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中国新疆坎儿井的年出水量,根据农业季节性需水量分为灌溉期水量和非灌溉期水量,提出了坎儿井非灌溉期水量对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系统的贡献。论证坎儿井为农业生产供水的同时为绿洲生态环境系统供水的功能。通过对比分析坎儿井的供水性质,揭示坎儿井与生态环境系统和谐共处的特性。阐述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对坎儿井为生态供水的认可态度和深厚感情,列举与此截然相反的一些观点,进一步阐明人水和谐,现代水利工程与坎儿井和谐相处,解释坎儿井对干旱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绿洲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姜南 《安徽史学》2017,(1):46-54,129
在弓箭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人类制造的石器工具不具备大规模改变生态环境的效能;人类最基本的食物获取方式采集与狩猎也不构成对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人类和其他生物一起,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与美丽。尽管在文明程度方面原始社会无法同后来的文明时代相比,但是,同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人类同大自然的日益疏离相比,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生态保护价值,给文明时代人类极其重要的启迪,应该作为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加以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能够改变环境.本文探讨了土地整理对于生态环境的效应;一方面影响主要是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其中对于土壤、水环境等环境要素的改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整理过程中,人类活动频繁赞成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情况下会使生态系统自动修复功能得到制约,使生态系统失衡.  相似文献   

4.
在短暂的人类历史时期,祁连山南麓经历了由纯草原生态环境到半农半牧生态环境的变迁过程。各历史时期的战争、历代政府的农牧业生产政策、区域人口的增加以及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等人类活动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过程的主要原因,研究该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过程,有利于正确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促进该地区今后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树辉  海春兴 《人文地理》2000,15(5):65-67,71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当今新的人类生存文明观,她起自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反思和认识,也体现了人类对新世纪以及长远未来的展望。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实现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才使得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农牧业生产大区,同时又是我国重点的经济落后地区。以水土流失、水资源匮乏、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等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内蒙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将就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由来、生态环境现状以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加以分析,对西部大开发中的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倩 《风景名胜》2021,(4):0298-0299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湿地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说,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当下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于湿地的研究与保护也成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湿地生态系统进展及修复技术,对于湿地系统及人类自身都十分有益。本文基于国内外对湿地相关的研究进展,通过理论及实地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如何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使湿地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作用,并在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地关系的生态旅游地域系统演变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卫红 《人文地理》2006,21(4):74-78
本研究通过建立人类活动无序度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用简化系统结构关系的方法测算生态旅游地域系统熵值,以此来分析生态旅游地域系统的功能状况;生态旅游地域系统中人类活动主要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当地社区和居民的活动和当地旅游业活动三个方面,构建了27个具体指标来评价人类活动的无序度;生态环境承载力主要通过自然基础、生态系统、水资源和大气环境四个方面共8个具体指标来测算。最后通过生态旅游地域系统熵变即两个不同时刻人类活动无序度熵变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熵变差值,来判断生态旅游地域系统在时间断面上的演变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系统日益失衡和自然环境的渐趋恶化,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就其实质来说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从社会正义的层面上来透视生态环境问题,才能找到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一、生态平衡:自然正义在西方.正义首先是作为一种宇宙论的原则被提出来的。这种作为宇宙论的正义原则,是一种自然正义的观念。这里所说的”自然”.是从两层意思上说的。第一层意思是指这种正义所指称的范围,这种正义不仅仅是指人类社会.而是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物质世…  相似文献   

9.
《文物天地》2020,(4):14-19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生态馆以"绿水青山的召唤"为主题,设置了"生命支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价值""生态浙江"三个单元。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浅出地科普了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引发社会公众对于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的思考,进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宣教功能(图一)。  相似文献   

10.
贾晋强 《神州》2012,(14):239-239
论述了农业工程研究和实施不当对生态环境乃至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强调了农业工程研究和实施与生态保护要注意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环境,提出了保证农业工程研究实施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江河源地区"生态难民"问题的社会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玉坤 《攀登》2002,21(1):85-90
青海素有“中华水塔”之称,青海生态环境,特别是草原生态环境的优劣,举足轻重。探索当代草原难民的自然演变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揭示变迁的深层社会动因,确认青海草原生态功能的定位,为改变传统牧业的观念与生产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是本的主旨,青海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关系重大,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关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2.
吕志祥  刘嘉尧 《攀登》2010,29(3):96-99
我国藏族聚居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其生态法治不仅需要先进的立法技术支持,更需要发掘藏族传统生态文明的"本土资源",尤其是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中所蕴含的生态规律等理性因素,这对解决当代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中的"高原反应"与内在伦理支持的缺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形成藏族聚居区传统生态文明与生态法治建设的深层脉动,才能真正解决其生态法治问题的"病源",构建具有藏族聚居区特色的生态法治,进而维护藏族聚居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Alan R. Beals. Village Life in South India: Cultural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 1974. 189 pp. Figures, illustrations, suggested reading, and index. $7.50 (cloth), $2.95 (paper).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松天 《攀登》2001,20(3):32-34
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回顾人类认识自然生态环境价值问题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指出以工业明时代为背景产生的对于生产力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并对生产力、生态环境、生态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生产力概念、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生态明的内涵和发展方向作了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5.
正初春的京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3月19日,一批关注生态事业的书法、绘画和摄影名家齐聚北京中国生态书画院,共同展出他们创作和拍摄的生态文化艺术精品,结合野生动物标本科普展览宣传,探讨生态艺术与生态保护的契合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路。中国生态书画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学敏,中国生态书画院院长张虎、常务副院长张世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赵胜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  相似文献   

16.
正古往今来,描述生态美景的名言绝句可随手拈来,"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詹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呈现给世人的皆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生态图景。生态之美,并不单指自然美(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美景),它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生态中包括了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包括了动物、草木、菌类和许许多多的微生命;生态中藏匿着灵感、激情和信仰,藏匿着法则、传奇和故事。生态之美是人与自然因生命关联而引发的共感乐章,是人与  相似文献   

17.
<正>初春的京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3月19日,一批关注生态事业的书法、绘画和摄影名家齐聚北京中国生态书画院,共同展出他们创作和拍摄的生态文化艺术精品,结合野生动物标本科普展览宣传,探讨生态艺术与生态保护的契合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路。中国生态书画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学敏,中国生态书画院院长张虎、常务副院长张世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赵胜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  相似文献   

18.
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生态文化书画摄影五人展》于2016年7月16日在北京中国生态艺术馆隆重开幕,中国书协副秘书长潘文海、著名诗人书法家吴震启、湖南大学教授蒋力余、书法导报副总编黄俊俭、全国政协委员赵广发、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光明日报摄美部主任雒三桂、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画教授  相似文献   

19.
正"美丽中国生态科考"是由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与贵州省林业厅共同发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居署、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主办的一个生态公益系列品牌活动。计划用5~10年时间,科考穿越中国境内最典型的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11月,首站贵州石阡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活动拉开序幕。2015年11月下旬,贵州省石阡县一直笼罩在雾霭氤氲之中,给为期7天的"美丽中国生态科考"佛顶山大型跨  相似文献   

20.
Maan Barua 《Folklore》2013,124(2):213-223
Bihu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s in the northeast Indian state of Assam. Published accounts of the festival mainly deal with its rituals, texts and performance, and its ecological setting is often overlooked. This essay seeks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basis of Bihu and tries to understand how it has assumed its form through an interaction of culture and ec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