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先见虎丘塔,晚见苏州城。"说起苏州的胜迹,不能不提的便是虎丘了,宋人苏东坡那一句"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更为虎丘奠定了"吴中第一名胜"的赫赫声名。其实虎丘根本称不上是山,不过是一座小丘而已,然而,写满了传说的它却比那些名川大山更富传奇性。虎丘,见证了苏州的历史,如一位开国元老般地位显赫,尊不可越。  相似文献   

2.
汤陵初考     
<正>汤陵,又称汤王陵,即商汤王墓,为殷商古墓葬。成汤王是商朝的开国君主,而且是一位爱民如子的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他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古有"汤无葬处"之说。成汤死后葬于何处,史学界尚无定论。有关汤王陵的记载,最早见于《皇览》:"汤冢在济阴毫县。"《括地志》谓在薄城,又云在洛州偃师县,传说不一。《水经注》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文献统考》载:"殷汤葬  相似文献   

3.
<正>1927年8月,苏州文新印刷公司出版了一本旅游指南《虎丘山》,编者为王月芝。《虎丘山》封面题鉴为民国书画家沈敬思,封底刊登苏州风景明信片、风景书笺的广告。该书除收录虎丘山的旅游景点之外,还附有历代名人题咏,同时收录了留园、西园、拙政园、北寺塔、双塔、寒山寺、玄妙观、宝带桥等名胜古迹。图书附录部分,则收集王薇伯、王月芝不同时期的一些照片以及名人信函等,其史料价值远大于这本旅游指南。  相似文献   

4.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相似文献   

5.
山塘忆旧     
苏州城的山塘街东起阊门,西至虎丘山,长约七里,人称“七里山塘”,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白居易在任苏州刺史时,因虎丘山在城西北,与城区交  相似文献   

6.
张俭 《南方文物》2020,(1):193-196,35
广西邕宁县顶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肢解葬,是国内首次发现的较为集中的独特埋葬方式。本文就学术界有关顶蛳山遗址肢解葬的不同认识、肢解工具等问题,进行适当地分析与评论,进而明确指出顶蛳山遗址的肢解葬是出现于第三期的突发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声音     
《丝绸之路》2005,(6):68-68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相似文献   

8.
烂泥冲在长沙南郊,距市区约十里,一九五六年这里进行扩建工程,发现两座砖室墓葬,经我会派人前往清理,从五月十五日起至六月十日止,全部清理完毕。两座墓室并排地葬在山腰部的北面,地表上合筑一座土塚。葬在西边的墓编号为"56长烂M001",  相似文献   

9.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过“苏州有两丘,不到虎丘,即到闾丘”,又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因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虎丘留下足迹,赋诗吟咏,为“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史料记载,苏东坡非常留连苏州的山水人物,特别是对虎丘更是情有独钟,晚年寓吴,往来歇息于虎丘东南隅的一处房屋,明苏州太守胡缵宗在此旧  相似文献   

10.
<正>一贤哉虞仲氏,让国来荆蛮。断发文其身,之死不复还。孤冢郁崖峨,屹立山之间。高风播宇宙,邈矣谁能攀。青山得以名,万古永不刊。——周彦翼《虞仲墓》真是"江山也要伟人扶"(袁枚《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常熟虞山,古称乌目山,又名海隅山,俗称卧牛山,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卒葬于此而得名。虞山海拔仅有二百六十多米,位于城西北处,南有尚湖,绿荫覆盖,寺台亭墓星散其间,逶迤延伸入城,宛如一颗  相似文献   

11.
河南永城黄土山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河南商丘地区文物工作队黄土山,又称皇姑山、皇姑坟。位于永城县芒山镇黄土山村后,东距芒山镇约1200米,西北距夫子山约1000米。传说有位村姑被一场大风刮到御花园,皇帝收之为干女儿,自然便成了皇姑,死后葬于此。因坟墓象小...  相似文献   

