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翻开史籍,魏晋南北朝之前,我们找不到过生日的记载,人们也没有"生日"这种意识。魏晋以后,陆陆续续有了生日的说法。入唐以后,唐玄宗以自己的生日为"千秋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此后历朝皇帝纷纷效仿,相沿成习。上行下效,百姓过生日、做寿的习俗也逐渐兴起。在中国文化史上,佛教的传入是一个大事件,它在很多方面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  相似文献   

2.
《文史博览》2010,(2):37-37
翻开史籍,魏晋南北朝之前,我们找不到过生日的记载,人们也没有“生日”这种意识。魏晋以后,陆陆续续有了生日的说法。 入唐以后,唐玄宗以自己的生日为“千秋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此后历朝皇帝纷纷效仿,相沿成习。上行下效,百姓过生日、做寿的习俗也逐浙兴起。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言为心声,他们的拒腐诗文也充满正气,流芳百世。 北宋包拯,庐州人,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民间都称他为包公。在他70岁寿辰时,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但第一个送来寿礼的竞是皇帝。皇宫送礼来的太监在礼品上面写道:  相似文献   

4.
这首习俗歌是摩梭人在小孩年满十三岁举行穿裙礼或穿裤礼的成丁仪式上唱的歌,一般由老年人和成丁的孩子演唱。新的一天走来了。粮堆高过阿东山;香醇的美酒喝不尽,酒坛深过阿纳海。老人唱:先唱三句“玛达达”,这是摩梭人的古礼。我们是纳木阿甲的后代,唱玛达达是我们的规矩。老人唱:积累起最好的美味佳肴,备办好丰盛的年饭;储存起清香甘美的桃梨,供奉在祖先的面前。新的月份象芬芳的花朵,新的年头象瑰丽的花园。念诵:过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年又一年,月份在前面引路,领来了新的一年。三十个吉详的夜晚,积累成月,十二个美好的月份,汇聚成年。夜…  相似文献   

5.
正一座古都,可说道之处定然颇多。历来写南京的书籍堆叠层积,在我目力所及,读过的六七种里,我以为,程章灿先生的"南京三书"应属上品。所谓"南京三书",包括《旧时燕:文学之都的传奇》《山围故国:旧闻新语读南京》《潮打石城》三种,原是程章灿为《凤凰周刊》撰写的历史掌故随笔专栏,汇集成书后很受好评,时隔十余年,南京大学出版社有意重版。前年,我读了《山围故国》后,甚是喜欢,写过褒扬的小评,于今再读新版《旧时燕》,喜爱如故。  相似文献   

6.
正"送灶",亦称"祭灶""祀灶""辞灶",是古城镇江民间流传极广、影响很深的一项祈求合家平安的传统习俗。旧时过了腊月二十,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着送灶了,同时也拉开了过年的序幕。送灶日通常定在腊月二十四,因为民间有一说法,叫"官三民四龟五鳖六"。官家、有钱人家一般腊月二十三送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腊月二十四日送灶是无疑的,否则就是另类的"龟"和"鳖"了。  相似文献   

7.
正旧时南京民间曾流传有一句顺口溜:"要做好衣裳,女金谷、男顺昌。"说的就是南京两家声名卓著的老字号服装商店——"金谷女子服装店"和"李顺昌西服店"。其中李顺昌的男式服装,以精工制作,款式时新,挺刮美观,高雅潇洒而驰誉当世。  相似文献   

8.
正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在民国时期赫赫有名,毁誉参半,被称作"布衣将军",也被称作"倒戈将军"。他的为人做事,常常不按常理,显得颇为另类。吴佩孚五十大寿,社会各界名流云集洛阳为其祝寿。冯玉祥是吴佩孚的部下,他送的寿礼与众不同,竟是一坛清水,别人送礼送的要  相似文献   

9.
旧时有名人避寿之说,就是在生日的那一天,主人要离家出走,不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这种风俗不知起于何时,清朝时已很盛行。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一书中,就载有才子袁枚两次避寿事。并写有避寿诗云:“到处探奇逢地主,避人做寿走天涯”。蒋介石也不能免俗,曾多次避寿,最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1936年去洛阳避寿,一次是1949年去台湾阿里山避寿。  相似文献   

