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臻 《文物世界》2010,(3):28-33
<正>东汉时期墓前石兽中,有一些与雕造这些作品的石刻工匠相关的简单题记,如"缑氏蒿聚成奴作"、"刘汉所作师子""、孙仲乔所作羊"等;另有一些则刻铭于同一墓地其他建筑或墓碑题刻当中,如"孙宗作师子"等,为我们了解当时这些石刻工匠及石雕制作技艺的初步信息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2.
香山帮     
因为这些工匠大多生活在香山周围一带.这个香山不是北京城里携妻将子去看枫叶的香山,而是苏州西边毗邻浩渺太湖的一座小山.据《木渎小志》载“昔吴王种香草于此,遣西施及美人采之,故名”. 这不是武侠帮派,而是发端于苏州吴中的一个建筑学派. 为什么叫香山帮呢? 因为这些工匠大多生活在香山周围一带.这个香山不是北京城里携妻将子去看枫叶的香山,而是苏州西边毗邻浩渺太湖的一座小山.据《木渎小志》载,“昔吴王种香草于此,遣西施及美人采之,故名”.其实,不必刻意追求这样的传说是否属实,关键的一点是,这座山一直以香山名之.  相似文献   

3.
<正>源远流长的香山帮建筑,是江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经典,现在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传统民居,就是这一建筑技艺的集大成者。作为民居重要构件的窗,堪称丰富多彩争奇斗艳。别具一格的明瓦窗,更独步江南。一扇扇朦胧风雅的"园林景窗",展现出一幅幅风姿绰约的剪影。明瓦窗是传统民居窗中的一朵奇葩。明瓦窗又称蛎壳窗、蚌壳窗、蠡壳窗。因其用软体动物的贝壳磨薄制作,可以透光,最早用于天窗,排列似瓦片,故曰"明瓦"。按地域和风格分,明瓦窗主要有两大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的明式家具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是家具史上的巅峰之作。"苏作"红木家具是中国三大传统家具流派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是一代代工匠对制作技艺传承的结果。今天的"苏作"工艺是站在无数历史巨人肩膀上的。接力棒到了我们之手,我们这代人该如何让"苏作"家具这朵奇葩,绽放出时代的光芒,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苏作家具呢?对于苏作家具人来说,既是责任,也是使命。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根植于中国特殊的人文与地理环境,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建筑材料、技术水平和社会观念等条件下的历史选择,反映了中国人营造合一、道器合一、工艺合一的理念。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我国文化遗产的存续受到猛烈冲击,包括营造技艺在内的一些依靠言传身教进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面临现代建筑思想和建造方式的巨大冲击而目益萎缩,已至濒临失传的境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源远流长的香山帮建筑,是江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经典,现在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传统民居,就是这一建筑技艺的集大成者。作为民居重要构件的窗,堪称丰富多彩争奇斗艳。别具一格的明瓦窗,更独步江南。一扇扇朦胧风雅的“园林景窗”,展现出一幅幅风姿绰约的剪影。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5月5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年度原创大展"风·尚—18至20世纪中国外销扇"。展览精选广东省博物馆藏163件/套中国外销扇及相关展品,时间跨越两个多世纪,它们材质名贵、工艺奇巧、纹饰华美、色彩绚丽,凝聚着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也再现了西方社会当时的审美意趣。观众在领略外销扇优雅与时尚风致的同时,也打开了一幅18到20世纪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融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从中一睹海上丝绸  相似文献   

