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人类哲学史上唯一真正科学的实践观,它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从历史上看,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理论前提,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最坚实最根本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哲学的理论视角对自由观进行一个分类描述,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进行归属的分析,凸显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特质乃是一种无支配自由观,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人们追求现实政治自由的理论前提,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哲学的理论视角对自由观进行一个分类描述,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进行归属的分析,凸显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特质乃是一种无支配自由观,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人们追求现实政治自由的理论前提,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凤林  余正梅 《攀登》2011,30(3):9-13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要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创建的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核心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杜艳艳  刘宇赤 《攀登》2012,(2):100-104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共产党人持有的基本观点.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有必要澄清一些涉及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误区和实践误区,从而自觉跳出对待人民群众的“历史怪圈”  相似文献   

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桂霞 《攀登》2008,27(5):100-104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有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民族问题的过程。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实践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发展的理论。在实践观的理论继承方面,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实践观的重要地位;科学阐述了实践标准的实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发展方面,邓小平强调了实践第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改革继承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吕宾 《黑龙江史志》2014,(20):155-157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矛盾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新时代的哲学精华,它根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思想、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又是对它们的发展与超越。邓小平矛盾观为我们解决和处理矛盾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亦君 《攀登》2022,(5):55-61
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源头的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辩证唯物观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核,系统观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演绎逻辑,人民观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取向,实践观反映出伟大建党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王伍良  黄文峰 《神州》2013,(35):184-184
不管在学术界还是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自由都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和探索的主题。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对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和实现自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研究,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在对中外各种社会形态理论学习和比较的过程中,逐步走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将其运用于"观察国家命运"、动员社会主义革命。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李大钊在开展史学理论研究和教育时,集中介绍和评判西方史学思想中的社会形态理论,借此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论证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在此过程中,李大钊的社会形态观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清李大钊社会形态观和唯物史观形成及运用的交错并进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徐长峰 《丝绸之路》2011,(8):114-115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时代特征,指出了这一理论如何指导媒体运用与实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自由问题的提出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掌握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绝不能离开以一个"人"字。马克思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落脚点是全面而自由的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高善必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界说历史,重建以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进展为主线的印度生活史、社会史。高善必对"神话即历史论"、轻信史诗又具种族和教派偏见的马宗达资产阶级历史观、缺乏事实基础和理论依凭的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缺少史实支撑的马克思亚细亚模式,以及苏莱金、安东诺娃、丹吉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评析,展示出其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之实事求是、追求历史真相的理论品质。高善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印度社会的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高善必的印度历史分期,不落俗套,未给奴隶制安置一个位置,但其论说印度不存在奴隶制阶段的方式,含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印迹。高善必把强迫劳役视为印度封建制度典型特征的做法,在印度史学界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宗教和文化在高善必的历史解释观念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破除革命党人"因思想错误而懈志",鼓舞他们坚持革命斗争,孙中山提出了行先知后,知难行易的知行观。孙中山的知行观事实上已经暗合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孙中山的知行观是中国哲学史上最进步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韩真真 《黑龙江史志》2014,(18):130-130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基本观点,它贯穿于整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方面。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更好的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社会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以及能科学地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哲学世界观、认识论中的基本内容,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总体内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段生芳 《丝绸之路》2013,(14):71-72
关于实践的问题,历年来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国历届领导人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他们对于实践问题的论述来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而找到他们对于实践问题认识的发展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实践观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精神文化发展战略的选择。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完整的把握,在我们今天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通过改革开放这个大实践,我们深切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实践中深化了认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现了科学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破除革命党人“因思想错误而懈志”,鼓舞他们坚持革命斗争,孙中山提出了行先知后,知难行易的知行观。孙中山的知行观事实上已经暗合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孙中山的知行观是中国哲学史上最进步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李海 《黑龙江史志》2014,(22):125-127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领会马克思公平观的理论内涵、方法论特点,把握其精髓,分析我国几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传承与丰富,总结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实现社会公平具有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总的看法,是指导我们从事新闻实践的根本章法。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领悟,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内容,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例,解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与多民族地区电视新闻实际报道工作如何紧密相连,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青海多民族地区新闻宣传工作,使今后的新闻报道能够切实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