12.
龙泉山,古称夹山、江夏山、灵泉山,历来奉为仙居福地.自汉以来,有诸侯藩王、士宦文人,或在此土生土长,或慕名迁居到此,或来此游历观光,或卒葬于此,以不同形式留下印记,现将见于经传的人物印记梳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施亮 《炎黄春秋》2008,(11):62-63
海内外华人新闻界享有盛誉的老报人陆铿先生于今年6月21日晚病逝美国旧金山。他的遗体6月26日上午11时在当地火化,骨灰由其子女带回国内安葬。依其遗嘱,归葬于昆明市金宝山的名人园,墓碑上镌刻:“中国一记者陆铿葬于此。”  相似文献   

14.
鹿善墓位于咸阳市渭河北岸的洪渎原上.洪渎原是距北周都城长安最近的一座原,渭河上的桥梁将都城和原紧密联系在一起.北周的皇陵以及高等级贵族、官吏墓葬均埋葬于此.鹿善葬于此地与其家世显赫及本人跟随周武帝平齐、阵亡并州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槐山也称"槐山矶",位于今天江夏金口的长江之滨,亦名大槐山、淮山、鸡翅山、惊矶山,与长江北岸的大军山遥相对峙,形成了著名的"长江锁钥"之一.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江夏县志》记载:"大槐山在县南七十五里,晋李大槐隐居于此,故称槐山.初祖始入中国,折苇渡江即此,后人建亭塑像以祀之."另据《湖北通志》引《太平寰宇记...  相似文献   

16.
博雅 《世界遗产》2013,(5):30-34
绍兴会稽山,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万年历史;会稽山香榧,保留着从上古时期发端的农业文化的秘密。会稽山原名茅山,会稽之名来自于神话传说中治水的大禹。相传在治水成功后,大禹大会天下诸侯,稽功行赏于此山。根据《越绝书》的说法":禹文/博雅  相似文献   

17.
覃芳 《南方文物》2010,(2):74-76,77-80
屈肢葬是史前与古代墓葬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不同民族文化中可能成因不同、性质各异。新石器时代的岭南是屈肢葬密集分布的空域,而且在壮族、瑶族、纳西族、独龙族、高山族等土著民族文化中延续到近代,成为文化史、民族史学者关注的课题。广西考古研究所覃芳研究员《广西邕宁顶蛳山史前屈肢葬与肢解葬的考察》一文,通过顶蛳山遗址屈肢葬与肢解葬形态的个案考察,类比华南大陆与台湾原住民民族志上的屈肢葬资料,对屈肢葬的成因、过程以及屈肢葬中肢解葬的由来,做了有价值的考察,对认识古代丧葬制度史、华南土著民族文化变迁史提供了重要的讯息。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我国新一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次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对两岸关系的看法时,动情地吟诵了国民党开国元老于右任临终前写下的《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这首深切思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游子哀歌,再次勾起了人们对这位国民党元老的回忆。  相似文献   

19.
关中地区隋代墓葬主要分布在大兴城的东、南、西三个郊区。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代表了皇族的墓葬区,高等级的贵族墓葬集中在城东的白鹿原、铜人原;中小官吏墓葬散布在南郊凤栖原、高阳原、咸阳洪渎原;平民墓葬分散于各个原上,符合就近埋葬的特点。凤翔隋墓是比较典型的平民墓地。隋代宫女葬于西郊三民村一带,即诗词中所见的"宫人斜"。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6,(5)
《虎丘十咏》是南宋高僧虚堂智愚在苏州虎丘山云岩寺担任藏主期间为虎丘山十景所作的十首七言绝句。从元至明,至少有包括一名日僧在内的十三位僧人为此诗题跋。15世纪末,在云南五华寺住持雪谷宗戒、云南武定望族公子郭省斋和日本遣明使的共同努力下,《虎丘十咏》诗跋传到了日本。《虎丘十咏》诗跋的流传经纬揭示了元明禅林诗文的流播形式、僧人的诗文创作态度以及中国诗文东传日本的某种具体途径与方式。来华日僧历尽艰辛欲将《虎丘十咏》诗跋东传日本的行为反映了日本对中国文化和禅宗祖师的尊崇,中国僧人促成《虎丘十咏》诗跋东传之举反映了中国僧人弘法东瀛的愿心,这种尊崇和愿心建立在两国共同的文化取向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说明当时的禅宗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东亚的文化,是中日两国共同创造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