10.
家礼"庶民化"是明代礼学的一大特色。此种情况的出现,除了"以礼化民"和"以礼造族"等社会因素之推动,尤有赖于地方社会多渠道、多层级的家礼传播:既有官方倡导,也有民间自为;既有礼书、礼图等文本形式,亦有士人示范、指导等非文本形式。本文利用现存的一些明代家礼礼书,结合明代地方志和文集资料,围绕礼书、礼图和演礼观习等家礼传播途径,揭示了家礼知识是如何"下渗"民间的。这一复杂的历史进程是以士人为主导、以学校为中心、以执礼为目标、以民间为指向的具有创造性精神的社会礼仪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旧时闽北顺昌县有个这样的习俗.小孩满月时.外婆或其他大人都要在其胸前戴上一副长命锁.也叫天官锁、寄名锁,意在去邪,保佑平安,长命百岁。天官锁不仅小孩佩戴.大人也佩戴.都是为了图吉利。在闽南.人们还可以听到有关佩戴天官锁的民谣:“天官锁,天官锁;孩子带,去邪魔;大人带,祛灾祸:老人带,寿数高。”  相似文献   

12.
《山茶》2009,(4):208-209
山东潍坊有鸢都之称,制作风筝的历史可溯至明朝初期。潍坊风筝旧时有民间、艺匠之分,民间者,用料、色彩和制作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做工不求精细,风格粗犷;艺匠风筝则制作考究,是富裕人家的玩物。  相似文献   

13.
西藏地方邮政——扎康,成立于藏历"水鼠年"(公元1912年)四月十九日。扎康发行的邮票,有称"雪岗"票者,有称"齐吉"票者,名称有点奇怪。国外的邮目更是怪,称之为"2/3T"和"1/2T",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不顺带介绍西藏旧时的币制,就很难说清楚。  相似文献   

14.
正开栏小语:古代君子有所谓"六艺",即六大人生修养(礼、乐、射、御、书、数),礼居其首;儒家学派也有"六艺",即六门必修课(诗、书、礼、易、乐、春秋),礼仍居其一。无论就个人修养而言,还是就国家治理、社会管理而言,礼都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特质之一。它对中华文明的产生、发展和延续,起到过关键作用。中国是尊崇礼义的国  相似文献   

15.
正提起夏琫瑛女士,老一辈六安城里的人都很熟悉这个名字,六安人称她为"淠水女杰",南京人称她为"钟山名士"。为缅怀夏琫瑛女士,今年春节刚过,我特意邀请我的同事高红卫一起,拜访六安市水务局的退休干部夏从儒老人。夏从儒是夏琫瑛的侄女,找她了解夏琫瑛情况最为合适。当夏从儒老人知道  相似文献   

16.
正"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春节是中国所有节日中最为隆重最具喜庆色彩的大节。旧时,南京官府、商家、文人雅士和民间在迎新春时,多选用采购一些吉利、喜庆的观果作为春节清供,配对或单独陈设于上席(香几)、案头、柜台、橱窗中,讲究一点的用红纸、金纸或红纸上贴金纸的纸条箍在观果的枝叶上,以为吉祥福瑞之象征,寄托长青永禄之良愿。老南京传统的经典的迎新清供的观果是:万年  相似文献   

17.
缙绅     
缙绅当然是旧时一个重要的社会层,是一个城镇的脸面或门神。但这群人离小孩很远,对小孩们无暇俯视;小孩也不懂得  相似文献   

18.
正旧时东北赶车人的土话中,一匹马套的车,当载重较大时,就要再加套上一匹马帮忙,这匹加套的马就是"拉帮套"。在婚姻模式里,也有一种"拉帮套",指的是已婚女子在本夫患病不能抚养妻儿、老人或家境极困难的情况下,另招一位男子来家共同生活,并由其负责供养本夫及全家,本夫仍是户主,那个男人无丈夫之名,却有丈夫之实,组成一个畸形的家庭。拉帮套,有的地区称"一个大嫂俩大哥"(吉林蛟河县)。本夫有"瞪眼王八""驾  相似文献   

19.
段子     
《环球人物》2013,(3):96
长寿秘诀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位老人在庆祝自己的百岁生日。记者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人说:"我恐怕得过3天才能告诉你。我现在正和两家广告公司谈判:一家建议我说是矿泉水,另一家则让我说是啤酒。关于品牌代理价格还没谈妥。"  相似文献   

20.
正南京有一位美食家,他就是自称"随园老人"的袁枚。作为清朝乾隆年间的才子,袁枚的诗文在当时可以数得上是江南之冠了,与京城里的纪晓岚素有"南袁北纪"之称。袁枚是一个寄情山水田园的闲适之人,辞官赋闲后,在南京小仓山上建随园,过着隐于红尘的悠游的生活。大抵爱生活的文人都好吃,袁枚也不例外,一本薄薄的《随园食单》记录了326种大江南北的美味佳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