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赫行》是清代史家杨宾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赴黑龙江宁古塔省亲途经叶赫时所作的一首乐府诗,全诗共十三句,三十六联,二百五十一字,收入其著作《柳边纪略》卷五。此诗可以说是一部叶赫“兴衰史”,诗中的叙述极具史料价值,可以与许多有关史料相印证,在研究清入关前史中举足轻重。一、从杨宾及常明的身份可证实这段史料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清人杨宾,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清顺治七年(1650),卒于康熙五十九年(1702)。杨宾因其父杨越被清政府流配于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曾两次从中原赴宁古塔,一次是省亲,一次是迎父丧扶老母归中…  相似文献   

2.
宁古塔为清发祥地,流人多集中于此,因有诸种之记录。吴桭臣《宁古塔纪略》记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九月二十日(11月1日)其父子南旋.自宁古塔出发,经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而抵山海关,又七日达北京。清初流人远谪,初在宁古塔,后乃发遣卜魁城(今齐齐哈尔市等地),故《宁古塔纪略》所志诸驿站,无异山海关至宁古塔间一交通里程表,兹作疏证如下。彼称离宁古塔,内眷送至一朗冈而别。按:桭臣又称一朗冈“即宁古镇城进京大路”。  相似文献   

3.
1662年(清康熙元年) 8月10日 方拱乾在杨州他的“荷阴客舍”中写完了记述宁古塔地区历史的地方志——《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志》)它是黑龙江的第一部地方志。  相似文献   

4.
正黑龙江古无方志,明正统《辽东志》为东北现存最早的区域志,载有黑龙江内容。嗣后之弘治《辽东志》、嘉靖《辽东志》,以及嘉靖《全辽志》,康熙《盛京通志》、乾隆《盛京通志》等,均载有黑龙江内容,是为黑龙江方志之滥觞。黑龙江相对独立的方志产生于清代,主要是流人所撰写的侧重于舆地和风俗的方志。如《绝域纪略》《柳边纪略》《宁古塔纪略》《龙沙纪略》《卜魁风土记》《卜魁纪略》等。嗣后具有省  相似文献   

5.
<正>《龙沙纪略》为清代方式济撰。方式济,字屋源,号沃园,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内阁中书舍人。因其父方登峄受戴名世《南山集》案株连,流放卜魁(今齐齐哈尔),方式济随父流寓于此。《龙沙纪略》便是他"久住于斯,又闲居多暇"在"游览询访"中,所写下的一部记载清初黑龙江地区的地方志著作。全书一卷,分方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物产和屋宇等九门。方隅门:记清初黑龙江政区的划分,建置沿革和当时黑龙江四境的情况及康熙帝部署攻打雅克萨  相似文献   

6.
文章谈清前期东北流人编撰的几种方志:《宁古塔纪略》、《绝域纪略》、《龙沙纪略》和《柳边纪略》,以及这几种方志中反映的东北经济与习俗文化及所反映出的文化流人的主要活动:举办教育、结集诗社和戏剧歌舞及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宁古塔(今黑龙江海林、宁安)是清初著名的流放地之一。宁古塔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是指在清初遣戍制度之下,那些因反抗清朝统治、或触犯刑律、或因其他种种原因遭受惩处而被遣戍到这一地区,以备屯种、筑城、置驿的人(包括犯人及其亲属)。这些流人中有高官大吏,也有文人学者、名卿硕彦。顺治十六年(1659年)被遣戍到宁古塔的方拱乾就说过:宁古塔"华人(汉人)则十三省,无省无人"(方拱乾:《绝域纪略》)。足见宁古塔流人来自地域之广泛。而  相似文献   

8.
清人之记录黑龙江,初止于宁古塔,次乃及于卜魁(今齐齐哈尔),作记者多流人及其子孙,如方拱乾重孙式济之作《龙沙纪略》是矣。英和以承办宝华峪地宫浸水案于道光八年戊子之冬遣戍,仓卒东行,十一年辛卯释归,而赋则成于九年己丑,刊于十年庚寅,犹属流人之手笔。以言遭遇,未免凄楚;以言著述,有功边裔。事物都是两面的。  相似文献   

9.
《文物》1981年第11期刊登的《洛阳战国粮仓试掘纪略》,继前几年试掘隋唐"含嘉仓"所得的成果之后,提供了更为重要的古代储粮资料。我作为一个河南读者,读后对于本乡土更感到热爱和自豪。为了使这份宝贵资料的报道更加准确,这里对《纪略》中关于几枚春秋、战国的空首布和方足布上钱文的识读提出几点商榷。 (一) 《纪略》把"齐水金化(货)"空首布(《文物》1981年第11期62页图八:1)钱  相似文献   

