体会过飞的感觉……当我对那些数学题厌倦时,我就站着看向窗外,在那时,他们正好唱到:"在这里的每  相似文献   

19.
加藤 那时还没有想过创立新公司的事呢。 稻盛 我担心部下今后的出路。实际上,那时身兼董事的生产部部长青山政次为了试验烧制我设计的陶器部件的电气炉,去巴基斯坦了。他那边说要让我去做技术部长。青山先生也认为松风没救了,所以他向对方提出要求说:“如果和稻盛一起,我可以来”。他写信通知了我。我尽管觉得对不起周围的人,可是那边也好像人手不足,所以我说等我到了巴基斯坦争取把大家都叫过去。话是这么说,青山回来后知道了我要辞职,他说:“这还了得!”,后来他为我创建新公司到处奔波。(注:青山政次,出生于明治三十年,创建京瓷公司的策划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46年夏天,昆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暑假里,西南联大正在迁校,教职员和学生陆续分批北上。外面早就传说,联大学生一走,反动派就要下手,此前国民党宪兵十三团已调到昆明。作为妻子,我忧心忡忡,好几次催一多早点走,他总是说:“事情没有完,怎么好走?得把工作安排好,现在还没有人来接手。”我焦急地说:“人都走了,特务要下毒手,怎么办?”他笑了一下:“他要杀你,到了别处也一样杀。”那时,一些同仁趁此到国外去讲学,一多也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聘请,但他不想离开多难的祖国,说:“北方的青年也许还需要我。”7月11日早晨,联大最后一批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