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崛起不仅离不开迅猛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世界,而且会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崛起不仅离不开周边国际环境,而且也会深刻影响着周边国际环境。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与周边国际环境相关联,中国边疆——无论是陆疆还是海疆——都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文章所讨论的是崛起进程中的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在列强坚船利炮下打开国门的。此后百年间,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丧权失土到恢复国权的过程,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巨大的沦落与上升过程。与此同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近代以来中国的变化是在世界秩序的大变化中发生的,中国在世界秩  相似文献   

3.
殖民主义思想残余是中西关系史研究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欧洲在古代是联系很少、各自独立发展的两个世界。鸦片战争后,情况发生空前巨变。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和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逐步建立起对中国的支配地位,把独立的中国变为主权残缺、各方面受制于人的国际半殖民地。几十年来,西方学者撰写了数量可观的中西关系史论著,有些著作资料丰富,具有重  相似文献   

4.
儒学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洪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领域中也逐步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近年来,儒学在现代化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尤其对东西地区现代经济的崛起,起着积极的作用,继而有所...  相似文献   

5.
25年前,当遗产问题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时,中国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顺应国际潮流,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国际社会作出了为全人类妥善保护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庄严承诺。在此后的25年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并积极申报世界遗产,成为一个已拥有40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遗产大国。  相似文献   

6.
孟雪萍  李娟 《神州》2014,(2):180+228
毛泽东主席于上世纪7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外交战略划分。该理论的提出,成为当时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它对打破当时僵死的"两个阵营"世界格局,对我国国际地位的跃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从分析"三个世界"外交战略划分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原因入手,着重探讨它对当时新的世界格局的促成和中国国际地位跃升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学平 《神州》2012,(17):149-150,15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奇迹。在国际对外交往上韬光养晦、低调谦和,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平等、发展、合作、友好的外交关系。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公正的公信力在逐渐攀升。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随着清帝国东亚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和东亚国际秩序的愈益混乱,英、俄等老牌殖民帝国争霸世界的斗争也扩张到东亚地区。英俄在东亚的对抗在维持中国和朝鲜半岛现状的同时,也成为了日本顺利完成倒幕维新的社会变革,进而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东北的一个重要的国际条件,从而孕育了重塑东北亚国际政治格局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齐芳 《沧桑》2010,(2):4-4,24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从努力开放逐步走向封闭,对外开放是在低层次上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并不断深化和扩大,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石源华 《民国档案》2001,(1):101-104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日益增多,从事对外交往事务的官员也随之大增,开始一般由政府官员兼任,进人民国时期逐步实现了专业化和职业化,形成了一个以外交为终生职志的外交官群体,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和领导也常常被称为外交家。外交家,顾名思义是指代表一个国家对外进行交涉,为本国的国家利益而活动的政治家。他们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声誉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时代机遇和本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也与他们本人的知识结构、学识修养及外交能力相联系。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后,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战争获胜使日本在帝国主义竞争中增强了自信,国内出现了大国意识和帝国主义扩张思想,既希望西方能认同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希望成为亚洲的特权国,干涉中国的内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各界精英都希望能以文化输出的方式让世界了解日本的变化,以图塑造日本的积极形象。本文以大隈重信编纂的《开国五十年史》为例,分析日俄战争后日本对西方和中国进行文化输出的背景、内容、模式以及在欧美和中国的反响,考察明治末期日本精英阶层主导文化输出所采取的思路,及其对日本的国际形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之一。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相适应,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必须在国际学术界占应有地位。为此,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必须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中国的世界史与国际进行交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虽然目前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但通过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真正走向世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是一定能实现的。一、了解外国文化、社情和国情  相似文献   

13.
《世界遗产》2014,(11):60-63
中国湿地资源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是世界湿地面积和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结果,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因此,在国际湿地保护领域,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国际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融人世界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同世界密切联系起来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说:“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连成一体,中日战争是世界战争的一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离开世界而孤立起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美英等世界各国废除了过去与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国家元首参加了开罗会议,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的筹建并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些表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从努力开放逐步走向封闭,对外开放是在低层次上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并不断深化和扩大,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上,对“国际契机”的探讨,这在以它为研究对象的外交史或国际关系史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经常把“国际契机”称之为“外压”或“外因”。它在中国史上最初的地位和对中国史内部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史发展的动因,就这些课题而言,可以说与外交史或国际关系史又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为了考查这个“国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全球化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流行词。不论人们怎样认识和评论 ,全球化显然已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文化事业 ,必然离不开全球化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  正确认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对抗战史研究的看法肖一平对于我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我有这样一些看法。一、八年抗战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的弱国打败了帝国主义强国的范例,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宛传莉 《沧桑》2014,(4):32-35
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两国关系一度非常密切。从1959年开始,由于印度对中国西藏问题进行干涉,不断挑起边界争端,导致中印边界危机逐渐恶化,最终爆发边界战争。边界危机的恶化是历史与现实、印度国内政治与国际冷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前十数年,在世界局势日益紧张化的态势下,作为重要军事战略物资的中国特产桐油,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出口贸易逐渐走向兴盛。吊诡的是,与此同时"桐油危机"论却屡见报端。持此论者认为中国桐油产业因为不够现代化,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又加之美国试植桐树,担心桐油重蹈丝茶衰微之覆辙。其目的旨在推动政府与桐油业者对桐油产业进行改良,以巩固并扩张其国际市场地位。"桐油危机"是报刊舆论基于未来的预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以致成为政府和桐油业者在讨论桐油产业时的重要话语。政府与桐油业者在使用"桐油危机"时表现出不同的目的,使得"桐油危机"一定程度上演化成为二者实现自身述求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