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七会议后,在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过程中,陕西地方党组织和刘志丹、谢子长等开始了建立革命军队的探索。他们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创立了“三色”革命理论,并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最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红二十六军是在刘志丹南梁游击队和晋西游击队会合后建立的红军陕甘游击队基础上,先后汇集各路兵变、改造的农民武装,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红二十六军是多源合流而形成。从西北反帝同盟军到红二十六军成立时期,部队尚未形成如何正确处理内部分歧的机制,发生了“三甲塬缴枪”事件。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建立时期,正是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中共陕西省委几乎全盘接受了“左”倾路线,导致红军陕甘游击队南下关中建立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争屡遭失败。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频频更替,是中共陕西省委执行“左”倾路线的结果,并非所谓“刘阵营”“谢阵营”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万源是一片红色的革命热土。1929年,李家俊领导了威震全川的固军坝起义,创建了四川第一支红军游击队和城(口)、万(源)、宣(汉)革命根据地,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万源保卫战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固军坝起义和万源保卫战所蕴蓄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形式  相似文献   

3.
第一故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副司令长官冯钦哉参谋长郭寄娇豫皖边区游击怠指挥孙桐置副总指挥何柱国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兼)骑兵第三师师长徐梁骑兵第六师师长王照塑步兵旅旅长孟绍周第八十一师师长贺粹之(属12军)豫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辖豫东游击队第一、二、四、七、二十四各纵队及第六、九、十四各支队并山东民军第一支队。豫东游击总司令杜淑(配属豫皖边区 游击总部)豫南游击司令田镇南(配属2军)豫北游击司令张乔龄(配属47军)豫鲁边区游击指挥官刘耀庭河北游击司今臭朝翰(配属9军)第一战区游击司令黎明(配属29军)游击第一纵队司令魏风楼(…  相似文献   

4.
黄起寮字志中.福建永春县人。1921年11月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7月小学毕业后辗学在家三年。1938年7月,考入永春中学(现永春一中)读初中,1941年7月考入省立福州高级中学(现福州一中)读高中。1944年7月考入厦门大学,学习教育学和历史学。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厦大的革命活动,1949年2月由林祖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黄起寮由一个游击队长到大学教授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2011,(6):F0003-F0003
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是土地革命时期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中,红二十八军在岳西重建,并创建游击根据地;七七事变后,在鄂豫皖边,红二十八军率先举行国共和谈,结束内战。岳西是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中红军游击队活动的核心区域,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刘志丹陵,建于烈士故乡志丹县城西北侧的高地上。刘志丹,名景桂,陕西志丹县(原保安县)芦子沟村(今属金汤乡)人。一九○三年十月四日出生。一九二四年加入共青团,一九二五年加入共产党。一九二五年秋入黄埔军校学习。一九二八年五月,参加领导渭华起义,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历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西北反帝抗日同盟军副指挥、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副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军长、红二十六军和二十七军总指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前委总指挥、红  相似文献   

7.
战火迫睫 1944年9月12日,日军第37、第40、第58三个精锐师团及关东军山地部队达10万大军,沿湘桂铁路分兵南进,直扑广西门户全州。驻守全州的蒋介石嫡系第93军稍作抵抗即弃城,几乎完整地退出前线。  相似文献   

8.
张蕴钰,字海城。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赞皇县,1937年参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游击队长、第二野战军旅参谋长、军参谋长,参加过百团大战及淮海、渡江、两广、滇南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参谋长,参与并指挥了上甘岭战役;1958年由第三兵团参谋长调任核武器试验基地首任司令员。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后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相似文献   

9.
冯晓蔚 《文史春秋》2014,(11):29-35
阎红彦,原名阎侯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1909年9月13日生于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投军人伍,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击队大队长、总指挥,红三十军军长,警备第一旅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川东区党委副书记、行署主任,四川省委书记、副省长;  相似文献   

10.
正闽东解放简介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兵分三路挺进闽东(今宁德市),拉开解放闽东的战幕。第一路,第三野战军7兵团21军63师188团、189团从浙入闽,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相继解放福鼎、霞浦、宁德、柘荣4县;第二路,第二野战军5兵团17军51师152团与闽浙赣游击纵队古田支队会合后,共同击溃国民党军,顺利解放古田县;第三路,第三野战军10兵团31军93师277团、278团、279团奉命先后解放寿宁、福安、屏南3县。6月28日,周宁县在闽浙赣第5纵队的努力下,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11.
邓野 《历史研究》2006,(1):186-187
《毛泽东选集》第3卷收有《学习和时局》一文,著作时间标明为1944年4月12日。文中有这样一些论述:“河南战役已打了一个多月”,“汤恩伯部官脱离兵,军脱离民,混乱不堪,损失三分之二以上。胡宗南派到河南的几个师,也是一触即溃”,①等等。这些话指的是侵华日军于1944年4月发动的  相似文献   

