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友掘出土5座春秋时期贵族墓葬,其中2座墓内出土的青铜器铸有铭文,它不仅对该墓葬群时代断定、对墓主人的身份以及春秋时期郑国历史的了解有较大帮助,而且依据史料进行观察与研究后.认为该墓葬群可能与郑国初期公叔段的墓葬群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西白村秦汉墓地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的北山脚下,在纸坊河西二级台地之上,据调查,这里系分布较为密集的古墓葬群,秦汉时期的墓葬处在台地及山梁底部位置,而唐代以后的墓葬则处在较高的山梁上部(图一)。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迁西县大黑汀战国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5月。迁西县文物管理所征集到一组战国时期青铜器。经调查,这批铜器出自该县大黑汀村西一座墓葬。县文管所即派员前往现场调查,证实为一处战国时期墓葬群,出土铜器墓葬已被破坏,唐山市文物管理处和迁西县文物管理所的专业人员对此墓进行了清理。为配合基本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东欢坨考古队、迁西县文物管理所对墓葬群分别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6座(编号:89DHTM1~4、90DHTM5、6)。现将墓葬发掘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潼南县明代纪年墓葬 2005年,重庆潼南县在崇龛镇白沙村梁家嘴发现一处明代纪年墓葬群.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了清理发掘.梁家嘴墓地共计墓葬十座,出土文物二十四件.其中最有价值的有藻井顶式雕刻、纪年题记及买地券等.  相似文献   

5.
漳县元代汪氏家族墓地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元代墓葬群,现在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葬之多,墓室结构之特殊,及出土的元代文物之多,国内实属鲜有。从元代汪世显开始的“三王十国公”及众多的达官显贵均葬于此,原有墓葬120余座。葬有200余人(含合葬墓和明代初期重要汪氏成员的墓葬)。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2011,(3):79-79
近日,考古人员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化德县发现一处东汉时期的鲜卑族墓葬群,出土随葬品180余件。 此处鲜卑墓葬群位于化德县德包图乡一处丘陵环绕的山湾坡地上,东西宽50米,南北长i00米,共清理墓葬15座。墓地揭露表土层后,暴露出圆形锥状、长方形、条形的石堆,大小不等,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墓葬开口于石头堆下,其中14座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座为偏洞室墓。  相似文献   

7.
都兰出土丝织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至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都兰县发掘了一批唐代墓葬,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文物,令人震惊和瞩目。以往,这一时期的丝绸重要的出土地首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剌和卓墓葬群,其次为敦煌藏经洞及莫高窟K130等处,近年,陕西  相似文献   

8.
墓葬群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沈州路.我们对基建中破坏的五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中在清理M1、M2时,获得了一批珍贵的文物.两墓葬的形制、随葬品、时代与沈阳大、小南汉墓及附近地区的东汉墓葬相同.该墓地位于沈阳旧城南郊,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沈阳古城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2003年,在太原市五一机车车辆厂宿舍楼建筑工地发现了晋王府宫人墓葬群,其中一座墓葬出土了墓志和青花瓷器,对于研究明代晋王府墓葬分布、王府宫人社会地位、景德镇瓷器行销使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在邯郸市几处烧砖取土场内发现了数处墓葬群,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文简述了户村砖场及北羊井砖场这两处有代表性且保存较好的墓群的清理情况及出土器物,墓葬年代为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11.
西藏扎囊斯孔村墓葬群的调查与试掘何周德1985年7月,西藏自治区文物普查队在扎囊县结林区斯孔乡斯孔村发现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墓葬群,我们随即对此作了详细的调查,并试掘了一座中型墓葬,取得了一些资料。一、地理环境与墓群分布斯孔村在雅鲁藏布江右岸,位于扎囊县...  相似文献   

12.
淮安楚州翔宇花园明清墓葬群是一处大型的古代墓地,墓葬时代早晚不一,墓地中出现了排列有序、长幼关系清楚的明代家族墓。此批墓葬随葬器物丰富精美,时代特征明显,文化因素较为复杂,这对研究明清时期丧葬礼俗及淮安地方历史文化特别是明清时期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泰州市博物馆抢救性地清理了两处明代墓葬群,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瓷器,为研究明代泰州的墓葬演变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盱眙仁昌汉墓是一批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的中小型墓葬群,墓葬形制多样,排列有序,且以夫妻合葬墓为主,在年代上有一定的承袭关系。随葬器物组合完备,显示出当时农业经济的富庶与社会遵循厚葬的传统,为研究江淮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制度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5.
李举纲  袁明 《文博》2009,(4):93-96
“打破”是考古发掘中常用的术语,多指晚期遗迹对早期遗迹的部分破坏。在古代墓葬群的发掘过程中,打破关系极为常见,这种墓葬关系不仅仅能说明时代的早晚关系,往往还会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因为这种打破还可能使早期墓葬躲过盗墓者的黑手,反而保住了随葬品。下面讲述的就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因墓葬打破引出的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林峰 《福建文博》2022,(1):57-65
赤塘山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商周及东晋至唐时期的墓葬群遗址。2017年至2020年间,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联合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四十余座东晋至唐时期砖构券顶墓。这批墓葬的墓砖纹饰图案丰富多彩,特征鲜明。对这些纹饰的分类及分期探讨,可为闽江下游地区六朝隋唐墓葬研究提供断代参考,同时也丰富了本地区古墓葬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韦正 《东南文化》2005,1998(4):45-57
大坟坝三座六朝墓葬是有封土的家族墓葬群,皆为刀把形墓葬,峡江地区东汉即流行用子母砖套接的曲折线形券顶式的刀形墓葬。三座墓清理出数量不等的陶器,有陶釜、甑、罐、盆和完整的炊器、日用器,其装饰绳纹富于原始特色。墓葬有打破关系,六朝墓里有东汉遗物,把前代墓葬遗物再放置新墓葬内,是否是该地区的一种葬俗,仍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山西侯马留有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存。自1954年至今,已发掘出地下城址9座,墓葬区两处。这里的墓葬群墓葬数量大且分布稠密、时间跨度大,历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700多年。出土各种陶器、铜器、玉石器十万余件,同时伴出大量贝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对西北游牧地区盛行的埋葬动物头蹄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埋葬动物头蹄是西北及北方游牧民族所共有的葬俗,同时游牧区与农耕区交界的15英寸等雨线及战国长城与一系列埋葬动物头蹄的墓葬群连线重合,这条线的两边分别是两种生活方式。这些墓葬在春秋早期还是以游牧风格为主,但到了战国晚期,西北游牧地区墓葬中中原风格的出现揭示了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资讯·国内     
《大众考古》2022,(11):10-11
<正>四川眉山: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第4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万余件,以“荣世子宝”金印、“永昌督理之印”银印和“钦赐崇德书院”铜印等为代表。此次发掘基本上确认了遗址的南部边界。河南灵宝:豫灵墓葬群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豫灵墓葬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北朝至明清墓葬64座,其中明清墓葬58座,推测为郭氏家族墓地。出土的墓志、墓砖、符箓板瓦、石块等有明显的道教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