10.
盛懋,元朝人。字子昭,临安(今杭州)人,住嘉兴魏塘镇。元代四大名画家中的吴镇也出生此地,①他的生卒年代与吴镇相近,并比邻而居。其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其父盛洪②,《嘉兴府志》、《图绘宝鑑》、《画史会要》都有关于盛懋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陈天资,字汝学,号石冈,明代嘉靖年间生于饶平县宣化都上里村(今大埕镇上东村)。 天资的养父陈质庵为叙州知府,宪政大夫。他为陈门长子,自幼聪颖,笃志学文,初习《春秋》,后学经史。嘉靖十年(1531)登辛卯科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登乙未科进士,钦点为户部主事,后调兵部郎中,再出任叙州知府。嘉靖二十九年(1550),升迁辽东道监察御史。赴任前,恩赐回乡省亲,时逢其父患病,有意弃官侍父,其父不允,他只得舍孝赴任。在任期间,曾上疏奏请世宗帝开登州海禁等项,皆为利国利民之计,政绩斐然。自出仕以来,官声甚好,所到之处皆有政绩,故  相似文献   

12.
<正>《柳边纪略》由清朝杨宾撰写。全书分为五卷,其最后一卷为诗。杨宾在《柳边纪略》自序中介绍说:"柳边者,插柳条为边,犹古之种榆为塞。而以之名其书者,以柳边为宁古塔境也。"而后,在书中卷一里,作者又详细介绍柳边"高者三、四尺,低若一、二尺,掘壕于外,呼为‘柳边条’,又曰‘条子边’。"当时,还称呼柳边为"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据新《辞海》介绍说:它是从清初顺治年间开始分段修,至康熙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是用来禁止边内居民越过篱笆打猎、采人参和放牧的。它南自今辽宁凤城起,东北经新宾东折西  相似文献   

13.
一、马端临撰《文献通考》的指导思想杜佑《通典》巨制,大为后人钦慕。宋时已有学人续作,因其平庸而不传于世。真正继承和发展了《通典》撰述规模的,是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马端临(约1254—约1323),字贵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他有良好的家学传统,其父马廷鸾在宋理宗、度宗二朝屡任史职,并于咸淳五年(1269)进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不久归乡里,以著述、课子自娱。马端临早年学习朱子之学,19岁时,以父荫补承事郎。20岁时,即咸淳九年(1273),“漕试第一”。后因父罢归,侍疾,不曾赴京应试。旋宋亡,不复  相似文献   

14.
王炜 《钱币博览》2000,(2):9-11
洪遵(1120-1174),字景岩,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其父洪皓(1088~1155年)字光弼,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建炎三年(1129年),任大金通问使赴金国。金天会八年(1130年)即宋建炎四年,太宗逼他仕刘豫,不从,流放冷山。以后金又屡委官职而不从。其间洪皓多次派人向宋密奏金国政情。  相似文献   

15.
清中叶八旗文坛上出现了一位重要人物,这就是铁保。 铁保字冶亭,号梅庵,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传》有传。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卒于道光四年(1824)。父诚泰,字淳斋,官直隶泰宁镇总兵。弟玉保,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官兵部侍郎。妻莹川,满洲宁古塔氏。侧室马氏。有子二,长瑞元,次瑞恩。  相似文献   

16.
一 太平天国失败后,各省多有编辑史书以纪其事者,如《平桂纪略》、《吴中平寇记》、《平浙纪略》、《山东军兴纪略》、《豫军纪略》等等,对今天研究太平天国史说来,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静亭名士安,字静亭,通州人,大约生活于清朝嘉道年间,曾供职于陕西榆林官署。因水土不服东归。由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长期潦倒京华,终日徜徉于都城大街小巷之间,所以他熟知北京市井风物、人情世故、名胜古迹以及梨园掌故、名班优伶等等。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编纂成《都门纪略》一书,称得上是最早的一部北京旅游指  相似文献   

18.
《南山集》文字狱案及桐城方氏向东北的遣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城钜笔挈大纲,龙沙纪略灿缥缃。刘(王盛)《龙江怀古》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南山集》文字  相似文献   

19.
对《〈洛阳战国粮仓试掘纪略〉读后》的商榷《文物》1982年第4期刊登的《〈洛阳战国粮仓试掘纪略〉读后》一文中,作者认为"《纪略》把‘齐水金化(货)’空首布钱文误识为‘三川(釿)’,似应更正"。此说值得商榷。所谈空首布文以往确有"齐水金化"、"济釿"、"三川釿"三种释法。其中以释  相似文献   

20.
学界长期流行一种说法,袁世凯《戊戌纪略》首次刊行于光绪宣统之交袁世凯被罢回籍前后。事实上,《戊戌纪略》大约于1925年由张謇所创办和经营的南通翰墨林印书局以《项城自撰戊戌纪略》为书名首次铅印出版。1926年2月上海《申报》再次刊布《戊戌纪略》。张謇是清末君主立宪派的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后被迫接受共和政体。晚年的张謇对于民国建立以来党派纷争、军阀混战的动荡局面颇为失望,对于国民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忧心忡忡。他为中国未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深感惋惜,认为以君臣父子秩序为核心的孔孟思想才是救时之方。《戊戌纪略》宣扬的忠君孝亲思想适应张謇等人精神需求,当为张謇刊印该书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