8.
正在文化遗产中,挪威有不少全木构建筑。事实上,很多中世纪以来的木建筑都是源自欧洲大陆砖石原型的,在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艺上拥有独特的地位。但到了今天,这些木建筑遗产的修复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一个突出问题是缺少有能力的工匠。由于过去对建筑的关注往往胜过建造技术,施工常常被视为低层次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漆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代王朝工艺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最早的朱漆木碗,到明清时期的林檎双鹂彩大捧盒,无一不体现出我国古代漆工匠的精湛技艺,也呈现出漆艺的材料美、工艺美和艺术美,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精神审美追求的不断提高,漆艺这一古老文化将以其新的艺术形式在人们的家居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体现其特殊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杨磊 《沧桑》2010,(2):252-253
漆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代王朝工艺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最早的朱漆木碗,到明清时期的林檎双鹂彩大捧盒,无一不体现出我国古代漆工匠的精湛技艺,也呈现出漆艺的材料美、工艺美和艺术美,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精神审美追求的不断提高,漆艺这一古老文化将以其新的艺术形式在人们的家居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体现其特殊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江南民居、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宫殿,都有他们的杰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的建筑史上要评选一个最伟大的建筑工匠群体,也非他们莫属。是他们营造了原版的天安门,是他们与颐和园、十三陵、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等无数世界遗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就是香山匠人——中国最后的大工匠。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江南民居、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宫殿,都有他们的杰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的建筑史上要评选一个最伟大的建筑工匠群体,也非他们莫属。是他们营造了原版的天安门,是他们与颐和园、十三陵、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等无数世界遗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就是香山匠人——中国最后的大工匠。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8,(5)
本文从夯筑历史、夯筑方式以及夯筑过程三方面对以克孜尔尕哈烽火台为代表的汉代西域烽火台夯筑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其与中原汉长城以及河西走廊的汉代烽火台进行了比较,认为西域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的夯土建筑所采用的夯筑技术主要来自于中原地区。当时的工匠和士兵通过丝绸之路将西汉先进的夯筑工艺带到西域,并且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从中原传入的夯筑工艺结合当地建筑技法因地制宜的形成了新的技术特点,这为西域地区夯土建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中国手工造纸虽然品类仍比较丰富,但分布密度和广泛度已大为萎缩。从已完成传统手工造纸状况田野调查的南方中国来看,许多地区的传统手工造纸生态圈已成为"孤岛",面临着传统技艺无法融入现代人生活和消费需求、造纸技术传承后续无人的困境。传统造纸行业的生态恢复需要融入新的科技力量,积极适应社会审美、消费新需求,并促使设计师人群深度进入传统工艺行业。目前来看,设计师与经典工坊和工匠长期深入的"事业型"合作,是促进传统造纸工艺生态恢复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土族文化与青稞酒的价值历史价值:青海青稞酒的酿造技艺流程源于宋元时期的土族先民土法酿造"酩醯(liu)酒"的传统工艺,并在吸收中原文化的同时,与先进的酿造技艺相结合,传承研发,完善形成了青稞酒的酿造技艺。土族人民的生活史,就是青稞酒的发展史。青稞酒的酿造工艺是历史传统工艺不断发展的产物,是青海历史与青稞酒精髓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酿酒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民间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大多为无名工匠所作,千百年来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流传至今,表现了我国民间工匠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和令人叹服的创造力,被人们誉为“鬼斧神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木雕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可惜由于木质材料容易朽蚀,早期的作品保存下来的很少,但从考古发掘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古代木雕的精美风采.70年代,曾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距今 7000年前的木雕鱼,它长 11厘米、宽 3.5厘米、厚  相似文献   

17.
澳门历史建筑群——多元文化的华彩乐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着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也保存着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欧洲人聚居地和亚洲早期贸易港的完整面貌,以及大量独具特色的民间建筑。它们植根在中国和欧洲、亚洲的文化土壤上, 表现出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深刻影响。澳门历史建筑群展现了中国和东西方不同国家空间结构概念、建筑风格、美学观念、工匠手艺和技术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唐艳丽 《丝绸之路》2013,(12):26-27
传统砖雕依附于建筑而存在,并赋予建筑丰富的表情。本文从研究临夏砖雕的历史价值入手,总结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前景,以期使临夏砖雕艺术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正自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香山建县以后,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其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风貌,形成了有特殊内涵和形式的香山文化。它既体现在香山人在八百年历史征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社会风土人情,也体现在香山人特有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虽然香山文化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其内在的基本精神却并未根本动摇。香山文化既有南北交融的特点,也有东西方文化竞争与合璧的特性。因此从本性看,它  相似文献   

20.
利用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湿化学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郑州商城建筑遗址夯土材料的传统工艺、物质结构和原料配比等信息。研究发现:该夯土层可分为上下两层,表层是夯筑灰土,下层是夯筑素土。夯筑灰土主要由两种物质构成,胶结材料碳酸钙和石英骨料,胶结物系由人工烧制的石灰制备而成,其和骨料的质量比为1∶2.68。表明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夯筑灰土材料是二元的"三合土"结构,其比例非常接近明代灰、黄土、河砂1∶1∶1的三合土配比。说明当时施工者在胶结材料石灰与石英砂骨料的使用上已经具有一定经验,体现了商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