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曼铃  宗会明 《人文地理》2021,36(4):143-150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跨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社会文化”融入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不能有效指导当前中国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发展,而嵌入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衔接,有助于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本文构建了嵌入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衔接的理论框架,并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华为公司为案例进行实证。嵌入理论涉及全球生产网络和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劳动力、制度等各维度,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中经济、法律、伦理、慈善责任等方面契合度高,提出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需在全球与国家、地方与社区、企业等不同空间尺度下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主要由文物古迹组成,这些文物古迹兼有世界遗产和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保护对象为代表的本国遗产的双重价值。两个价值体系本质相同,均是关注保护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世界遗产价值表述方式与我国不同,所关注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前者是从全球视角看待遗产要素,更加关注中国遗产对世界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而后者则采取国内视角,更加关注遗产对中国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贡献。这给作为世界遗产构成要素的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管理实践带来困惑。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不同之处的分析,对世界文化遗产及其构成要素的保护和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历史存在的基本形式就是时间和空间。而历史存在的空间范围,主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外学者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认识到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对地理条件与社会发展之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中国近代以来的学者的贡献是应当特别受到重视的;而对于中国古代学者,尤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边疆学"的构筑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众多学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马大正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为此,本刊特邀他畅谈了中国"边疆学"构筑命题提出的学术和社会背景,应予特别关注的四个节点、演进的三个阶段,以及未来研究的可着力或可突破之处。这对总结和推进中国边疆学研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丝绸是中国最早发明的。中国丝绸誉满天下,早在公元前就分陆海两路外传。中外学者偏重于对陆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特别是结合我国丝绸外传,论证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还很少有人作过系统的专门研究。其实,中国丝绸通过海路外传,比陆路外传延续的时间更长,到达的地区更广,影响和贡献也更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王稼祥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功绩甚多,特别是对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和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所作出的贡献尤为卓著。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楚国以其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近十几年的楚文化考古的新发现,不断赋于楚国历史以新的韵味,激发人们对它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使之很快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线,不仅在中国历史学界受到高度的重视,而且也越来越吸引着海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楚文化的研究已从原来单  相似文献   

8.
东西     
《南方人物周刊》2011,(38):10-10
对某些跨国企业来说,中国消费者现在如此重要,以致他们的口味和喜好正在影响消费产品在全球各地(而不仅仅是中国)的设计和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9.
跨国企业,也称多国企业。对跨国企业曾有各种定义,但广义的认为“跨国企业是跨复数国家进行事业活动的企业”,联合国跨国企业研究组采用这种定义。日本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跨国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这里,仅就其跨国企业进展的概况及其所面临的摩擦,浅淡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向振 《民俗研究》2023,(1):79-91+158
新时期以来,中国学界一直有着强烈的学术本土化建构意识,而多学科学者围绕“礼俗互动”的持续讨论,则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学术动向。礼俗关系是中国社会自身建构之根本,而“礼俗互动”则是中国社会礼俗关系中的基本面向,具有成为中国社会研究范式的学术潜力。近年来的“礼俗互动”研究,逐渐指向关于中国社会的总体性分析框架,并在三个层面显现出学术活力:第一,探究传统中国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与运行机制;第二,理解大一统观念何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性意识形态并显现出强大活力;第三,描述中国社会结构与基本性质。关注这一学术潮流,进一步辨析礼俗关系和“礼俗互动”概念,有助于激发其作为研究范式的学术潜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对促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贡献罗焕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各国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美、英、苏的作用长期被人们称道,但对促进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特殊贡献的中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在中国早期社会主义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回顾这一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几个问题:一是政治因素在李大钊研究中的影响;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至于李大钊研究的客观和公正;三是大量文献发掘拓展和深化了李大钊早期活动的研究,特别对于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传播中的贡献有了相当清晰的展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世界古代史的研究中,日知先生等独树一帜,在古代城邦史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出版了《世界上古史纲》、《古代城邦史研究》等在国内颇有影响的著作,对中国世界古代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日知先生等重点在寻找早期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共性或“规律”,因而对人类不同地区历史发展的差异性注意不够,而且主要从农耕文明区现有的材料出发,更多地关注于阶级社会形成后的政治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4.
翻开近代中国留学史 ,晚清时期岭南出国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特别引人注目。首先 ,他们是中国近代出国留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其次 ,他们是中国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再次 ,他们也是肇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启蒙者和先导者 ,而且在一定的客观程度上 ,积极推进着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最后 ,他们对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贡献 ,就是起着开风气之先 ,最早吸取和引进西方先进文化 ,并把它辐射到全国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秋是明代贵州地方热爱家乡为官清正的杰出代表。他对贵州古代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其贡献集中表现为:他是从广行教化来主张兴学重教,依托社会的主流意识,从而获得全社会的响应和支持;同时,他又是从中国特别是贵州的社会实际出发,力主教育应与日渐完善的科考制度相结合,这样既能解决国家地方的人才需求,同时也为众多下层士子开辟了读书——科考——入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论文梳理了近年来艺术留学的兴起、主要国家艺术留学生概况,介绍了中国艺术留学生在中外艺术交流中的表现。从近代以来,艺术留学生一直是中国留学生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和中国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艺术留学虽然不是最热门的专业,但逐渐趋热。随着国内市场对艺术人才需求的逐渐上升,艺术类留学生也纷纷选择回国就业。在就业前景与政策扶持等问题上,艺术留学生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她鞠躬尽瘁,70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事业,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特别是宋庆龄以自己特殊地位和威望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对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赢得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赞扬和爱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伟大功勋、伟大贡献,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的史学理论 ,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一理论中 ,蕴含着革新的观念、开放的观念、科学的观念和现实的观念。这些观念使初创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呈现出一种基本态势 ,即坚持史学革新而形成的先进性、坚持开放的态度而形成的包容性、坚持科学追求而形成的正确性以及密切关注社会而形成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世界》2004,(6):4-9
宽带已经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互联网宽带用户已突破1700万,随着中国宽带产业的高速发展。宽带互联网将成为未来社会的通信基石之一。基于宽带互联网的文化产品也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迎接时代挑战.中国网通集团携手IDG等跨国企业成立了天天在线有限公司。首次在中国通信行业提出“通信文化”的理念,并且于5月26日正式发布了中国首家宽带门户网站天天在线(www.116.com.cn),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一时间媒体好评如潮,网民反响强烈,引起了国内外业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王丹丹 《黑龙江史志》2013,(23):137-137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碰到的关键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门槛。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陈翰笙作为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识到了我国农村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陈翰笙对土地问题的关注、农户阶级的合理划分、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科学论证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其在农村经济研究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