12.
一、活捉匪首黄镇中1949年3月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方天秉承其上司的旨意召开“应变会议”,部署所谓“人不离枪,枪不离乡”、“就地坚持”、“山区联防”的应变计划,网罗反动党团骨干、特务、恶霸、残兵败将、散兵游勇和惯匪,组织敌特与武装结合的多股政治土匪,在赣西和豫章山区成立两个绥靖司令部,下辖22个“青年救国军”支队,在赣北建立“闽浙赣反共救国军”、“赣北游击队”,在赣南建立“赣西南游击队总司令部”、“中国人民反共自由军”、“闽粤赣军区第四分区”等。全省境内各种番号的大小股匪290余股。解…  相似文献   

13.
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爆发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暴动,在伊犁成立了三区临时政府,将国民党军队赶过玛纳斯河东岸。从1944年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止,这一段有关三区公、私商业的史料,一直是个空白。为补史之缺,并为发展新疆经济提供借鉴,特将这一时期伊犁公营商业概况作一简介,一供资治,二供存史。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长沙会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长沙经历了数次炮火。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进占岳阳迫近新墙河时,国民党军惊慌失措,以为日军迫近长沙,就下令实施“焦土政策”,将长沙付之一炬。此后,1939年11月至1942年1月,中、日两军在此曾进行了三次会战。1944年6月间,在长衡会战中,长沙又一次遭受炮火浩  相似文献   

15.
(一)1944年6月15日,鄂南中心县委指挥部接到鄂东地委的指示,令指挥部设法除掉在日本帝国主义庇护下,盘踞在武昌青山魏家嘴机场的地头蛇萧春庭。提起萧春庭,青山一带民众恨之入骨。1938年10月26日黎明,日本波田支队(包括高支队)入侵武昌,佐野支队以及烟俊六司令官所辖第二军、二十一军其他各部也同时侵入武汉。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吞并我中华的罪恶野心,在入侵地作了防卫工事,令其美座、  相似文献   

16.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我国31个民族自治州中惟一的一个哈萨克民族自治州。其管理体制与其他民族自治州相比,有不同之处。1954年1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简称伊犁州)成立,管辖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代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首府设在伊宁市。1969年5月,伊犁州成立革命委员会时,自治区革委会批示(伊犁州)管辖八县一市,塔城、阿勒泰地区和博州均受自治区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17.
民国34年(1945年)7月,反对国民党的伊犁民族军攻占大河沿后,由博乐北行,直指额敏、塔城,额、塔军、警恐慌不安。是月23日,驻额敏民国骑兵团长兼塔城、额敏、裕民、和丰(即和布克赛尔)四县绥靖指挥徐克义,以治病为  相似文献   

18.
1944年秋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占领了桂、柳、邕、梧等64县,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二.日军第十一军留驻广西,转入占领态势,司令部设在柳州,以五十八师团驻桂北,占领湘桂铁路、桂柳公路沿线;以第十三师团驻黔桂铁路沿线直至河池;以第三师团驻柳邕公路沿线;以二十一师团一个联队驻邕龙公路;以独立二十二旅团驻西江各城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是一九三○年四月在我省新县箭河公社黄谷畈(原属湖北黄安)成立的。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暄。一军前敌委员会由曹大骏任书记。如今红一军司令部的旧址还完整的保存着(图一),近年来又经过一些整修,并在黄谷畈村口上树立了一座庄严雄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成立旧址”纪念碑(图二)。  相似文献   

20.
1937年底有支部队在南京陷落前夕冲出了太平门,沿紫金山北麓向东突围,先后在仙鹤门、汤山等地与日军苦战,部分官兵于12月14日夜到达句容。此后,突围部队一面收容整顿,一面组织壮丁,成立游击队,多次袭击敌人。12月31日,这支部队经茅山等地南返,终于在1938年1月10日到达中国军队警戒区域。这次突围是南京保卫战的最后一搏,打得日军措手不及,狼狈不堪。突围部队损失惨重,但仍保留了一半左右的有生力量,为日后继续抗战积累了宝贵经验。驻守汤山保卫南京突围部队是叶肇的六十六军和邓龙光的八十三军,他们都是广东部队。1937年8月25日,六十六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